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夏天,小平同志利用休假的时间来到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
在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陪同下,开启了五天四夜的攀登黄山之旅。
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
七十五岁的小平同志穿着白色衬衫,拄着拐杖,和普通游客一样来到景区。
爬累了,他就和夫人一起找个石头坐下休息。
每遇一景,小平同志还会抱着外孙、外孙女拍照留念,其乐融融。
上山之前,他特意和万里“约法三章”:
  • 不清场,不能妨碍群众游山
  • 步行上山
  • 不对外宣传
初夏的黄山,正是旅游旺季。
一时间,索要合影和签名的游客络绎不绝。
邓小平登黄山途中与四名复旦大学学生合影  
邓小平和在黄山拍摄的《白发魔女传》香港电影剧组合影,这也是他唯一一张和香港电影演员的合影
在发表完关于“旅游业改革开放宣言”的“黄山谈话”后,7月15日下午,小平同志从黄山徒步下来,回到山脚的观瀑楼。
他一边仰望高耸入云的山峰,一边对迎候在这里的人说:
“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
“完全合格”,指的自然是“身体”。
对于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来说,登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次黄山之行,一个平易近人、身体健康、神采奕奕的领导人形象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后来,很多人把小平同志这次登黄山与1966年7月毛泽东畅游长江做类比——这是一种姿态。
一种即将大干一场的姿态。
邓小平和万里在黄山,1979年7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小平同志成为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不过权力消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1979年夏天这个关口,改革的力量尚未形成一套扎实的班底。
此次陪同登山的万里,就是小平同志选中的一员改革大将。
他日后成为八十年代政坛的一位重要人物。
1916年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贫民家庭的万里,比邓小平正好小一旬。
早在1946年,二人便相识于晋冀鲁豫解放区。
军迷朋友们一般都清楚,小平同志任政委的中原野战军(前身129师)早期大本营就在晋冀鲁豫边区。
直到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才离开这里。
边区年代,万里担任中共冀鲁豫区委委员、秘书长,负责在后方组织生产、支援前线,为刘邓大军的战略挺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万里故居,今山东省东平县州城街道桂井子街
万里是小平同志的老部下,深得信赖。
1949年,他跟随刘邓第二野战军南下,参与接管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在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小平同志麾下工作。
大局下属的“部长”比中央政府的“部长”要低半阶,属于副部级干部。
“五马进京”的时候,万里也一同被上调入京。
他出任建设部副部长,主管全国城市规划建设,时年36岁。
1958年,万里调任北京市副市长,期间协助周总理兴建了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筑”。
五十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北京火车站和北京工人体育场等。
直到今天仍是京城的地标。
因工程进度神速,万里被毛泽东称赞道:
“别人是日行千里,而你是日行万里。”
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

动荡年代,万里成了“四人帮”的眼中钉。
在十年动荡后期,他与当时的科学院负责人、教育部部长周荣鑫和七机部部长张爱萍一起,被称为小平改革一派的“四大金刚”。
江青组织了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打出了“批邓连万”的口号。
1977年6月,万里复出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主政安徽期间,他支持和鼓励包产到户政策,有“要吃米,找万里……”的说法。
当时安徽、四川两省的农业改革政策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赞赏,两位主政人也双双进京。
只可惜后来造化弄人,却是当初所不曾想到的。(《南国往事》)
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小平同志面前——干部老龄化。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此处不表。
当时干部老龄化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央机关的日常运作。
很多老同志无法在办公室顶满八小时,身体吃不消。
至于说行程紧张的会议调研、像中美贸易战那样高强度的跨国谈判,就更无法想象了。
今天的朋友们或许很难理解,老龄化问题有啥不好解决的,退休呗。
但如果我们站在八十年代的大历史背景下来思考,问题却没那么简单。
十二大召开前夕,小平同志深刻意识到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为了使年轻的干部进入中央委员会、解决新老过渡的问题,他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个“顾问委员会”的制度。
作为首任中顾委主任,在第一次全会上小平同志把其定义为“一种过渡性质的组织形式”。
八十年代的北京,自行车大军和小轿车交织在一起
1982年的十二大上,一个崭新的执政班底终于成型。
这一时期小平同志的作息很规律,一般八点用早餐,九点准时到办公室。
由于听力的原因,他更喜欢“阅读”而不是“听汇报”。
妻子卓琳和秘书会给他准备好要阅读批阅的材料,包括各类报纸、国外媒体翻译稿、下面呈送的文件以及新华社各种内部报道等。
据工作人员回忆,小平同志阅读从不做笔记,且呈报文件当天就会批复。
每次离开办公室时,桌面总是干净整洁,不留下一片纸。
这些看似平常的操作,背后是国家真正的最终决策。
而各类台面上大大小小的会议,小平和陈云都很少露面,均由机要秘书代为出席。
小平同志的机要秘书是大名鼎鼎的王瑞林。
他从1952年起即担任该职务,几经沉浮,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
八十年代是一段模糊的记忆。
由于缺了很多人,原本完整的画面只剩下了些许琐事。
很多朋友对于这段才过去不久的岁月都没有清晰印象,零零碎碎。
也正是因为零零碎碎的缘故,使得这段历史应有的价值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有些可惜。
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下一代人比我们更聪明。
或许再过一些时候,人们会找到所谓的“世间双全法”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