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是资金存放最安全的地方反倒离奇“失踪”,银行对此是否埋单?
渤海银行“28亿元存款质押”风波目前还扑朔迷离,正在调查中,又有上市公司的银行存款 “不见了”,这次的涉事方是浦发银行南通分行,上市公司科远智慧举报该行,称存入该行的近3亿元存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质押。
这笔资金流向的企业是什么来头?银行与这家企业有哪些关联?本该是资金存放最安全的地方反倒离奇“失踪”,银行对此是否埋单?
近3亿存款被莫名抵押
11月15日,科远智慧(002380.SZ)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全资子公司南京科远智慧在浦发银行南通分行购买的3.45亿元定期存款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质押。其中,到期未能赎回的金额为4000万元,未到期显示被质押状态的金额为2.55亿元,总计被质押金额为2.95亿元。
提起上述事件,还要从去年11月说起。
2020年11月10日,南京科远智慧使用暂时闲置的自有资金4000万元购买了上海浦发银行南通分行的定期存款,产品到期日为2021年11月10日,受托方为浦发银行。根据科远智慧的公告,受托方与公司并不存在关联关系,购买该定期存款的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
科远智慧表示,针对上述客观事实,公司管理层第一时间积极与浦发银行沟通,催收上述产品的兑付款项,并已于2021年11月15日向警方及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报案。目前公司经营活动一切正常,尚未受到上述事件影响。
(截图来源:科远智慧公告)
三方各执一词,均称毫不知情
科远智慧是智慧工业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国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规模与品牌价值前三强,2010331日在深交所上市。其三季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4亿,同比增长22.6%实现归母净利润5085万。因此,近3亿的存款被“消失”,或许对其业绩影响不小。
科远智慧称,对该质押行为毫不知情,已明确要求浦发银行南通分行方面出具有效证明材料。不过,截至公告日,尚未收到浦发银行南通分行方面出具的任何证明材料。
浦发银行南京分行有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表示,浦发银行南通分行与南京科远智慧能源投资公司确有存款等业务关系。近日,该公司对其与南通分行的有关存款等业务提出查询。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在开展排查的同时,已于11月15日向公安机关进行了刑事报案,并提供了相关业务资料。后续,浦发银行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切实维护相关各方合法权益。
爱企查显示,质押担保方南通瑞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目前有两名个人股东王伟民和刘涛,分别持股70%和30%。
《中国证券报》曾联系大股东王伟民,对方称自己与南通瑞豪实际上并无关系,对南通瑞豪用科远智慧存款做担保质押一事也毫不知情。
而且这家第三方公司略显神秘,王伟民表示:“当初我就是帮朋友买的,所有手续确实是我在南通办理的。算是代持,公司从没有经过我的手,所有东西都交给别人了,这个朋友我也几年都不联系了。”
前不久渤海银行28亿存款莫名被质押的消息被发酵以后,涉事双方报警之际,该案的第三方华业石化又被曝出是假国企,而后,济民可信和渤海银行已经多次隔空互怼。
浦发银行此次事件也与此类似,储户与银行亦各执一词;储户对存款被质押事宜不知情;外界对业务真实背景调查、取证、还原较难
银行存款“丢失”事件频频发生
谁该为此买单?
其实,类似浦发银行、渤海银行存款“失踪”、“飞单”等事件近年频发。
2015年10月23日晚,北京市朝阳区吴先生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提示,称其银行卡被消费9万元购买理财产品。吴先生立即登陆PC网银查看情况,竟发现在10月21日凌晨1点50分,此卡已被转走20万元人民币。而在此之前他没有进行任何操作,更没有接收到动态验证码。后经警方查实,吴先生的银行卡上共计28.8万余元均已被转移至其他账户上。
上市公司酒鬼酒(000799.SZ)2013年曾宣布在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1亿元存款被盗。事后嫌疑人被捕、部分被盗资金被追回。
2008年,储户张某将900万元存入工商银行江苏扬中支行。存款到期后,却发现已被银行营业部主任何卫华转走,用于偿还个人债务。
这些事件发生的背后,究竟是银行失职,还是储户缺乏起码的风险意识?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建章律师认为,有一种可能是恶意串通作案,如果没有银行的帮助,这种事几乎不可能。这类案件很可能存在刑民交叉的情形,要明确几个关键点:第一质押人是谁?第二银行在事件中起什么作用?第三是否存在伪造相关资料。28亿元存款在储户“不知情”下遭质押担保的情况,如果没有存款所有人的授权,银行肯定无权质押。
在储户和银行打官司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银行是不担责的。孙建章律师曾经代理过金华银行一个案件,某企业在金华银行存款,后来支行相关负责人挪用这笔资金用来放贷。最后涉事负责人被依法判刑,但是这笔“消失”的存款,法院审理认为银行不承担赔偿责任。
银行工作人员挪用储户存款,监守自盗,造成储户财产损失,类似案例并不少见,是否反应出银行工作的严重失职?孙建章律师表示,现实中,很多人习惯用“初始密码”办理业务,这样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储户或许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与银行签订相关协议,授权银行代扣、代划转相关资金。如果银行方面利用这个漏洞挪用资金,那么法院可能会认为,这是对银行行为的一种授权
还有一种情形,储户存钱的时候,这笔款项根本没存到银行,而是被有关人员以一种虚构的方式挪作他用。孙建章律师建议,作为储户,应该主动增强保密意识,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
一位华北大型股份制银行的从业人员介绍到,最近两起银行资金“消失”事件属于典型的内控合规出问题。如果是挪用客户资金,照样需要盖章、审批、有权人签字等一系列手续,现在盖章都是在高清摄像头下,影像留存,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极其严谨,有经办人,复核人,互相制约,监管部门核查非常严格。企业毫不知情,存单竟能被质押为第三方融资,很可能是联手造假,风控存在漏洞
谈及银行责任,这位人士表示,他所在的银行之前理财业务出过问题,最后都是具体涉及岗位的人自行承担,更多的是职务犯罪,岗位犯罪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曾撰文表示,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金融理财产品、服务的审核机制,从源头上做好工作。同时,做好分支机构和员工信息安全培训,加强日常监督,谨防操作风险与蓄意不当使用,保障消费者隐私和信息安全。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正积极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如部分银行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纳入全行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和公司治理范围。
如何保障客户存款的安全闸门,成为当下商业银行迫切应对的问题。你对再次发生的上市公司存款被“盗”事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