余秀华,美么?
喜欢看书的朋友,相信不少听说过女诗人余秀华。

她现在的身份是一位女诗人,但是当年,只能说,她是一位农民,还是一位身体有残疾(被称为脑瘫)的农民。
在她的作品慢慢传播并受到好评之后,一些媒体记者最初找到她的时候,她当年的生存环境是这样的:

在她因为创作而让自己的生活环境慢慢改善之后,她的情况是这样的:

现在,在这个已经很少人读诗的年代,余秀华是当代最知名也是最成功的女诗人之一。
她的诗集非常畅销,她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她本人也经常被电视台或晚会邀请参加公开的社会活动。
当然,她现在的生活也已经得到完全的改善,不再为生活或生计发愁。

总之,余秀华的身上,是一个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
现在的她,经常是这样的:
但是,如果问,余秀华美吗?

她的照片,可以作为艺术作品登上杂志封面或大型户外广告板吗?她可以进入以时尚、艺术、前卫等名词为代表的现代艺术殿堂么?

如果看见余秀华的大幅照片,您认为,这是在丑化中国女性、中国农民或中国诗人么?

坦白地说,如果您跟着濠哥的文章被带到这儿,您可能会说,余秀华很美,她的形象配得上中国的任何舞台、任何殿堂!
但是,如果我问你,假如余秀华不是今天著名的女诗人,她也没有任何作品,她甚至看不懂任何一首诗,她就是一位身体有残疾的普通女农民,过着努力才能吃饱饭的生活。她还美吗?

如果有一位偶然路过余秀华村庄的记者或艺术创作者,偶然为她拍摄或制作了一张大幅人物照片,并送这张照片参加某个摄影作品展,被你偶然遇见,您还觉得她美吗?

假如你觉得她不美,你会立即举报或发起抗议,理由是余秀华的照片丑化了中国农民、中国农村女性的形象么;你会呼吁网友一起发声要求影展的主办者与创作者立即撤下这幅作品,向中国人民道歉么?
实际上,这样的事情经常出现。
早年,导演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菊豆》和《秋菊打官司》等,都被一些人认为是丑化了中国人的形象,都认为是在迎合西方人的趣味,向国际社会“卖丑”
这也包括台湾作家柏杨的作品《丑陋的中国人》。
最近有传闻说,柏杨的作品《丑陋的中国人》将不再出版。理由是,担心被人利用作为辱华的工具。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辱华,辱我中华的开放胸襟与大国气魄,辱我中华之大竟然容不下一本小书说点真话。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等正常上映,柏杨的书《丑陋的中国人》正常出版?
濠哥认为,原因是时代背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公南巡),中国先后经历了两轮改革开放的大潮,整个国家都处于扩张期,社会民众积极地踊跃地拥抱世界,如饥似渴地阅读和观看大量来自港台、日韩、欧美的书籍与影视作品,社会趋势是开放和宽容的,民众也是呼吁开放与宽容的。
越是开放的社会越宽容,越是扩张的社会越接受。
但是在经历持续4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减速,中国社会进入新常态。这个时代的一个特点,是内卷。
那么,如何看待一个社会是不是在内卷呢,内卷的社会有何表现呢?
我们并不能找到答案,因为我们都身在其中。
一个内卷的社会不宽容,一个收缩的社会不接受。
于是,一言不合,就拉黑;观点不同,就举报;只要我看着不舒服,我就得骂到你删帖、封号、关门走人。
大家都盯着明星大腕哪一张照片有问题,哪句话说错了,哪件事被曝光了,然后一窝蜂上去骂到他被封号、认错、道歉,甚至被送进监狱。
如今一些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已经不敢随便出来说话了。有的年纪轻轻就退居二线,不公开出来活动了。因为在有些网友看来,资本就是有罪,资本家就是剥削员工,你关门了、破产了活该。
前两天,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全国关店1500多家,创始人俞敏洪将8万多套课桌椅捐赠给贫困地区学校,一些网友仍然不依不饶地骂他。甚至他转型搞直播销售农产品,也要被经济日报发表评论进行批评指导。
如今看互联网舆情,有点像千万人围观的北京菜市口监斩现场,天天都有人被揪出来批斗,不是明星大腕,就是外国品牌,或者民营企业与企业家,一个个被骂得灰头土脸、口水飞扬。
人人都需要一个出口,每个人都拿着道德的、传统的、民族的、国家的大棒,天天不厌其烦地进行内容监管,发现一个,揪出一个,然后,一场狂欢式的围殴。
近两天,网友们开始围殴一张照片...
由Dior策划的《迪奥与艺术》全球巡回系列展览,近期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开幕。在这场《LADY DIOR 我之所见》展览中,上面这幅宣传照引发巨大争议。
国际影展+外国品牌+形容怪诞的中国或亚洲女性,这一组合元素,被迅速上升到了辱华或丑化中国女性、亚洲女性的地步。
感谢微博网友的巨大贡献,这张照片以及#迪奥摄影作品被指丑化亚裔#上了热搜。
濠哥18日上午看了看,已经发表评论进行指责的媒体已经有十几家。还有一些网友开始扒这张照片的作者——女摄影师陈漫,指责她是丑化中国女性的惯犯。
极目新闻11月17日的评论说,很显然,迪奥的“艺术”没有给多数人,至少是多数中国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感动,美的思索,反而让人感觉不适,这样的品牌营销,是不是就能冠着“艺术”之名推广,洗脑受众?只能说,群众的眼睛终究是雪亮的。
封面新闻11月17日的报道称,《迪奥与艺术》照片中的女人眼神阴鸷,脸色暗沉,涂着厚重眼影,戴着清朝护甲……许多网友怒批有“丑化亚裔形象”之嫌,迎合西方对亚裔族群的刻板印象,是迎合欧美市场的畸形审美。
九派新闻11月17日援引中国妇女报评迪奥摄影作品:丑化中国女性,曲解中华文化,出格了!
央广网11月17日发文称:个性创作不等于无限性丑化,以个性化创作之名行审丑、抹黑之实,并借此树立所谓独特的风格和卖点,必将被痛斥和唾弃。
上述评论个个义正辞严,就差上去直接把这张照片给撕下来了。
濠哥看了一圈,似乎只有北京青年报的报道相对平衡些:
对于明星摄影师作品涉嫌丑化“亚裔形象”,有品牌时尚界人士告诉记者,国际时尚品牌想要表达东方,必须深刻了解东方。但也有业内人认为,陈漫的这幅作品很有意思,和迪奥产品相互映衬,反映了迪奥的野心。
濠哥对此感慨,一张有意思的照片,有什么大不了么。
或许,摄影师就是想通过这种非常规的画面、非传统的格调来进行艺术的夸张,对观众形成视觉冲击。这跟涉嫌丑化中国或亚洲女性搭得上边么。

濠哥认为,在当下中国社会,容得下,可以有,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即使是在越来越内卷的当下。
就像本文开头讲述的女诗人余秀华的故事一样。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可以多看看迪丽热巴、杨紫、杨幂,也可以偶尔看看余秀华;可以多看看仕女图、古典美,也可以让陈漫的夸张照片偶尔展示,搏个眼球。
辱华,她也能?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