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观也并不是一种决绝的反消费姿态,而是代表了年轻人对消费主义的反思,对人生境况的重新审视,对自己与世界联结关系的重新定义。
野性消费,是对当代年轻人的最大误解!
文/张明扬
来源/冰川思享号
今年双11的最大变局可能是,以往沉溺于“买买买”的中国年轻人开始扛起了理性消费的大旗。
在豆瓣的“消费主义逆行组”中,组员超过了30万人,发愿“不盲目跟风,不被消费主义裹挟,做消费主义市场的逆行者”。
甚至在买买买的大本营小红书上,理性消费也正成为新兴的关键词,在欲望和迷思中,诸如“断舍离”和“消费主义陷阱”这样的词语,也开始进入很多小红书博主的语言体系。
01、这届年轻人在拒绝消费?
但很多双11唱衰者可能存在某种误判,认为年轻人越来越拒绝消费。
事实上,年轻一代反感的是消费主义,而不是消费。即使在“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中,吐槽的也是“通过煽动起焦虑情绪,让每个人因为焦虑,不断去购买,以满足自己的伪需求”,他们明确拒绝消费的 “踩雷品、智商税品、伪需求品”。
理性消费,正成为这一届年轻人的新标签。
11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喻国明工作室根据一项超过7000人的调查问卷,发布了《2021中国消费者网购消费信心指数调研报告》。“消费要讲究性价比、理性节制“是受访者最为认同的消费观念。
从惯常的逻辑上出发,年龄越大,对理性消费的认同感越高。比如在报告中,60后和70后就是就是最认同理性消费的代际。但是,这份报告让人颇有几分意外的是,90后和00后对理性消费的认同度竟然超过了80后,非常接近60后和70后。
▲2021中国消费者网购消费信心指数调研报告相关内容
也就是说,就以90后和00后为代表的这一届中国年轻人而言,他们对理性消费的认同感甚至打破了代际递减的“客观规律”。
相应地,在 “消费要与他人、参照群体、谁流行保持一致”和“消费要让他人看到,获得他人认可、尊重和赞美”这两个有消费主义蕴意的选项中,90后和00后的认同感不高,同样低于80后。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的理性消费观并不是口头上的自我标榜,而是有真实消费数据支撑的。这份报告显示,在目前三大电商平台中,拼多多的年轻人比例是最高的,其中95后用 户比例达到了32%。
而在北师大于今年6月发布的《新青年消费观察研究报告》中,大多数新青年更愿意“通过精打细算购买到高性价比的商品”。
同样能显示年轻人购物偏好的,还有在过去的一两年间大火的李佳琦们。或许可以这么说,年轻人从来都不拒绝买买买,他们只是拒绝消费主义大潮下的被套路和收智商税。
02、“卖肾买苹果”观念在退潮
那么,是什么让这一届年轻人的消费偏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
经济压力自然是主因之一,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各种焦虑,对生活不确定性的关注必然会投射到消费观之上。但和上一代人不同的是,年轻人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他们的第一选择并不是“放弃消费”,而是“优化消费”。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令人困惑的状况,当年轻人声称要省钱,要“做消费主义市场的逆行者”时,他们的消费行为仍然火热。理性消费不是不消费,注重性价比也不意味着便宜优先。
一个可能让人忽视的现象是,随着各种借贷消费套路的被曝光被监管,很多年轻人开始反思以往多平台借贷消费的各种负面后果,诸如“卖肾买苹果手机”这样的畸形消费观,正在退出年轻人的主流视野。
观念本身一旦形成,可能会以更具主体性的姿态自我进化。
这两年,我们可以看到,消费主义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愈来愈不是一个正面词语,许多经济条件优裕的年轻人以“断舍离”为荣,将此作为一种“更高尚、更有品味”的生活方式。
这也正如我的朋友张丰所言,理性消费“折射出一种批评和反思的思维”, “代表的是一种反省精神和看待世界的新方式”。
一旦上升到精神和价值观的高度,理性消费就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了,与“佛系青年”、“反内卷”和“躺平”等年轻一代价值观有诸多共情之处。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与日本的低欲望生活、欧美的环保主义也都构成了一定的呼应。
从某种程度上,拼多多和直播电商的崛起是这种新消费观的应运而生,但是,就如同观念与经济的双向关系一样,这些新型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也参与构建了年轻人新消费观的演化。
中国这些年激烈的电商竞争,提供了大量真实可见的消费补贴,比如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比如电商直播间的极致打折,这让中国年轻人正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谁说便宜无好货,只要你足够理性,看清套路,熟悉互联网电商,就可以用合理的价值享受高品质商品。
03、年轻人正在自我成长
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中国年轻人的新消费观为何没有完全走向日本年轻人的“低欲望”消费,而是导向了中国特色的“理性消费”:
我们热爱消费,享受消费带来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张扬,但追求性价比,拒绝被消费主义裹挟,拒绝被商家套路。
站在内循环的角度,我也能理解一些人对年轻人新消费观的疑虑。但是,站在长期主义的角度,被欲望、炫耀式消费、消费主义和套路裹挟的消费市场很可能也是一种罗伯特·希勒所说的“非理性繁荣”,缺乏长远增长的价值。
相反,只有基于理性、品质、细节、乐趣、个性和情感联结等等更真实价值的消费,才是无远弗届的。
数年前,当看到各种套路贷在校园的疯狂扩张时,看到家境普通的年轻人一掷千金购买各种奢侈品时,很多成年人曾经忧心忡忡地质疑:这是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垮掉的一代么?
但今年低调的双11提醒我们,年轻一代正在自我成长自我进化。
这就如躺平并非真的是放弃奋斗,而更多是一种年轻人对社会的反思姿态,理性消费观也并不是一种决绝的反消费姿态,而是代表了年轻人对消费主义的反思,对人生境况的重新审视,对自己与世界联结关系的重新定义。
这一届中国年轻人面临着上一代未曾体会过的巨大压力,但也全程见证且体验着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创新与革命,在此种百年未见的张力下,他们的动作或有各种走形,各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与其代际间的互相埋怨与攻讦,还不如像相信这一届年轻人自我进化的消费观一样,相信相信的力量。
消费观即世界观,消费观即人生观,我还是相信市场的自发秩序与观念的力量。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