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叔说事
01.
有时候很难搞懂大数据在给我推送点什么。
比如最近一直看到的这位男子:
他身穿一套保暖内衣,说着十多年前葬爱家族成员们爱说的心碎语录。
话音刚落,一阵越发癫狂的笑声响起。
随着一声“焯”的怒吼,男子将手中酒瓶用力扔掉,变身为小丑。此刻的背景音乐也变为了街边“全场99元最后三天清仓大甩卖“的服装店才会放歌曲。
结束。
我的人生被平白无故浪费了10多秒。
无论是土味造型、还是土味情话所营造出的尴尬气氛,都足以让蝙蝠侠连夜逃出哥谭市。
不过在B站鬼畜区的UP们看来,越是这样‘没意义的整活“,就越是受欢迎。
有人剪辑了7分多钟合集,让你听他一次“焯”个够。
也有人以此为素材,制作出了一大波恶搞视频。
究其原因,鬼畜是当代年轻人的表达自我的方式,也是他们概括事物、解构传统的手段。它是年轻网民的讽刺文化,既有对传统价值观的反叛,也有年轻人的天真与愤怒
当然,小丑梗的火爆还伴随着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它所引发的共鸣。当你感觉在一个10秒多的无意义视频中浪费了人生,回头却也发现,现在的年轻人确实越来越爱说“小丑竟是我自己”了。
正如你发现暗恋已久的女神,却早已心有所属。
也好比短暂逃离了996的压迫,总算让自己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一不留神就又到了周一。
你内心怒不可遏地想要控诉老板,却还是打下了那句顺从的“好的,收到”。
小丑出现在游戏里,比如《英雄联盟》中的小丑萨科。
如果有主播选择了这位英雄,你就很容易看到“像个沙口一样,真可怜”这条弹幕。(萨科的英文名叫做Shaco,音同“沙口”)
在“电竞大舞台”上面对失败的无能狂怒,急躁地敲打着键盘,当黑屏时候映射出自己的倒影,那一刻才黯然神伤,自己真的很沙口。
一次次看似清晰的“自我审视”,却因为某些契机“卷土重来”,认清自己不是小丑的人又再度变成了小丑的样子。一系列的转变,荒诞得像是一出无厘头喜剧。
再后来,当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破防瞬间“,也让大家深刻理解里“小丑”的内心活动。
当我们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而满心欢喜,藏在小丑行为背后的,却是一次次残酷的现实将我们打脸。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终究在别人的凡尔赛之下原形毕露。
就好像知乎上这个高赞的小丑合集这样:
随着自己的成长,对小丑的认识也逐渐产生了变化。
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当我去游乐场,或者去麦当劳的时候,觉得小丑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他嬉皮笑脸,无忧无虑。有他在的地方,就有好吃的和好玩的。
学生时代看了很多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小丑形象,才发现他才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人。他画着夸张的笑容,动作表情滑稽,供人取笑。而自己的苦涩只能藏在厚重妆容之下。
再到后来,我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是小丑,即便生活不如意却还要努力保持微笑,努力而又辛苦地活着。
02.
为什么现代人特别喜欢说自己是小丑?
这其中当然有内卷愈演愈烈,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的原因,但肯定不止于此。
我想,或许因为这是一种用自嘲的方式来自我保护的方式。
从心理层面来说,“小丑竟是我自己”属于一种自嘲、自贬型幽默。毕竟只要我先“伤害自己”,那别人就不太容易轻易伤害到我。
想起之前火爆的电影《小丑》中的这句台词:
当然这不仅仅是电影的艺术处理,也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
有科学家们也针对类似的问题进行过探究,之前搜到一个论文,有人通过调查一个人不同的幽默特质,来探究这些特质与他们应对负面情绪有什么帮助。
研究结果表示,从心理健康量表反应出的结果来看,喜欢自嘲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有着更高的分数。
“当人们在开怀大笑的时候,身体中能分泌出多巴胺,这有助于增加血液流动,从而并增强心肺功能。在人际交往之中,良好的幽默感可以使人们更加乐观,即便在面对逆境时也能够泰然处之。”
这是科学家说的,我不懂当然其中的原理,但觉得应该说得挺对的。
如此看来,喜欢说“小丑竟是我自己”的网友们,大概已经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减压手段。
而在社交场合,活用“小丑”也能让自己避免不少麻烦。
对于那些原先就像嘲笑我的人来说,我先嘲笑了我自己,你的嘲笑就不会再那样有力。
当你在受到别人期待的时候,用调侃的方式对自己进行自我矮化,当发现实际情况与期待值不相符时,难免会有失望的情绪。既然如此,与其让别人失望,打击自己,还不如直接降低期待值。
如何在合适的场合当小丑,成为当代人钻研的处世之道。
03.
