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真的应该担心房地产硬着陆而大幅度放松调控呢?恐怕不行。
毫无疑问,一线城市和部分重要二线城市的房价现在很难说有像样的下跌,媒体传出的消息往往是局部、具体楼盘乃至某套房子的价格下跌。
如今的情况是炒房客们如饿狼一般盯着楼市调控政策松动的消息,只要有一点缝隙,他们就会冲上去大炒特炒,故技重施。
新一轮楼市大博弈,开始了……
文/今纶
来源/功夫财经
在一些地产公司陆续传出债务违约消息后不久,博弈又开始了。又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有人大喊:可能会硬着陆,赶紧放水救我。
一篇题目为《如何防范房地产市场硬着陆风险》的论文近日在网上流传,作者指出,“进入2021年下半年以后房地产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硬着陆风险已现端倪”。
这篇论文的作者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员。

作者表示,房地产硬着陆,会拖累经济增长、导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超预期下降、冲击并抬升信用风险乃至全社会购买力下降等。
那么,是不是真的应该担心硬着陆而大幅度放松调控呢?恐怕不行。
01
经济发展核心利益是稳定
其实,调控政策层层加码的过程中,决策者早就知道对土地财政会有影响,但决策者之所以坚决果断要执行调控,实在是长远利益所系,是稳定所系。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利益是什么?稳定有序,而且在高科技领域要突破。
一切经济问题的解决和处理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利益来运行。
稳定包括两个层面,其一,经济稳定增长,而且结构优化。
其二,民众从经济发展中获得相应的好处,有同步的幸福感、获得感。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房地产当然不应该硬着陆,而应该软着陆。不过,很多城市过去这些年的一手房、二手房的涨幅巨大,不但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实质上的伤害,也吸引了过多资源进入房地产行业,更引发舆论的议论。
也就是说,房价过度高涨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结构优化,并且使得部分民众缺乏幸福感,更进一步说:高房价已经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利益,扰乱了稳定有序的发展路径。
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这是非常正确的方向,显示了政策的定力。
就某些城市过去几年的楼市涨幅来看,相当一部分部分刚需和改善型居住者依然在感叹“高处不胜寒”,希望在成交量大跌的情况下,房价有所回落,以便买房自住。
没想到,普遍的降价没有等到,担心“房地产硬着陆”的舆论倒是传遍全网。
楼市调控的重点是“稳”,毫无疑问,一线城市和部分重要二线城市的房价现在很难说有像样的下跌,媒体传出的消息往往是局部、具体楼盘乃至某套房子的价格下跌。
比如某一线城市的学区房下跌,媒体报道的内容是“80多平方米现在只要1100万”。“只要1100万”!这就是某些人士要担心的“硬着陆”?

02
行业发展要服从结构优化
房地产当然不应该硬着陆,但是如何避免“一放就乱”?
首先要听听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意见。郭树清主席去年年底在题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署名文章中表示:
房地产与金融业务深度关联。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这样的数据和权威人士发言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和深度思考。
其次,要听听普通购房者、工薪阶层的意见,经济决策也要有渠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对于一些长期和地产商打交道的经济学家的意见要保持警惕,他们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因为他们就是利益中人。
如果担心房地产硬着陆,就大幅度放松调控,那么未来怎么办?是不是会走老路?这是一个大问题。
另一方面,我建议在严格审核的前提下,照顾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加快对这部分购房者的房贷发放,同时对炒房行为要保持“火力压制”,须臾不可放松。
银行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不是依靠行业的野蛮生长,而是要服从于整体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要把普通购房者的居住需求放到第一位。
简而言之,房地产要平稳发展,但房地产市场不应该变成丛林社会和斗兽场。
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银行以及房地产业大面积陷入困境,但同时决策者对未来以及现在的一些事件、情况也要有一定的定力:一方面要密切观察行业情况,保持敏捷灵动的精确动态调控措施;另一方面,也要对少数房企、少数银行出现一些状况有耐受力。
更直接一点说,中国房地产市场需要一次可控的、有序的、小范围的“出清”,这就等于一个人有时候感冒一次,会激发身体的免疫力一样。
同时,把握住房贷发放这个水龙头,至关重要。不让炒房客有机会加杠杆,他们就无法作妖。
提醒银行以及地产相关人士:在高房价的前提下,保持平常心,高速增长、持续暴富的机会已经没有了。国家稳定持续发展是最大的利益。
教育培训行业遭遇变化之后,俞敏洪为农产品代言去了,而且他还捐出了所有的桌椅,这就是体面人。他不绑架谁,自己淋着雨还给别人打伞,了不起。是不是可以学学?
实际上,华南已经有开发商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持续发力为制造业打造总部基地类产品,包括办公空间、工厂等集约在一起,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转型初见成效。
03
房地产税试点应该加速
回到现实层面,说点具体措施。房地产税的试点不能因为一些声音而减速,反而要加速。为什么?
这一试点事关产业转型升级能否成功,事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合理多元化,事关实体经济、科研的未来发展。
如果这一次因为惧怕所谓“硬着陆”而大幅度放松调控,或者只听开发商诉苦,不重视普通购房者的意见,那么,事情就复杂了。
请回望一下过去历次放松调控后的房价情况吧,我就不列举了。民间有言:“越调控越涨”。
如今的调控当然不是越调控越涨,而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如果大幅度放松呢?
在土地制度不可能短期内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回到现实层面讨论问题:谁能部分替代土地拍卖的收入?房地产税是重要选项之一。
法理的问题留给法学家们讨论,我们只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诚然,收房地产税不是为了降房价,但是收房地产税可以部分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是事实。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产业一般,土地流拍,不收房地产税,政府财政会比较紧张。
在某些重要城市,房价过高,需要建设大量保障房来满足工薪阶层的居住需求,钱从哪里来?收房地产税也是一个渠道。如果该城市完全不依靠土地财政,更应加速完成试点,哪怕是局部试点,也能对炒房者造成巨大的震慑。
加速推出房地产税试点,一方面为地方财政找到部分的替代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彻底打消炒房利益集团的幻想。
如今的情况是炒房客们如饿狼一般盯着楼市调控政策松动的消息,只要有一点缝隙,他们就会冲上去大炒特炒,故技重施。
另外,据《金融时报》报道,高盛投资组合管理团队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买入中国房企债券。有人将其解读为“外资开始抄底房企债券”,总之,所有的论调都是为继续炒房在做预热的准备。
此时此刻,坚定信心,保卫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尤为重要,满足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坚持“房住不炒”尤为重要。

中国的经济需要的不是房价高涨带来的泡沫,而是需要高质量增长带来的民众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提升,过度“炒房”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
所以,我个人建议:动态微调政策满足更多合理住房需求(刚需、改善型需求)的同时,一定要释放房地产税试点会加快落地的明确信号,要让炒房利益集团彻底放弃“再捞一把”的幻想。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