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米粒妈!又来给大家安利好文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孩子不听话,我们就一嗓子吼过去,特管用是吧但是过后,又后悔又自责
孩子不听话,为了让孩子配合,我们就用冷嘲热讽甚至批评指责刺激孩子
我们都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有时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今天正好看到帝都俩娃妈不焦虑((ID:DiDuLiaWaMa)沙粒写了这个话题,我也很受启发,分享给大家!
沙粒是俩个青春期孩子的妈妈,分别备战初中和高中,你们的这些问题她都经历过,真的经验丰富。
她非常重视孩子的科学养育,在孩子的学习陪伴方面可以说具备丰富的经验。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去学习了正面管教,成了美国正面管教讲师,她也是一个亲子阅读推广人。
她在公众号里,分享了很多非常干货的学习方法总结、私家宝藏资源
她是一个特别重视阅读的妈妈,她也分享了很多很实用的阅读方法和以及她家俩娃都超级喜欢的书单。
另外,她一直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所以除了孩子的学习,她更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她公号里也有很多很实用的家庭教育、情绪管理、亲子沟通、内驱力培养等等文章。
赶紧关注她吧,收获更多好文和干货!
老看我文章的小伙伴都知道,我家队友其实已经算是爸爸中的模范生了。没有不良嗜好,下班就回家,为了陪俩娃能不参加的聚会应酬肯定选择不去,脾气好有耐心,萱姐儿和瑞哥儿的作业遇到困难基本上都是找爸爸。
我经常说如果给当爸爸这个角色打分,我给队友打80分,所以他教育孩子我一般不会插嘴。
但前几天的某个晚上,他训了儿子一顿,听完我难受了两天,真担心伤到了瑞哥儿的心。
那晚,瑞哥儿不到10:00写完作业了,他的微信还有时间没用完,他就理直气壮地拿起手机到房间玩去了。
他最爱的就是在视频号看他喜欢的篮球明星打球。
短视频这个东西真的是容易上瘾,它会吸引你一条接一条刷下去,不知不觉,时间就溜走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和瑞哥儿协商好了,他的微信使用时间是每天20分钟。
估计那天放学后他一直没用微信,结果一刷就10几分钟过去了。
提倡10:00就要睡觉的队友开始急了,使劲催瑞哥儿去刷牙睡觉。
催了好几遍后,瑞哥儿终于把手机放下,出来喝水和我们道晚安,然后准备睡觉去了。
就在他和我道完晚安准备去睡觉的时候,我又问了一句:“你刷牙了吗?”,瑞哥儿说刷了。
结果正在洗手间刷牙的队友看到他的牙刷根本没有刚刚用过的痕迹,就在洗手间大声地喊:“你刷了吗,我看你的刷牙杯根本没用!你太不像话了,竟敢撒谎!”
然后对着我喊:“你看他用手机用得都老年痴呆了,明天把他手机收起来,不许再给他用手机了!”
那些话瞬间让瑞哥儿无地自容地去刷牙了,然后悻悻地睡觉去了。
看着孩子局促、紧张、难过的反应,让人心疼。
孩子睡下后,我跟队友说:“孩子就是玩手机玩得有点迷糊了,提醒他去刷牙就行了,你那“老年痴呆、撒谎”听了让人心里太不舒服了!”
说实话,那晚上我一晚上心情不好,也没睡好,后面两天心情都不太好。
1
习惯的方式不一定是对的方式
可能大家会觉得我矫情了,这样说一下就能把孩子说坏吗?!
这种说话和教训孩子的方式,我一样会不经意地在用。我们祖辈也都是这样教育孩子,孩子好像也没什么事,所以很多人根本没觉得自己说的话对孩子有伤害。
但是,随着这些年的学习心理学,再加上对青少年心理现状的了解后,发现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我自己是有意识地去改变了。
起码我现在说话会带着觉知了,很多话想好了再说。
和父母沟通不畅的孩子,慢慢会关闭心门,不再对父母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越来越不信任父母,亲子关系逐渐疏远。
很多妈妈经常在后台问我说你分享的那些学习方法是很好,但孩子根本不配合呀,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年龄越大的孩子越普遍。小学三四年级以下的孩子,可能通威逼利诱管用,但是当孩子青春期的意识开始萌芽后,还是用那些威逼利诱的方式真不管用了。
所以,我经常回复后台的妈妈们:先搞好亲子关系,再来谈学习!
暴力沟通只会让我们和孩子的心越来越远,孩子根本不愿意和你敞开心扉,也不愿意和父母多说话,再好的方法孩子也不愿意听呀!
有哪些我们常常用但是根本不觉得有问题的沟通方式呢?

2
我们无意识的暴力沟通方式
有哪些我们常常用但是根本不觉得有问题的沟通方式呢?

