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帮助中小企业从专业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北交所的设立可能也是为了打消初创公司赴美上市的想法。
11月15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又一历史性时刻,备受关注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下文简称为北交所)揭牌开市。
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数量为81家。除10只新股外,剩下的71家是平移至北交所的精选层公司。因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10只新股的表现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开盘5分钟内,十只新股全部触发临时停牌机制,涨幅从127.14%至396.96%不等。
截至收盘,81只股票中,有19只个股飘红,其中10只新股全线收涨。涨幅最高的是N同心(833454),涨幅高达493.67%;N大地(870436)、N志晟(832171)涨幅位列第二、三位,分别上涨261.75%、238.97%。总成交额为人民币95.73亿元。
截至11月15日收盘,北交所涨幅前十大个股均为新股;资料来源:北京证券交易所官网
开市首日,老股则表现不佳。
在71只老股中,只有9只股票收涨。跌幅最多的三只个股分别为同辉信心(430090)、殷图网联(835508)、拾比佰(831768),跌幅分别为15.98%、14.47%、13.43%。市值最高的贝特瑞下跌8.62%。
1
对A股流动性影响有限,警惕资金炒作风险
过去两个季度,由于制造业和房地产等重要经济增长引擎趋于平缓,对中国大量小企业的支持被视为应对经济放缓的关键。开源证券分析师任浪说:“北交所的设立将进一步提高市场活力,更好地为经济增长服务,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一步。
为了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敞口,中国一直在推动股权融资的发展。此外,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底召开的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的攻坚方向,着重强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劲,并特别强调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优势的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景顺香港(Invesco Hong Kong Ltd.)中国股票业务高级投资组合经理克里斯·刘(Chris Liu)称,北交所“可能成为中国科技‘小巨头’的重要培育基地。
彭博社称,与上交所科创板和以科技股为主的深圳所创业板相比,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更容易,最低市值要求仅为人民币2亿元,而且比新三板流动性更好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每日涨跌幅被限制在20%,而北交所为30%(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许多具有巨大创新潜力的公司可能有一天会在科创板上市,但目前这些仍在早期成长阶段公司还不具备上市资格,北交所为这些公司提供了一个机会,”Beijing Ytai Capital Co.联合创始人Fu Lichun说。
由于体量较小,中金公司分析师团队近日在研报中写道:预计北交所开始交易后初期对A股表现及其流动性的影响有限”分析师们认为,接下来的日成交额估计在人民币150亿元到300亿元之间,不到国内其他市场总成交额的2.7%。11月15日收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跌0.16%,深成指跌0.47%,创业板指跌0.82%。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告诉法新社,北交所在长期内能否取得成功“仍有待观察”。他说:“为了提高投资者兴趣,在北交所上市的必须是可靠可信的公司。
据统计,大概有400万的投资者符合条件,还有210万左右的投资者在申请北交所的交易权限。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由于北交所的公司多数是新三板精选层平移过来的,在公布北交所成立之前,相关股票已经受到资金的炒作,所以要注意上市之后的投资风险多数登陆北交所的公司都属于初创企业,所以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也较大,投资者要注意谨慎参与。将来可能会有一些针对北交所的公募基金发行,大家可以通过投资基金来间接参与北交所的投资。
2
与美国交易所竞争,家门口上市的新选择
有分析指出,在中美两国之间经济和科技竞争日益加剧之际,希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面临美国监管机构更严格的审查,中国也一直在鼓励企业在本土上市。
2018年以来,A股加快推进完善资本市场制度,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落地后,新经济公司上市门槛降低,中概股的回归国内市场成为可能。2019年,科创板开板,市场将其描述为“最激进的举措”。因为它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上市门槛:不盈利的公司可以上市;首日价格波动上限取消,不成文的估值上限取消。其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能够让中国科技公司减少对美国资本依赖的市场环境。
彭博社评论称,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推动小企业融资,北交所的设立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为那些长期面临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因为这类企业的规模不足以在其它地方上市。
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数量相比上交所或深交所要少很多,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科技发展目标,减少对西方的依赖。北交所的设立也将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多样化程度。
独立研究咨询公司Kapronasia在一篇报告中分析,银行通常不愿向缺乏资产或长期记录的小企业放贷,如果这些企业可以在北交所筹资,它们赴美上市的意愿就会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除了帮助中小企业从专业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北交所的设立可能也是为了打消初创公司赴美上市的想法
中信建投投行委委员、董事总经理李旭东认为,世界范围内真正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上市选择地,不应仅有纳斯达克。
目前A股有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多个板块可供回归的中概股选择。华侨银行新加坡总行资金部副总裁徐旭认为,中概股回归中国市场是必然趋势:“美国现在的意识形态很政治化,中国公司回本土资本市场是大趋势,加上人民币国际化,未来的核心资产一定是在A股,香港资本市场作为过渡期的国际港口也会受益。”
和合财富(香港)执行董事陈达对《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以前中国公司去美国上市,为的是快、有光环、交易所对公司是否盈利没有限制。但很多时候,股价容易高开低走。像迈瑞医疗这样的企业,反而是回归国内上市之后,更被资本市场认可。”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对于未上市的红筹企业以及在美国OTC场外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市值门槛为50亿-100亿元。北交所和新三板未来做大做强后,有可能适当降低门槛,迎接更多优质红筹企业回流。
3
香港仍是中概股回归首选,一半拟赴美企业转向
观察人士指出,在中概股回流趋势加强之际,香港可能仍是它们的首选上市地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高盛(Goldman Sachs)亚洲一名投行人士透露,目前在准备赴美进行IPO的中国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正考虑把上市地点转移到香港,这加剧了企业寻求在离家更近的地方融资的趋势。
高盛亚洲区(不包括日本)投行业务联席负责人伊恩·德雷顿(Iain Drayton)称,中美之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今夏季北京和华盛顿收紧监管措施以及机构投资者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信心减弱等因素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考虑在香港上市。
德雷顿指出,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不再为中国企业提供发行渠道,而是IPO活动正在两地之间趋于平衡。”Kapronasia也认为,中美金融不可能完全脱钩,因为这其中关系到太多的钱。
Refinitiv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香港的新股发行和二次上市规模在全球排名第三,募资380.2亿美元。纳斯达克以766亿美元高居榜首,纽约证券交易所以522亿美元紧随其后,上交所及其科创板以369亿美元的募资规模排名第四。
文 |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郭力群、郭慧萍
编辑 | 康娟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