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说这套书之前,想先说一个人。
这个人叫熊逸。
说实话,我从没见过这个人,也没和这个人通过电话,或是有过哪怕一句线上的交流。

但这并没有什么,因为知道熊逸的人其实不算少,但几乎所有人都没见过他。

别说没见过,甚至没人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在搜索引擎上,你输入“熊逸”的名字,无法找到一张他的照片。
作为一个在圈内相当有名的作家,这在互联网时代确实是个奇迹。
为什么呢?答案也很简单:
熊逸说他有社交恐惧症。
2
“社恐”这个词,在现在不少年轻人嘴中是个时髦的自嘲词。
但对于熊逸而言,我觉得可能是真的。
“得到”APP的CEO脱不花对我说,“得到”和熊逸合作那么久了,她也只见过一次面。
有一次,熊逸到北京办事,脱不花提出无论如何要尽一下地主之谊,叫了罗振宇和编辑李倩,请熊逸吃一顿火锅——“得到”几百号人,见过熊逸的到目前为止就这三人,也就仅仅那么一次。
在那顿火锅上,熊逸一言不发,脱不花怕尴尬,和罗振宇拼命说话,但又觉得这样不礼貌,想和熊逸搭搭话,就看到熊逸从包里拿出一小瓶二锅头,一口一口地闷,头上冒汗,脸色发红,就说了一句话:
“你俩说,我看你俩说,特好。”
李倩后来才知道,熊逸是怕自己紧张语无伦次,专门带了瓶二锅头来壮胆的: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在生活中看到有人真的靠喝酒壮胆。”
李倩服务熊逸那么多年,一直都是远程协作——她知道熊逸开口讲话有心理障碍。所以即便是远程,也绝不会通电话,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业务沟通,双方都是通过线上打字完成的。

就我所知道的信息是,熊逸目前应该是住在某个西南城市,成天就是在房间里看书和写书,基本上足不出户。他的社交圈应该仅限于他的太太,可能还有邻居家的一只猫——他在自家阳台上放一些猫粮,每天等那只猫“翻墙”来拜访一下。
罗振宇请熊逸在“得到”上开专栏,得承诺两件事:不出真实形象(用漫画代替),不出真实声音(请专业人士代读)
罗胖把熊逸称为“思想隐士”。
3
那么熊逸出过一些什么书呢?

其实熟悉他的人很熟悉了,对不太熟悉他的人,我再简单介绍下。
不少人熟悉熊逸,可能是因为他写的《春秋大义》、《八戒说禅》、《周易江湖》这几本书。从这几本书的类型你也可以看出熊逸的强项在哪里。但是千万不要就因此小看了他的阅读范围和写作宽度,他还写过《纸上卧游记》,在里面聊《理想国》,聊《乌托邦》,他还写过《少有人看见的美》,里面足足花了四个章节来聊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
对了,《叶子离奇侦探事件簿》、《月迷踪》、《隗家村》这几部在侦探迷圈中小有名气的书,居然也是他写的。
他在“得到”上开了个“熊逸书院”的专栏,在里面,他不光聊《春秋》,聊《左传》,聊孔孟老庄,也聊《理想国》,聊《忏悔录》,聊《国富论》,总之,中外名著经典,文学历史政治,他都聊。
可能有些人就会想——包括原先的我:一个人的涉猎怎么可能有那么广泛?如果都有所涉猎,怎么可能样样都精通?是不是都只是蜻蜓点水?

但如果你真的听了,看了,就会发现,还真不是。

这也是我真正吃惊的地方:尽管不能说熊逸的所有观点我都认同,或者全都能无条件接受,但这位老兄的知识储备量真是惊人,涉猎也确实真是广泛。而且尽管是一家之言,但也确实真的是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能引发很多思考。


所以不少人怀疑,“熊逸”其实是一个写作团队的称号。
我专门求证过,不是的,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俞敏洪听过熊逸的专栏,他的评价是:
“他是把这些书读透了的,而且是站在某种高度去读,读出了精华、拥有了高度、梳理了逻辑。一个人能够把这么多典籍读透,而且能够深入浅出、提纲挈领讲出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因此,心里由衷对他产生了某种佩服。”
对了,还有件事:
威廉·巴特勒·叶芝那首著名的诗歌《当你老了》,目前市面上至少有超过10种以上的翻译版本,而流传最广,被人翻译得最好的版本,译者就是他。
4
这次想说的,是关于他讲的《资治通鉴》。
说到这事儿,我想起一个题外话。曾经有一位妈妈,自豪地在我后台留言,说他儿子今年7岁,已经把《资治通鉴》全看完了。

