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已经知道,北京时间11月16日上午,中美两国元首将在线面对面交流。对此,我们到底该期待什么?

01 美媒分析:不要把其称作‘峰会’,期望值该调低一点

美国《政治杂志》网站刊文认为,就不要用‘峰会’这个词来描述了。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很多专家的观点。
相关文章标题截图
文章的作者认为:在两位领导人为拜登总统任期的首次实质性会晤做准备之际,双方都在传递一些试图降低期望的信息,而且双方都对会晤中将要讨论的事项守口如瓶。这两点反映出两国政府都在努力降低各自公众对此次会晤的期望。换句话说,两国政府都不希望公众会有这样的期待:两国关系出现重大的改善或重大的具体的交付成果。
但知情人士表示,除了表现善意姿态外,两国领导人可能会寻求就双边工作组为减少摩擦而敲定的、为数不多的中短期举措达成一致,同时暗示两国在包括朝鲜和伊朗在内的更广泛的地缘政治问题上将达成一致。

02 基辛格的助手洛德怎么看?

报道中提到了曾在克林顿政府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温斯顿·洛德(Winston Lord)表示:"双方都认识到,他们确实存在分歧,他们要竞争,但必须将(双方之间的)竞争以和平(的方式进行),而且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他们不想无意中卷入战争。"
1973年:基辛格和洛德在飞机上
这个洛德,也算是在美国外交界和政界的老手了。
03 拜登政府高官怎么说?
报道提到,洛德提到的与美国时间11月12日(周五)一位高级政府官员的声明是一致的。这位高级官员强调,这次会晤"不是要寻求可交付成果或什么结果......[而是关于]设定(确保)有效竞争的一些条件。"
报道还称,会晤的实际议程尚未公开披露。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Jen Psaki)在周五星发表的声明中,对会晤的日期进行了确认,但声明的重点是对这两点进行了评论:"负责任地管理美中之间的竞争的方法"、以及"在(美中两国)利益一致的地方合作的方式"。
相关声明标题截图
在提到了中国相关部门的一些表述之后,报道的作者分析说,两国发表的这些声明反映了一项联合战略,即将会议称为"虚拟会晤",而不是首脑峰会,以调低对可能出现的结果之期望。

04 还有什么可以期望的?

报道的作者看上去不是很悲观,认为仍然有理由希望,会议将让一些倡议能够得到双方领导人的首肯。这些倡议是由双边工作组在最近几周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敲定的,而且是针对一些相对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而提出的。
一位熟悉这些工作组重点的美国外交官表示:"会议确实有可能产生'甜味剂',讨论贸易关系的特定方面。"
不过,这位外交官警告称,双方可能会选择在峰会后以拖延时间的方式宣布这些举措,而不是将它们作为立即可交付的成果拿出来。
报道的作者提到,这是美国商界乐于听到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美中贸易关系的现状越来越令人无法接受。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游说团体美中商业理事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主席克雷格·艾伦(Craig Allen)在给《政治杂志》的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我们希望稳定,(而且)我们担心关税可能会永久化,对两国经济造成相当大的长期损害,同时扭曲整个双边关系。"
克雷格·艾伦
两国元首之间的会晤,将会使两位领导人有机会做出必要的姿态,以建立更好的贸易关系。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全球化、法律和社会中心主任格雷戈里·沙弗(Gregory Shaffer)表示:"可能比较容易拿出的成果将是中国对某些知识产权问题的承诺......在包括(中国)钢铁、铝和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特定紧张领域,存在潜在的活动余地。美国可以采取最近美国与欧洲进行谈判类似的方式,削减某些关税,同时为美国工业提供保护,防止中国大量进口的冲击。"
格雷戈里·沙弗
会晤还让两位领导人有机会展示象征性的善意,宣布他们愿意在一系列棘手的区域和全球地缘政治安全问题上共同努力。美国在关键问题上取得的进展——包括遏制朝鲜的弹道导弹发展计划,以及敦促伊朗重新遵守有关其核计划的国际协议——取决于中国是否运用其外交和经济影响力。
香港中文大学的林和立(Wary Wo-Lap Lam)表示:"只要对两国之间存在共识(至少愿意就朝鲜、伊朗甚至阿富汗问题进行谈判)这一事实予以确认,就(等于)做出了一个重要而明确的声明,即除了两国之间的极端竞争之外,它们仍有一些领域可以合作。"
在一些困扰两国关系的重大问题,不要有什么过高的期望。因为这些问题,对双方来说,都是没有什么回旋余地的问题。
但是,报道中提到了另一位中国问题专家的观点。他是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陆伯彬(Robert Ross)。
陆伯彬
他就如何缓解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提了一个建议。他说:"(美国)不是每月用海军舰艇穿越台湾海峡一次,而是可以每隔一个月做一次,而中国人可以开始减少(其战机)在台湾防空区内出现的频率。双方都可以通过秘而不宣的政策调整来往后退一点点,这并不难做到。"
报道的作者提到,即将举行的虚拟会晤最重要的潜在长期影响将是:双方都承认,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开始的双边沟通交流中断是有害和适得其反的。
这篇报道是以上面提到的林和立的话结尾的。林和立说:"我认为,在.....会晤之后,双方高级官员之间至少会举行更频繁的部长级或内阁级会晤,类似于我们在巴拉克•奥巴马(Barack)总统执政期间所看到的......这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林和立

结语

其实,特朗普给中美关系带来的冲击是如此之大,需要一定时日来慢慢趋于稳定。
在去年拜登当选之后,我一开始对中美关系的改善充满了期待。是不是我当时太乐观了?有读者在读了我上周关于日期已经确定的文章后给我反馈说:我太乐观了。
或许是有点吧。但是,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迟迟没有什么大的起色?关于这一点,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有一定的惯性的。就像特朗普上台后,他也一直等到2018年快年中的时候才开始真正发难;
2)由于特朗普政府极大地破坏了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基础,拜登政府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确定以什么方式争取美国国内的受众(特别是国会众议员和参议员)的支持。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另一方面,拜登在其任上的近十个月时间里一直在应对国内政治方面的挑战,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其想改善中美关系的任何努力形成了掣肘。
实际上,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拜登政府有意调低公众的期望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这样解读:这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旨在不给批评者(特别是国会的几个对华鹰派风格十足的参议员)以口实的策略,而且是一种很高明的策略。
我赞成上面林和立的分析。换句话说,中美两国之间目前所处的‘下降式螺旋’这种状态,将有望被即将举行的线上交流所‘煞住’。接下来,如果两国之间的高级别会晤真的变得更频繁的话,两国关系将逐步重回正轨。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长,中间可能还会有一些波折。
此外,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正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是什么角色,请大家查看本号前几日所发的文章。
抱着美好的期待,总比不敢期待要强;在关系不好的时候,乐观一点,总比悲观要好。毕竟,两国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很多仁人志士所希望看到的!在中美两国,也有很多人正在为此努力。说不定,您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完)
*********************************************************
写给本号粉丝的话:
感谢各位这几年的支持!
从10月29日起,本号会在群发一篇文章之外,还会发布其他文章。由于本号每天只能群发一篇,其他文章各位是看不到的。

请各位粉丝通过下面的方法阅读:

1)点开任何一篇本号的文章;
2)点击文章标题下面的作者‘英美研究刘博士’;
3)看到作者文章列表后,就可以点击相关文章阅读了。
11月14日“发布”的文章如下(这些文章无法在这里插入超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