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睡前带你看未来
美联社11月4日报道,埃及总统周三已经下令埃及政府从下个月开始迁往新的行政首都,这座新首都位于开罗城外的沙漠中。
据埃及总统府发言人拉迪(Bassam Radi)称,总统塞西已指示,政府从12月1日起在新首都开始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试运行。
报道指出,这座耗资450亿美元建造的城市是塞西自2014年上任以来启动的大型项目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它建在开罗以东约45公里,其面积几乎是开罗的两倍,计划可容纳650万人口。
埃及政府认为,需要建设新行政首都以吸收开罗迅速增长的人口。到2050年,开罗人口将翻一番,达到4000万。塞西还表示,新首都从新建道路、住宅小区到苏伊士运河扩建等其他项目吸引了投资者,并为该国1亿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美联社称,这座城市未来将容纳总统府、内阁、议会和各政府部门。埃及政府还承诺要在当地建造一个约34公里长的公园、一座机场、一个歌剧院、一个体育中心和20座摩天大楼,其中包括高345米的非洲最高摩天大楼。
新首都是否能改变埃及,赌对国运,尚未可知。

不过,埃及人为何要突然迁都呢?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开罗有什么不好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讨论一下~

人口
埃及确认迁都是在2014年,根据当时的数据,开罗的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800万,如果以整个“大开罗”城市群(加上周边的吉萨、盖勒尤卜)来计算,这个数字就可以达到2043万,与北京的2015万相差无几。
但如果从人口密度上来看,北京每平方公里1300人,而在人口更集中的“城6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每平方公里则为7837人。这一数字在世界大都市里已经算得上很高的了,但与开罗相比,这一数字还是显得“弱爆了”,开罗2011年时的该项数据是,每平方公里19376人!
人口的激增,随之带来的就是生活物资短缺、物价上涨、失业率上升、犯罪率上升等。2011年埃及革命的爆发也正是来源于民众对这一状况的不满。而且,人口尽管上涨势头迅猛,但开罗的住房短缺问题却一直没能得到解决,高房价、高房租让很多年轻人都因为住房困难而不得不“蜗居”到地下室,甚至墓地。
而开罗人口的构成还具有极大的复杂性。不少从巴勒斯坦、苏丹甚至伊拉克的难民近年来都持续涌入开罗,对开罗的社会治安也构成了一定的隐患。而对于这一部分群体,埃及官方甚至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来进行统计,更不用说采取行动制止了。
交通拥堵
开罗地铁目前只有3条线路,共61个车站,总里程数仅有78公里。而且开罗的地面公共交通也极其混乱。据时任新华社驻埃及记者卜多门介绍说,开罗的公交车不仅线路少,而且数量也极少,而一些运营不规范的小巴车不仅起不到缓解公共交通压力的作用,反而还经常成为添乱的“猪队友”。
公共交通的不发达,也导致了开罗私家机动车数量的增加。2014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而开罗的这一数字在2013年就已经达到了600万。阿拉比亚电视台2013年曾做过一档关于开罗交通拥堵状况的专题节目,据该节目调查,开罗的“上班族”每天的平均通勤时间超过两小时,不少接受采访的“上班族”都表示,超长的通勤时间让他们身心俱疲,即使到岗后,也需要至少一个小时时间才能调整到工作状态。
据阿拉比亚电视台的调查,开罗2012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230亿埃镑(约合188亿元人民币),而这其中还不包括交通拥堵所带来的汽车燃料成本,以及环境污染成本。
大气污染
拥堵的交通状况、激增的机动车数量,随之而来的自然就产生了污染问题。据2014年的调查,开罗城区大气污染有35%都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而且,开罗城区老式高排量汽车很多,再加上道路系统设施欠发达,拥堵造成的额外燃料消耗也更多,开罗的大气状况如此恶劣也就见怪不怪了。
并且,开罗周围大型工厂云集。截止2014年底的数据,开罗周边有大约12600家工业设施,开罗的城市污染源50%都来源于这些工厂。而且,这些工厂中,绝大部分都是惯于违规排放的中小炼油厂、化工厂、加工厂等,可持续发展意识差,有关部门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除了“开罗雾霾圈”,这些工厂的违规排污还对埃及“母亲河”尼罗河的水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埃及每年投入到尼罗河治污项目中的经费便可超过10亿美元。
此外,由于埃及人在垃圾回收处理方面技术落后,且观念陈旧,大多采用焚烧的方式来处理废弃物,这也成为了开罗重污染的另一大源头。据调查,焚烧垃圾带来的污染比例可占到开罗污染的15%,2014年,开罗及其周边日均焚烧垃圾量就超过12500吨,有关部门对此屡禁不止,束手无策。
而且,开罗极其依赖大风天气来驱散雾霾。从1999年开始,开罗每年秋季风力较小时,城市上空都会形成“黑云”现象,整个城市在灰暗中显得压抑不堪。

正因如此,开罗才耗费巨资开展了“新首都”计划,至于迁都之后一切能否得到顺利运转,但至少开罗有这样的雄心来缓解甚至解决目前的难题,具体将会怎样,就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吧!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