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个研究发现,在美国的中部的爱荷华州,从去年的四月到十二月间283头白尾鹿的样本中,有多达三分一都检出了新冠病毒。这些鹿中一半是野生一半是圈养的【1】。

这说明新冠野生动物中的流行已呈泛滥之势。

如果把这个报道和3个月前的另一个类似的发现放在一起看,就更加强化了数据的可靠性。当时是从密歇根,宾州,伊利诺伊和纽约州找到了385个野鹿样本,在2021年的样本中有40%检出了新冠的抗体阳性【2】。

这个早先的研究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对广泛的抗体检测不信任,认为那是一种假阳性比较多的技术。所以,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不愿意正视新冠已经在自然界根深蒂固的这个严酷现实。

而最新的这个报道采用的是可靠性更高的核酸检测,而且大规模采样检出的时间比原来的还早,最早到2020年的四月,那个时候新冠疫情在美国社会也才是刚刚燃烧起来。

这个新的严峻的现实给“新冠清零”的政策提出了挑战。因为你尽可以对人类现实各种控制手段,大规模检测,长期隔离,广泛接种,严格封城,等等。但是你很难控制动物。比如说本文说的这个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是北美分布广泛迁徙频繁的物种,很容易在美加之间自由移动,加强边检是没用的。

同时,新冠病毒也在猫狗和老鼠的检出也被零星地报道了。根据人类结合新冠病毒的受体ACE2的跨种序列对比来看,很多哺哺乳动物都是新冠的潜在宿主,因为他们的ACE2受体和病毒的结合能力毫不逊色。也就是说,新冠是一种能够广泛(Generalist)感染哺乳动物的病毒。所以说,阴谋论者在一年来一直散布的一种说法:新冠好像是特别给人类宿主度身定做的(也就是经过特别改造的),应该可以寿终正寝了。难不成新冠同时也是给鹿度身定制的?

在白尾鹿中广泛传播的新冠病毒,绝对不会局限在鹿群中。新冠算是在世界上扎下根了。

人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鹿群中流传的毒株是哪里来的。初步的证据是来自人,比如爱荷华鹿中新冠的阳性率似乎和美国疫情的泛滥程度有一定相关性。鹿群总的新冠核酸阳性率是三分之一,但是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之间,新冠检出率上升到了80%。此外,科学家们居然还对鹿的新冠毒株样本测了序,发现爱荷华人群中分布最广泛的毒株B.1.2(43.5%),也正是鹿群中最常见的序列(54.5%)。但矛盾的是,在该州第二常见的毒株,却在鹿群中没有检到一例。

不过我对人类造成鹿群感染的理论是存疑的。这种鹿在北美种群数量超过两千万,如今随机的检验就有如此高比例的阳性,人类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在北美人鹿接触的主要途径是打猎,但即使是猎人在打到一头鹿之前和它的亲密接触也是很少的,因为鹿生性惧人易惊。而且有数据表明新冠在室外的传播率比室内低26倍,更别提旷野森林了,其空气传播的可能应该可以忽略不记【3】。

我们似乎应该重新思考一下新冠病毒在野生种群中独立于人而流传,扩增和进化的可能了。

在8月份的鹿群抗体研究中,有一例阳性被发现于2019年,当时美国尚无大规模人群的社区感染。在文章发表的时候,读者很容易把这个孤证归结于抗体检测的不可靠性。但是在如今这个鹿群核酸测试验证了先前的抗体结果之后,应该把这条证据重视起来。

现在新冠的源头来自动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蝙蝠负有最大的嫌疑。一个月前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团队在老挝的蝙蝠样本中检出了几个和新冠病毒同源的表兄弟,它们的刺突蛋白(也就是识别和入侵宿主细胞的矛)和武汉最早的毒株相比,在全长1273个氨基酸序列中,只有1-2个单元的差别,同时它们结合人类细胞的能力几乎和武汉的毒株一样强烈【4】。

至于那个如今广为人知的新冠片段,一个能够增强病毒感染力的“弗林酶切位点”(FCS)呢?这些老挝蝙蝠病毒的相应序列和新冠的FCS相比,仅仅相差一个氨基酸。在日后的进化与跨种中,毫无疑问它们很有可能进化出真正的弗林位点。

如此推理,新冠毒株来自蝙蝠的证据链逐渐完备了。

现在的问题是,不管是云南的蝙蝠还是东南亚的蝙蝠,它们在通过各种渠道向人类社会侵袭的同时,对邻居的其他野生动物也不会闲着。

北美鹿群中存在的新冠疫情,有多少是来自人类,又有多少可能是来自和人类毒株同源的共同祖先呢?

不管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新冠毒株很早就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中已经是越来越明确的事实。比如纽约的地下水中检出了痕量的新冠病毒【5】,意大利在20-19年8月的病人样本中就检出了新冠病毒【6】。这些结果在早前曾被认为是假阳性或者样本污染,现在都应当得到重新审视。
我们的新冠清零政策怎么办?两条腿的人好管,四条腿的动物难治。动物中的新冠病毒也绝不会停留在动物体内

原来坚持新冠清零的一些国家,纷纷在严峻的现实下低头了,同时也在经历开放后病例激增的阵痛

新加坡: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清零政策,何去何从?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10.31.466677v1.full.pdf
【2】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7.29.454326v1
【3】https://medical.mit.edu/covid-19-updates/2021/08/how-safe-outdoor-activities
【4】https://www.researchsquare.com/article/rs-871965/v1
【5】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7.26.21261142v1.full
【6】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883274
(如果喜欢本文,请点击最下方六角形的“看” Wow)
前文导读:
今年的“诺贝尔教育奖”,凭什么给了他?

《收养了三个中国残疾儿童的他们,如今却面临困境
打破天花板,这位华人女性创造了历史
一位二战护士,三位女高中生,以及一段震惊世界的历史
两场陌生人的葬礼
好邻居可以救人,也可以救社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