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侠群体在我国的形成,历史上有两个人一定是绕不开的——一个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另一个则是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
关于侠的最早记载出自《韩非子·五蠹》,而最早为侠下定义的人,则是司马迁。
侠的定义
韩非和司马迁,两人对侠的态度刚好相反。在《五》中,韩非从法家的角度,用「以武犯禁」四个字,给侠安上了一个罪名。
司马迁则对侠持赞赏态度。在《游侠列传》中,司马迁引用了韩非对侠所做的论断,并且认为这也是世人对侠所抱持的态度,他说,世人「皆讥」,「当世亦笑之」。司马迁申述了侠在社会上所遭受的不公待遇,深感同情和不平,赞美侠重「义」守「诚」。
司马迁为什么要在《史记》里单写《游侠列传》呢?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说了原因——「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司马迁为侠立传,因为他们担得起「仁义」二字——救人于难,济人于贫,是仁;守信重诺,是义。
为侠翻案,在西汉的历史背景下,没有点儿魄力是做不到的。汉代虽然独尊儒术,但在治国理念上并未摒弃法家,它强调绝对的中央集权,为正纲纪,采用暴力手段打压游侠。游侠在西汉,是为主流社会所不容的,甚至还会因此而丧命。
司马迁对侠的态度因为没有遵从以儒为尊的思想,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如史学家班彪、班固父子就指责他「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反叛」精神,只是出自个人开阔的历史眼光和超前的价值判断,而非受汉代的主流思想影响。
在《论六家要旨》一文中,司马迁批评了儒、墨、名、法、阴阳五家,而独推道家,但他从小跟着经学大师董仲舒和孔安国学习儒学,又有儒家思想的积淀。
在《游侠列传》中,司马迁以史学家的视角,对比了当时社会上的儒士跟游侠的命运差异。
司马迁认为,儒士不管能否得权或是得势,最起码能够或多或少地获得名声。而侠虽然重义,但却常常被认为是「多行不轨」之徒。
怀揣着对侠「不苟合当世」的同情以及对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的理解,司马迁不仅为侠下了定义,而且首次为侠立传。
司马迁的《游侠列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为侠所立的传记。《史记》之后,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也同样为游侠立了传,但班固对游侠的态度,已跟司马迁截然不同,他更多的是批判。而在《汉书》之后,正史里就再也没有为侠立过传了。
《游侠列传》记录了从先秦到汉代的几个侠客的故事。从这些故事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司马迁心目中所认为的侠是什么样子的。
在《游侠列传》里,司马迁叹游侠的命运,更叹世人认知的局限性:「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作为一名史学家,他所能做的,只不过是用手中的这支笔,如实地记录下他们的故事。而这,也因此让游侠的血性和气概免去了「湮灭不见」的厄运。
「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司马迁慨叹世人不解游侠精神之可贵,慨叹大家只是把游侠看作暴虐之徒并因此而嘲笑他们。
在《游侠列传》里,司马迁花费大量的篇幅描述了郭解的生平事迹。而从郭解的故事里,我们也能够一睹历史上那些侠士的真正风采。

游侠郭解
郭解,轵县(今河南济源)人,字翁伯,是当时著名相士许负的外孙。郭解的父亲是个游侠,在汉文帝时被处死。
郭解生得短小精悍,不爱喝酒。他年轻时心狠手辣,为图一时之快曾杀过不少人,不惜豁出命给朋友报仇。
他藏匿凶犯,私自铸钱,还盗掘坟墓,但似乎是上天保佑,他虽然干过不少违法勾当,但是每到危难关头,都能安全脱身,免去罪责。
随着年龄增长,郭解开始检点自己的行为,他改掉以前的诸多恶习,变成了一个以德报怨、厚施薄望的人,常常救人性命而不自夸。
不过他骨子里的那股阴鸷狠毒的劲儿还在,仍旧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当时有不少少年仰慕郭解的行为,跑来追随他,为他报仇而不让他知道。
郭解的外甥倚仗郭解的势力目空一切,一次,他跟人喝酒时,强人所难,硬要人家把酒喝光,人家不干,他仍旧逼迫不休,结果那人就急眼了,拔出刀杀了他。
那人逃之天天,下落不明,郭解的姐姐满腹怒气,她对众人说:「以我弟弟的名声,有人杀了我儿子,竟然会抓不住凶手?!」
她把儿子的尸体扔在大街上,也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郭解暗中派人探寻凶手的下落。凶手很害怕,知道躲不过去,就主动现身,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郭解,没想到郭解听过之后,对凶手说:「你杀他是应该的,是他先不讲道理。」
他放走了凶手,并认定此事错在自己的外甥。人们听说这件事后,都称郭解讲「义」,纷纷前来归附他。
郭解每次外出,行人都会给他让路,以示尊敬。但是有一次郭解外出时,却遇到一个人傲慢地叉着腿坐在那里瞪着他。郭解的门客见状大怒,拔刀就想把那个人杀了,但被郭解劝住了。
郭解派人去问那人的名字,并对身边的人说:「邻里乡亲有不尊敬我的人,说明我的德行修养还不够,又怎么能怪罪他们呢?」
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之后,郭解暗中嘱咐当地县尉:「这是我关心的人,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
按照汉代法律,在籍的男丁每年都需服役,如果不想去,也可以出钱雇人代替,郭解出钱为那人免了服役之苦,因此数次轮到他服役时,县尉都没去找他。
那人觉得奇怪,就跑去问县尉,这才知道是郭解帮他免除了差役。于是,他袒露着身体,去向郭解谢罪。乡里的少年们听说了这件事,越发仰慕郭解。
《游侠列传》花了最长的篇幅来讲郭解的故事。郭解跟司马迁是同时代人,虽然他的生卒年月不详,但根据元朔二年(前127)汉武帝要求各郡国富户迁往茂陵之事可以推测,郭解年长于司马迁(司马迁大概生于公元前145年或公元前135年),少年时代的司马迁,估计就听闻过很多郭解的传言,对郭解其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还有一段小论:
我看郭解,样貌都比不上普通人,言辞方面也不出彩,但是天下无论是贤人还是不孝之人,无论有没有和他结识的,都仰慕他的名声,但凡谈论游侠的人,都会提到郭解。谚语说:「人可以用名声来代替容貌,难道会有穷尽的时候吗?」唉,真是可惜呀!
无论是郭解杀人如麻的一面,还是他重义和公正的面,司马迁以客观的视角,都悉数记录了下来。何为侠者?不是样貌出众,也不是言辞出彩的人,「其言必信,其行必果」,是司马迁对侠的定义。
知中ZHICHINA重点书上市
《太喜欢诗词了!》
📚已在天猫、当当、京东正式发售📚
点击下图👇即可入手
撰文|刘小荻
绘图|勃勃
节选自知中ZHICHINA
特集书010《以侠之名》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C O N T A C T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最全诗词入门!我们用一套书打通古今中外诗歌脉络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世界变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 👇
获取《太喜欢诗词了!给孩子的中外诗歌全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