我回了个“大拇指”的表情。做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心里是不信的。

别说300多万字的文言文版,七岁的孩子能看完看懂白话文版的《资治通鉴》,我也是不信的——就像我不信一篇网文写的(不知真假):某著名相声演员当初要求初二的儿子去熟读二十四史+清史稿(文言文版本加一起应该有5000万字)

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能力不够,因为我是从我自己的感受出发的。我自己现在啃《资治通鉴》,是相当费劲的,以至于已经放弃了看家里中华书局版的竖排《资治通鉴》,改为在手机里“微信读书”里看,有两个好处:一是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啃一小段,二是可以看看大家的标注和感想。

后来我就看到熊逸推出了音频版的“熊逸讲透《资治通鉴》”。

这么说吧,这一年多来,但凡是长三角地区的出差和签售活动,我都说不用主办方买高铁票,我自驾。

自驾有很多乐趣和便捷性,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在开车的途中听熊逸讲的《资治通鉴》。
这门课标的是“年度日更”,我一开始还没想明白是咋回事,听了以后才知道:这位老兄实在是讲得太细了,基本上是把《资治通鉴》掰开来揉碎了一个颗粒一个颗粒地和你讲——目前是推出了315讲,才讲到了《周纪》的第二卷。

熟悉《资治通鉴》的人都知道,这套书一共讲了十六朝,全书一共是294卷。
但你丝毫不觉得他讲得慢,因为他用辞朴实,考证严谨,旁征博引,三个小时的车程,听着听着,一会就开到了。

但音频对我而言有两个问题:
第一,应用场景不多。我的家和办公室很近,开车10分钟都不需要。我听音频主要是在开车的时候(睡觉前也听,但是是听相声)
第二,音频里有些名字、地点、城市的写法,还是希望看到文字。这门课每节课后附有文字版,但肯定不如集结在一起来看更过瘾。
正想着呢,嘿!这套书就出来了!

5
这套书叫《资治通鉴熊逸版》。

拿到包装我就很喜欢,有种“举重若轻”的感觉:大部头,小入口,既不失庄重,又透露轻盈。
这次出的是第一辑,一共10本,每一本独立装帧,拿在手里很小巧,往包里一塞,车上、地铁上、旅途中,都可以带着看: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套书出到第十本了,也就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公元前403年),讲到了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
这70年,原文一共花了2万多字来说,熊逸倒好,解读出了80万字。
但你翻开仔细看,逻辑清晰,旁征博引,有赞成,有质疑,有反对,你会觉得,确实就得这么细细地娓娓道来。
慢慢来吧。柏杨写一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花了整整十年时间,熊逸有的是时间。

内容不多说了,说说这部书的价格吧。

10本书,原价399元,现在当当和京东搞活动,299元
没错,299元已经不是什么买杯奶茶或看场电影的钱了,是请人吃一顿饭的钱了——应该是我推荐的书里最贵的一套了。
但是,省一顿饭的钱来买这样一套书,我觉得值得。
这里是京东购买入口:

这里是当当购买入口:
(老规矩,还是要说明下:
文中出现的能点进去直接购买的链接,是腾讯微信官方推出的导流卡片,可以嵌入微信图文中。目前“图书类”他们只和“当当网”和“京东”合作。
作为插入导流卡片的回报,公众号能够获得每本书售价8%到17%之间的分成——听上去很多,但其实一本书大概也就能提个3块5块的吧(哦哦,熊逸这套书不止)。
尽管钱不多,但还是要和大家说清楚,不能“打闷包”。
哦对了,还有件事。
那天脱不花请我推荐一下这套书,然后说叫我拉个我的商务入群,谈下推广价格。
我说谈什么钱啊,我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钱,自干五。
我提的唯一要求,就是请她给我的读者送几套书,她当然答应了。
所以,我会在今天的留言中选取三位读者,每人送上一套新鲜出炉的《熊逸版资治通鉴》
好了,今天的推荐就到这里,接下来要忙我自己的书去啦~

回聊~

《历史的温度》(六)进度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