01
否定/贴标签
比如我家队友那天晚上教训儿子:
「你竟敢撒谎!」

我也听过很多家长这样说孩子:

「笨得跟猪一样。」
「是个人都比你强。」
「天天打游戏能有什么出息?」
「你怎么这么胆小」
「你怎么那么任性」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很多家长看不惯孩子身上的问题时,总觉得直接批评、否定孩子,能更快地刺激孩子改变。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做“标签效应”(Labeling theory)。
是指当一个人被外界用某个/某些词汇描述和分类(也就是贴上标签)时,他的自我认同和行为会受到影响。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
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标签”具有定性导向作用。
来自父母的否定、负面标签,真的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
02
发泄情绪
比如我家队友那天晚上教训儿子:
「你看你玩手机玩得老年痴呆了,明天不要给他手机了!」
典型的发泄情绪,因为叫了好几遍都没动,情绪一下上来了
当孩子哭闹、犯错、给自己惹了麻烦的时候,家长经常容易发火,带着情绪和孩子沟通:
「烦死了!」
「能不能消停会儿!」
「看看你做的好事!」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没达到自己要求时,也常用发泄情绪的方式给孩子提要求。

这是在前端时间在微博看到的一则新闻:
孩上四年级,平时成绩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这个优秀的完美学霸,要考试没考第一,等待他的就是爸爸铺天盖地的批评责骂。考试考了99.5分,父母也不满意,还骂他:
怎么才99.5分,还有0.5分被你吃了吗?
结果孩子病了,被诊断为分离(转换)性障碍。
我特别喜欢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说的一句话“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一味地发泄情绪只会让孩子感到害怕、恐惧、慌乱。
殊不知,越是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差,越是会让孩子感觉沮丧、烦躁,失去让自己变好的勇气和动力,严重地就像上面的孩子一样。
03
情感绑架
「我和你爸成天这么累,还不是想给你创造好的条件,你可要争气啊!」
「我说这么多,还不是为了你,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和你爸离婚了,你现在还不听我的话,我能不伤心吗?」
「要不是为了你,我也不会变成这样只围着锅台转全职主妇,你现在还不听我的话,我能不伤心吗?」
我对情感绑架体会太深了,我父母感情不好几十年,我妈常常跟我说的话是:“要不是为了你们,我早跟你爸离婚了。”
我自己的深刻体会是,这种情感绑架导致不是让我心怀感恩,而是一直带着愧疚在努力,觉得自己欠父母的,即使现在生活富足了,也不敢随便快乐,因为愧疚一直在,内心很难富足充盈。
当然,我不是要去指责原生家庭,我们父母这一代很多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他们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
其实我们的辛苦和不易,孩子都会看在眼里。

现在时代变了,但很多全职妈妈委屈时还是容易这样要挟孩子,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妈妈,我们自己要
带着觉知和意识去改变,不再重复父辈的老路!
4
非暴力沟通沟通怎么做
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如果我们发现了孩子的问题,把自己气得不行了,怎么办?
第一、先处理情绪。
好的情绪,会促进沟通的顺畅,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而带着坏情绪,本该要说的话没说,又容易蹦出一些失去理智的话,只会制造更多的麻烦,使对话变成了对抗。
因此,沟通首要的一条,就是控制好情绪,等自己冷静下来,再平和、理智地和孩子对话。
第二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比如那晚队友发现瑞哥儿没刷牙,完全可以这样说:
1、描述事实:
爸爸看到你的刷牙杯还是干的,不像刚刷过牙的样子,你是不是记错了?


2、表达感受:你不刷牙就睡觉,我担心你会蛀牙
3、表达期望或者给出建议:赶紧过来刷完牙再去睡觉,好吗?
描述事实+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这是《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博士总结的万能沟通方式,他称之为非暴力沟通。
比如你担心孩子天天打游戏影响学习,直接跟孩子说:
我看了你的屏幕使用时间,这一周每天你用在打游戏的时间是2小时,你这么玩,我真的很担心你的视力越来差,妈妈也看重你的前途,你这样下去,估计真的考不上高中了,妈妈想好好跟你谈谈,一起来制定个手机使用规则吧
比如孩子成绩差,可以引导他:
我看了你的试卷,你每道题都写了答案,虽然不对,但是你有在认真思考,这一点很棒,妈妈真的很高兴看到你在用心学,或许我们的学习方法还有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找找解决办法好不好?
在《奇葩说》节目里拿过「奇葩之王」,并在辩论界享有「辩论之神」称号的风云人物——黄执中,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能说动人,那个被说‘动’的,是情绪,而不是道理。」
其实说的就是,上面这张图的道理:

因为自己的感受被接纳,我的内心被看见,我的行为才会改变!
所以和孩子沟通也一样,我们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你的脆弱。
孩子天生比大人慈悲,天生更能同理大人,他自然也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和我们沟通。
当孩子敞开心扉,我们可以多听听孩子怎么说,去体会孩子的感受、想法,并表达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谁想说服谁,只是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沟通方式,孩子感觉被尊重和信任,更愿意去反思,甚至接受家长的建议。
今天有感而发,希望我的分享对小伙伴们有点启发,当父母这条路上,让我们一起带着觉知修炼,一起变成更好的父母!
你的【赞】和【在看】,【分享】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About|沙粒
人民大学硕士
正面管教讲师/亲子阅读推广人
家有一儿一女,分别备战高考和中考

分享小学至高中学习经验
青春期孩子养育/亲子沟通/情绪管理

相关阅读
点个
在看
和你不走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