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仕途的高育良离开了汉东省,搬到京城西三环一个普通的小区。
一日晚饭后,正当高育良寻思着去玉渊潭公园打太极的时候,侯亮平和钟小艾夫妇前来拜访。
侯亮平(激动状):高老师,您知道吗,小艾要提正局级了。
钟小艾(对着侯亮平):你可别给我再散播了,正式任命还没下呢,现在四处传播多不好。
高育良:恭喜呀小艾。
高育良:不过谨慎点是好事,没到下文或干部大会任命的那一刻,什么变数都有可能发生。
侯亮平:高老师,您说为什么每次单位里有干部人事任命,总有“地下组织部长”们散播各种小道消息呢?
高育良:存在即合理。
钟小艾:恰逢其时,不如高老师就以此为由头给我们上一课呗。
高育良:那好。今天老师讲三个小故事,小标题分别是“试探”、“卡位”和“愿景”。
高育良:这第一个小故事,老师现身说法一下。
高育良:三十多年前,那时我还在汉东大学政法系教书。
高育良:大概是在1990年前后,老系主任退休了,他空出的缺一时成为多位大牌教授竞逐的对象。
高育良:校领导并没有着急任命,而是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先放了一个风出来——张三要成为系主任。
侯亮平:张三?
(高育良没有接侯亮平的话。)

高育良:话说这位张三同志啊,论资历,比不上A教授;论学术成果,比不上B教授;论人脉,C教授的导师可是著名大院士。
高育良:可就是在这样的纷纷议论中,“张三要成为系主任”的小道消息传遍了全系。
高育良:有人不甘,有人疑惑,有人震惊,有人不屑。
高育良:一个多月过去了,作为权威方的学校既没有出来证实,也没有出来否认。
高育良:由于系主任的任命迟迟没有下,大家讨论的热情渐渐消散。
高育良:突然有一天,一则“关于任命张三为汉东大学政法系系主任”的公告张贴了出来。
侯亮平:奇怪。
高育良:大家路过的时候扫了一眼,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高育良:有个别不知情的群众惊讶的问,“张三要当系主任啦?”
高育良:这时他身旁的朋友得意的说道,“你才知道呀?我们一个多月前就已经知道了……”
钟小艾(神秘状):高老师,让我猜一下,这位异军突起拿下系主任宝座的张三就是您,对吧?
(高育良轻轻点了一下头。)
高育良:汉东大学是副部级高校,政法系又是汉大直属系,因此当时的系主任相当于处级干部。
侯亮平:高老师从一个普通教授直接成为处级干部,跨越很大哇!
高育良:那个年代的时代特色。
高育良:老师讲上面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了一个道理——
在一则可能含有争议的人事任命出来之前,进行“舆论试探”是一种常用做法。
钟小艾:舆论试探,这个词非常妙。
高育良:纵观历史,政治高手常常能把舆论试探玩得炉火纯青。
高育良:先抛一个话题出来,静观各方的风向,谋定而后动。
高育良:作为被探测的一方,当摸不准领导真实想法的时候,不建议有明显的表态。
钟小艾: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
高育良:此时如何能做到洞察人心,那便是考验政治功力的时候了。
高育良(低头抿了一口水):第二个话题,我们来聊仕途场上的“卡位”。
高育良:人事布局有时和下围棋很像,要提前对某些位置埋下伏子。
高育良:一提围棋你们首先会想到谁?
侯亮平:AlphaGo!
(高育良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钟小艾:聂卫平!
高育良:没错。聂卫平是1952年生人,知青出身,成名于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围棋擂台赛。
钟小艾:听说那个年代中日关系非常好,官方和民间的互动都很多。
高育良:是的。

高育良:因为他的缘故,当时围棋在京城的高端圈子里非常流行,很多青年以及大咖都喜欢。
高育良:不少领导同志还让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多少学些围棋,以训练大局观。
钟小艾:听父亲讲过,聂卫平是八十年代的大明星,经常受邀和小平、万里等领导人打桥牌呢!
聂卫平与万里
高育良:话题收回来。
高育良:亮平同学,作为汉东反腐的亲历者,你回忆一下,老师在汉东任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的那段岁月里情绪如何?
侯亮平:比较消极,晚上经常去大别墅后院锄地。
高育良:没错。
高育良:那担任省委常委兼京州市委书记的李达康呢?
侯亮平:斗志昂扬,天天拆这拆那,不亦乐乎。
高育良:你有没有想过,同样是副部级领导,为什么李达康的状态如何积极,而老师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呢?
侯亮平(抓耳挠腮状):这……
高育良:因为李达康处在卡位的关键期,从京州市委书记去卡“省长”的位。
高育良:而老师已经走到了仕途的最后一站。
高育良(感慨道):很多时候,能去卡一个位置的候选人其实没有几个,大家都心知肚明。
高育良:刘省长要退了,老师作为省委副书记年龄又快到线,省内能去竞争的无非就李达康和常务副省长两人。
钟小艾(思索状):高老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初组织上把李达康放到京州市委书记这个岗位,其实就已经把他作为“省长候选人”之一在考察了。
高育良:是这样的。
钟小艾:同理……
高育良:打住。
高育良:在一个人漫长的仕途生涯中,分为起步阶段、蛰伏阶段、上升阶段、干事阶段和收官阶段。
高育良:不同的时期,人的心气是不一样的。
高育良:反过来说,从一个人表现出的心气,也能感受到他当前所处的仕途阶段。
侯亮平:高老师,我们当前处于什么阶段呢?
高育良:干事阶段之前的窗口期。
(小艾和亮平若有所思。)
高育良:最后一个小故事,交给当下比较时髦的话题。
高育良:一个组织想要凝聚人心,去合力完成一项伟大事业,必须有一个愿景。
高育良:这个愿景既要宏伟,又要看得见摸得着,让人有真真切切的期盼,比如……
侯亮平(抢答道):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钟小艾(瞅了侯亮平一眼):我的侯大局长,多去看看新闻。
高育良:大政方针、意识形态这些东西,是不能模糊的。
高育良:从这个意义上说,当领导,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去为员工、部门去描绘一个愿景。
高育良:就像《王朝的名分》中提到的那样——创造和维护政权的“IP”。
(回家的路上) 
侯亮平:老婆大人,今天听高老师讲了这一课感到受益匪浅啊。
侯亮平:这么说你的正局级迟迟没下文,是因为有阻力,上面在进行舆论试探呗?
钟小艾:凡事不能强求。古往今来,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浪潮。
钟小艾:亮平同学,识得唔识得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