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版书在书籍界的价值被视作重于黄金,究其原因,在于宋版书集合了宋人的审美,我们可以从宋版书窥见宋人的生活状态,甚至是他们的美学追求。
在宋版书之前,我国雕版印刷的书籍还比较罕见,雕版印刷在宋代以前还只为皇家或宗教寺庙服务,以印刷佛经和诸子正史为主。
到了宋代,印刷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政府对文化的鼓励与支持,使得宋代书籍的内容格外广泛,儒学、史学、医学、文学、宗教……宋代的自由之风,使得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 《倪宽赞》·唐·褚遂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雕版印刷具体来讲,是要书法家先按印刷规格将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然后反贴在枣木或梨木上,其后用刀将反字刻在木板上,印刷时给木板上的阳文覆上墨水,便可以直接印在纸上。
宋代是一个书法全盛的时期,宋徽宗本人更是精通书法,甚至独创了属于自己的瘦金体。宋代的印书人也追求字体的完美,宋人偏重稳重庄严的楷体,因此当时已经很有影响的几位唐代书法家便广受推崇。
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颜真卿的书体得到广泛使用。各地因为推崇的书法家不同,所使用的书体风格也不尽相同。
△ 《倪宽赞》·唐·褚遂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通常来说,浙江刻本多用欧体,字整体偏瘦,笔力险劲,意态俊逸;福建刻本多用柳体,字体方正,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四川刻书多崇尚颜体,用笔肥厚粗拙,金健洒脱;江西地区的刻本则兼而有之,吸收了各地的不同特点。
宋人崇尚唐代书家是有原因的,唐代是书法艺术的发展高峰,而宋代延续了这一风气。唐代书法艺术继承了六朝时期的气韵,尤以楷书为重,将南朝楷书的秀美与北朝魏碑的方正化为一体,形成了独有的盛唐气势。
△ 《季鹰帖》·欧阳询
对初唐时期书法风格影响较大的是欧阳询,他由陈入唐,在贞观初期,唐太宗爱惜他的书法,命他为皇帝的行宫「成宫」写碑铭,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楷书范本《九成宫醴泉碑》。
不得不说,唐代的书法艺术能够达到如此高度,和唐太宗的推重不无关系,以至唐代的国学有六类,第五便是「书学」,举国提倡书法,人人效仿。
欧阳询书法最大的特点便是结构严谨,笔法以险劲见长,《唐书》中记载他「初效王羲之,后险劲过之,因各名其体」,笔力极强,结构稳重,使得书法整体穆然高简。
△ 《湖州帖》(局部)·颜真卿
宋版书中更常见的是颜体和柳体。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又一位书法大家,他的高祖是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著名的《颜氏家训》便出自他手,曾祖是初唐学者颜师古。
安史之乱中,颜真卿的侄子惨死于安禄山叛军的刀下,他悲愤地写下《祭侄文稿》,成为书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篇佳作。颜真卿书法先学褚遂良,后得张旭亲授。
他的楷书以拙为巧,气势如虹,笔画雄厚,从褚遂良的笔法入手,而笔意则直追王羲之。苏轼曾作诗赞其曰:「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后人所谓「颜筋」便是此意,虽笔法粗拙,而内有筋骨,雄劲遒健。
△ 《祭侄文稿》·唐·颜真卿
继颜真卿之后,中晚唐时期的柳公权又是另一位书法大家。柳公权早年也研习王羲之,后专学欧阳询、颜真卿,将几人特点结合而自成一体。宋代米芾评论柳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柳公权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如颜真卿多,仅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刻石》等楷书作品传世。
柳体字棱角分明,趋于清瘦,同颜体字一样,都是从前人大家发展而来,加以创新糅合,世称「颜筋柳骨」。宋代印刷业普及后,大多以颜柳二人的字体作为印刷范本,这就是古老的宋体字。
△ 《蒙诏帖》(宋仿本)·原帖传为唐柳公权书

明代戏曲家高濂评价「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又有明代张应文曾言「大都书写肥瘦有则,佳者绝有欧、柳笔法」,明代谢肇浙也认为「凡宋刻有肥瘦两种,肥者学颜,瘦者学欧」
难看出,彼时宋代的书法大家,如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风格尚未形成,因此影响刻书字体的还是唐代的欧、柳、褚、颜诸家。
唐人在书法上的成就将楷书推向了高峰,在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同时,其使用价值也不可忽视。楷书持重端庄的特点恰恰符合刻书的需要,因而唐代书家的字体被选为模仿对象而应用于刻书也就理所当然了。
△ 《雁塔圣教序》·唐·褚遂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宋版书在后期演变出了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的早期印刷体。这也是在唐代几种书体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也是我们现在通用的宋体字的前身。
宋代后期,印刷业出现了专职写版人,在刻版工匠的长期磨合与探索中,他们逐渐创新出一种新字体。这种字体到明代被广泛使用,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横细竖粗,字形方正,后世也称这种字体为「老宋体」。
宋版书版式结构分明,疏朗简洁,包括文字分布、字体大小、行列间距、用墨颜色等都相当考究,这些特点完整展现了宋人的精细与讲究。
△ 《行穰帖》(摹本)·硬黄纸本
明武宗之前,明人刻书要经过政府批准,因此当时的人们阅读的主要是宋元版古书和通过传世的雕版翻印的明代书。
正德年间,关于限制民间刻书的法律松动,民间雕版印刷书开始在江南地区风行。但是明代的民间刻坊存在粗制滥造、纸墨不考究的现象,追求速售牟利,变成纯粹的商业行为。
明代书更大的区别在于书体的运用。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笔法上变古为今,删繁就简,形体端秀,为明人所推崇,如此使得印书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筋柳骨」不再盛行。
△ 《秋深帖》·元·赵孟頫·故宫博物院藏
从宋代书籍的印刷,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看到宋人的美学态度。宋代文风盛行,全社会各个阶层都鼓励文化产业,而士大夫对文化艺术的态度也不同于历朝历代。
他们在审美中追求「韵」,对文化艺术抱着欣赏、玩味的态度。以书籍为例,宋人能感受到物质之上的细微之处,书籍已经不仅仅是书籍本身,而是一种消遣和精神的洗礼,因此他们注重有关书籍各方面的精巧技艺。
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宋人将韵与美联系起来,美而飘逸,美而令人赏心悅目。
在宋代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大批文人也参与到印书的事业中,其中不乏苏轼、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著名文人,他们亲自主持刻书,刊印了大量的典籍与文籍。
可以说,宋代重视文人,任用文人,文人地位的提高带动了思想与精神的解放,透过少量留存下来的宋版书,我们仍然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盎然诗意。
知中ZHICHINA
《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世界史》
📚已在天猫、当当、京东正式发售📚
点击下图即可入手👇
撰文|丁斯瑜
节选自知中ZHICHINA
特集008《了不起的宋版书》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C O N T A C T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最全诗词入门!我们用一套书打通古今中外诗歌脉络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世界变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 👇
快速获取《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世界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