以我自己数十年的“网上冲浪“的经历来看,往往带有自嘲意味的词语也总是很容易流行开来。比如以前的“屌丝”、之前的“社畜”和“打工人”,再到今天的小丑。
回顾这一系列词语的更迭中,我想,自嘲可能确实是年轻人们最唾手可得,也最低成本的解压方式了吧。
自嘲的本质,只是一种牢骚。
发过牢骚之后,生活还得继续,你之前干什么,之后还得干什么。
很多人总喜欢把这种”丧文化”视作毒害人意志的东西。
我却认为,适当的“丧”是非常有助于我们调节情绪的。毕竟小丑文化最开始,其实就只是是一种对生活的不易所发的牢骚。
牢骚并不是无能的象征。我们需要去努力去做很多事情,亦或是追求异性,亦或是给别人说好话,亦或是向生活妥协。
我们不可能永远成功,碰壁之后选苦笑过后,继续向前进发,倒也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大概我们隐隐约约也了解到,生活待你我如小丑,到最后无论开心不开心,一切都会过去。那么到头来,混在人群之中的你,也没人会发现你的泪水是化妆还是真情流露。
生活不可能永远是晴天,但也注定一直布满阴霾,我觉得偶尔地“丧”一下,也没什么不好。
04.
不过,恐怕再有趣的梗,终究还是难逃被滥用的一天。
就好比流汗黄豆从最早的表示无语,演变到如今让人看得气急败坏那样。
在网友们的开发下,“小丑竟是我自己”这句话的可用场合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无脑玩梗的小鬼涌入了小丑大军。
慢慢地只要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调侃自己小丑的方式来抒发情绪。
再到后来,小丑就更加变味了,当这个词语在某浪某博那种总是喜欢搞阵营对立、戾气极重的平台上,小丑让自己从麻烦中抽身而出的自保的手段,变成了主动攻击别人的绝佳词汇。
再到后来,将自嘲作为烂梗去利用小丑主动出击的梗小鬼,也顺势让“小丑”的名声也越来越差,不少人看到“小丑”的第一反应,变得和流汗黄豆一样,对方不是不想好好跟你讨论,用一个“小丑”扣完帽子再一击脱离,对你的论点毫不在意让大费口舌的你留在原地不知所措。
幽默风格与人格特质有关,不分场合的玩梗确实会让人感觉到厌烦。
虽然想玩梗自然是个人的自由,但我想尽量避免非适应性幽默,避免让“幽默”变成刻薄伤及他人,如果我们能做到共情不过于嘲讽大概会更好点。
当然,这是指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毕竟互联网吵架的终极目标从来就不是为了吵赢别人,而是为了气死别人。
由此催生出的小丑文化,多少就有些让人厌烦了。
原本用来自嘲的小丑,它被用来嘲笑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人,被用来攻击那些遭遇失败的人,也有不断跟风想要博眼球的人开始自己扮演小丑供人一笑……
也难怪在文章中提到的土味视频主人公“哥谭噩梦赫然”,在知乎引发了一片恶评。特别是DC系列粉丝。
成了众矢之的赫然也不得不在B站上公开道歉。
因为那句“焯”火起来的他,也在慢慢转型分享自己的生活,虽然说流量来的快去的也快,但是从他最新的视频来看,本人大概也没有很多网友恶意揣测的那么坏。
他晒自己的妻儿:
给自己下厨的拿手菜做吃播:
也开始虚心向网友求教怎么剪辑视频,在其他饱受争议的视频亲自澄清。

确实很俗,但俗的也挺真诚的。
他知道自己是扮丑挣钱,我们也知道他是扮丑挣钱,他更知道我们知道他是扮丑挣钱。
但是后来的他,多了一份大方和坦诚,所以才会圈粉。
毕竟不用歪门邪道挣钱养家的男人,并不寒碜。
玩梗要适度,但是当“梗警察”也要适度。
不要用不分场合的用小丑梗去给别人带来反感自然没错,但也没必要魔怔到对所有的小丑都赶尽杀绝。
这大概是我从“哥谭噩梦赫然”这位UP主的风评反转后,最直接的想法。
05.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有着更完美的人生,却不知别人也有着自己的苦衷。
想起曾经流行的人生重开模拟器,当我们以为有了完美天赋和属性点,人生就能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却因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突发事件留下了遗憾。
所以不必羡慕别人看似完美的人生,就像游戏中有着无数头衔的成功人士,也要因为中年脱发、情场失意和育儿危机,在自己的专属“舞台上”扮演一次小丑。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看清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并且去热爱它。”
或许每一个认清现实,自嘲自己是小丑。
却依然努力生活的普通人,都可以称之为英雄。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