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经济观察报》主笔、27 岁的许知远采访 46 岁的 TCL 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彼时 TCL 总部还隐藏在惠州的一片居民楼中,但李东生已在将目光投往欧美市场:“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必须要有自己的跨国公司,我们要成为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而当年的许知远原本期待这家销售额超过 300 亿元公司的领导者具有不同寻常的气质,但“他充满亲和力,这种亲切感甚至令人不无失望。”那一年,许知远将李东生称作为“静悄悄的革命者”
18 年之后,李东生与许知远再次相聚,TCL 已经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产业集团,而许知远也多了一重单向空间创始人的身份,开始理解经营企业的难度。
18 年前,许知远采访李东生的报道。
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很多企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不断崛起和发展,也有很多企业在不同阶段被淘汰和退出,TCL 何以能够通过持续的变革创新、转型升级,成功穿越改革开放全周期?
在这样的好奇驱动之下,10 月 26 日,TCL 联合单向空间、中信出版集团、光点传媒共同举办了“万物生生:从 TCL 读懂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制造暨《万物生生——TCL 敢为 40 年》(以下简称《万物生生》)新书品鉴会”。
TCL 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 科技集团 COO 王成,TCL 科技集团副总裁兼组织部部长傅和平,新书作者、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中信出版集团商业社社长沈家乐,资深媒体人、《详谈》主理人李翔,新书作者、资深媒体人戚德志等,分享了《万物生生》的创作和阅读心得,并就“全球变局下的中国制造之路”展开探讨。
万物生生,
在危机中涅槃重生
18 年前,许知远采访李东生的时刻,TCL 已经成功地开辟了东南亚、俄罗斯市场,还刚刚收购了有着百年传统的德国施耐德公司。李东生在惠州的办公室内,“两幅世界地图与一个落地地球仪暗示了他的全球雄心。”
当年正年轻气盛的记者许知远却希望李东生能聊一聊他在 1996 年经历过的最黑暗的两个月,因为危机时刻常常被视作塑造领导人素质的关键时刻,却被李东生轻描淡写地带过。“这位 46 岁的中年人缺乏戏剧化表达能力。”许知远后来在报道中用这句话做了开头。
但实际上在接下来的 18 年里,李东生和 TCL 在不断地面临“戏剧化”的考验——高光危机交替出现,就像 2004 年做的两个大型跨国并购将 TCL 推到了国际舞台,却也把 TCL 拖入经营困境,使得昔日的明星企业成为众矢之的。
这些经历都被记录在了这本名叫《万物生生》的书里。《万物生生》是 TCL 在成立 40 周年之际正式出版的官方授权作品,详实记录了 TCL 穿越改革开放全周期的创业发展史。
回顾这些过往,历经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发展到今天,李东生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品牌基因中刻写着的“变革创新”为正如书籍标题“TCL 敢为 40 ”,“敢为”是 TCL 成功最重要的基点:“一是敢为人先、不忘初心,二是变革创新、与时俱进,三是转型升级,四是全球化经营。
实干派的经验,也暗含在万物生生》的三条主线当中——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提高,国际化和全球化探索,以及贯穿 TCL 发展始终的企业变革。
选择一条更难
但是更正确的路
许知远回忆当年,“那时候中国刚加入 WTO,中国洋溢着去追赶全球的雄心,每个行业都有想成为世界级的欲望。”在 2003 年的时候李东生向他讲述讲杰克·韦尔奇、哈佛商学院的时候,许知远没有预料到中国企业将经历 20 年的高速增长,成长速度完全超出想象。“而那些率先出海的中国的企业是非常了不起,他们是独自要面对非常陌生的环境。”
“做实业这条路很长,也很艰难。找不到出路、山穷水尽的时候,那种压力与痛苦,如果你不经历过,是很难体会清楚的。”李东生说:“我们是在 40 年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如何才能够保持企业长盛不衰,保持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
李东生说:“我们是要把这个过程中的经历和成败得失,写成《万物生生》这本书,把这些经验教训与大家分享。”
秦朔介绍,“万物生生”来自周敦颐的理学思想“万物生生”,与《周易·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王成、傅和平和戚德志在品鉴会现场为读者提供了新书导读。戚德志回顾了该书创作过程和结构框架,40 年是非常漫长的过程,这本书是作者在阅览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并采访了四五十位 TCL 高管的基础上,历时半多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
“我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向很多的关心 TCL 的企业,关心中国的制造业要外走成为全球领先的公司这样很多的朋友,能够共同看一看 TCL 所经历的事情,或许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大家未来的业务计划能够有一个参考的意义。”从 2004 年就开始就参与 TCL 全球化的业务的王成说。
傅和平说:“我在 TCL 工作了 20 多年,看到书时,我甚至为那些几乎‘原封不动’的细节感到诧异,太真实了。”沈家乐评价说:“这本书再现了企业 40 年来经历的挑战和磨难,描述了一位企业家如何在无数失败和成功中笃定向前。”李翔认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消费电子企业,如果要进入全球市场,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非常有借鉴的参考。
全球大变局下的
中国制造之路
“2005 年,我第一次去越南旅行,发现在房子或者街道转角处会出现 TCL 广告。当你出国的时候,老是看到三星或者日本的广告牌是非常烦躁的,突然看到 TCL 会非常开心。”受到疫情影响,已经很久没有出国旅行的许知远想起旅途中遇见 TCL 的经历。
迄今为止,TCL 探索海外市场已经有 20 余年。2020 年,TCL 海外营收达 734 亿元,已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领跑者之一。
李东生认为全球化不可能会被按下暂停键,经济全球化一定会继续下去,但是它的形态、规则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全球经济格局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万物生生——TCL 敢为 40 年》的新书品鉴会上,李东生、秦朔、许知远、李翔进行了圆桌对谈,探讨了在全球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之路。
“用全球化布局将贸易保护主义影响降到最低。”
李东生:面对全球变局,挑战和机遇都有,中国制造业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当前,全球产业格局重构、全球投资贸易规则的变化,给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很多国家在用增加关税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中国商品进入的壁垒,也就是说中国制造的出口难度在增加。这是国际市场呈现出来的一个普遍特征,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去适应这个变化。以 TCL 为例,过去十多年,TCL 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就是将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全球,全球化布局可将贸易保护主义影响降到最低。
“中国制造业要为当地市场创造更多价值。”
秦朔:经过几十年历练,中国制造业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但当今全球有很多市场希望阻断中国制造的出口模式。我仍然认为中国制造业应该坚定全球化发展方向,但需要转换一种思路——必须为当地市场创造更多价值。走出去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变强的过程。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找到适合自身的助力点提升自己。
李翔:无论是不是有全球大变局,中国企业必然要用全球资源走向全球市场。TCL 向产业链纵深走,这对所有企业都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多重视角一起讲述更为丰沛的全球故事。”
许知远: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品牌,不仅需要中国企业自身去拥抱世界,还需要更多力量一起进行多维度的挖掘,讲好一个更为丰沛的全球故事。一个企业、一个品牌,规模的巨大、创造利润能力的强大,并不等于伟大,而一个伟大的企业,自然会吸引各行各业的关注,有经济学家的关注,还有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纪录片导演等各种力量的、层次丰富的关注。当不同的力量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挖掘、再现时,伟大企业的具体经验得以充分提炼,其非凡的魅力也在丰富的叙事中被全面阐述。这时,中国企业拥抱世界的故事就成了更为丰沛的全球故事,整个社会也从中获得一种新的文化财富、精神财富。
据悉,《万物生生》自 9 月 28 日在 TCL 成立 40 周年庆典上首发以来,已登顶多平台榜单,在京东畅销书总榜、新书总榜和当当网新书热卖榜、新书管理榜都曾登上榜首。
在当前复杂的全球经贸环境中,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企业的传记,更是中国制造业的时代样本。TCL 的探索与变革经验,将为更多正在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