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萌生了买房念头,是今年上半年在圆方商场逛街的时候。那段时间维港汇在做大肆宣传,看到有示范单位就进去了。男票说,你第一次看楼就看这么豪华的,从此心理预期就会提高的,当时想那有啥,反正1000万+的房子我买不起,还不能看看有钱人住什么样的吗?
维港汇示范单位
图片来源:东网
秉着来都来了的心态看完后,简直被新楼的装潢和浮夸的会所闪瞎双眼。原来贫穷真的能限制人的想象力!之前对豪华私楼的了解也就停留在大围名城或者海滨南岸这种港漂多数会租住的屋苑,但其实这些也已经有十几年的楼龄了,看过之后才第一次知道原来今时今日,2021年香港的新楼可以这么的fancy!
01
选址:一定要东铁线
有了买房的想法之后,第一个首要任务就是选择地址!因为我在大学站工作,家里人住深圳,男票在港岛工作,沙中线也确定明年会通车,所以我坚定不移的决定一定要在东铁线上买房。期间我们也有多次动摇,看过长沙湾的,看过油塘,甚至去过坑口宝琳,还考虑过天水围,但是看多了其他的楼盘就更加坚定我一定选择东铁线的决心。
第一次买房,不清楚市场行情,我还煞有介事地写了一个list,跑了几大中介,给他们看我们的要求,最记得有一个中介看完以后冷笑了一声,留了电话再也没联系过我们,哈哈。
下图是我们的要求,我们想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房子,在中介看来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问了几个中介都没有办法给我们匹配到合适的房子,所以后来我们就降低了心理预期。
我们最早的要求
后来了解了市场之后,真觉得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
东铁线从下往上数:
红磡:海滨长廊太臭了以至于给我留下阴影,殡仪馆多,排除(重点也买不起哈哈)
旺角:独栋较多,楼龄偏老,新楼只有Skypark和麦花臣汇,还都是开放厨,三四百呎就要八九百万,实在买不下手;
九龙塘:富人区直接飞过;
大围:认真考虑;
沙田:成熟社区,有大公园大商场等,配套齐全,但楼龄偏老,基本30+,备选;
火炭:配套不全,周边工厦多,但有一个新楼盘即将开卖,备选;
大学站:飞过;
大埔墟:跟沙田很像,也是非常成熟的社区,甚至有更大的海滨公园,但楼龄普遍偏老,并且离港岛又更远了些,也摆入备选;
东铁线
图片来源:网络
再往上,因为通勤时间过长,就不做考虑。
综合分析下来,我们的理想顺位是大围>沙田>火炭>大埔墟。
02
二手楼也看了
确定了地址后,我们就先从大围下手,非常认真地研究了大围片区的所有楼盘,在此分享一些小tips:
Tips 1:多找几个不同的中介,我们选择了中原美联这种大中介,也有名城地产这种小中介,通过同中介的交流就能体会到不同公司的文化,比如中原的习惯是带人看房前一定会主动告诉你几座几楼什么户型,而其他中介你追问他也不一定说,只会模糊地说高/低层,小中介一般都会非常的active(到害怕的程度),每个中介手上的楼盘都不一样,有看中的屋苑以后就再问不同的中介,看他们手上都有什么货,一般小中介的优势就是会有独家盘。
Tips 2:在两个人商量好谁买房了之后,就由另外一个人去签睇楼纸,比如我男朋友是最终买房的人,就由我前期去签睇楼纸,这样就不会出现三个月都被绑定在同一个中介身上的问题。
Tips 3:一般中介网页上的价格都是诱惑你咨询的,基本不能信。
Tips 4:看楼一定要穿舒服并且容易穿和脱的鞋,看楼比爬山还累。
Tips 5:每个中介都可以返佣,但你不问他绝对不说,你问了就得跟他斗智斗勇,能谈下多少全凭自家本事,总之买二手楼非常考验人与人的communication skill,社恐人士如我,每次打开对话框都如上战场,每次接中介的电话都如临大敌。
综合考虑后我们看中了富嘉花园,优点:高层,朝向好,交通超级便利,性价比高,缺点:居屋,楼龄高(32年)
图片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我们终于下定决心要买,开始跟中介掐价钱,前后一个月的拉锯谈判。业主反水说咨询的人太多,要再加20万,否则价高者得,中介又完全站在业主一方,感觉根本不用心帮我们谈价格。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买二手楼的心累,心想要是买新楼就没这个苦恼了,减少很多无效又耗时的沟通。
就在这时,火炭星凯堤岸准备开卖了……
03
找中介:缘分太奇妙了
很早就留意到火炭这个新楼盘,但他迟迟不出价单,并且火炭站又是我们第三顺位,所以也比较佛系。但上天仿佛就在关上门的同时,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在我们跟业主&中介谈判失败后的下一个礼拜,星凯堤岸的价单就出了, 不知是否想赶在政府出施政报告之前,星凯堤岸的价单是让人有惊喜的。
星凯堤岸首张价单的折实最低呎价
因为有了之前跟中介们不愉快的沟通经历,所以这次我们没有找传统中介,在网上随便search星凯资讯的时候,看到一家J中介,承诺有八成回佣,并且官网资讯很丰富和清晰,就向他咨询了。
前期沟通的时候,他回复很慢,并且在全世界中介都问我们要不要去看示范单位的时候,J也是一声不吭,还是我们主动问他,他才跟我们说,其实你们不用去现场看,网上都有VR,当时想“完了又踩雷了”,但是为了那个八成回佣,再忍一会吧。
在我们强烈要求下,他带我们去看了示范单位,结果在第一次见面聊天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就在我所工作的学院!并且他还是这个学院多年前的毕业生,他认识几乎所有我的同事和professors!!!我回学校了以后也立马跟同事们讲了这段经历,他们真的也都认识他,说这个人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就很优秀,缘分就是那么妙不可言。
去到示范单位现场以后,果然也觉得他说得没错。我们沦为发展商造势的工具,发展商会故意让人在楼下排长队,好让记者拍照,然后再集中让一堆人上去,这样就能呈现出新闻稿中人山人海声势浩大的景象。
排队新闻图
图片来源:头条日报
示范单位现场是真的摩肩接踵,别说看楼了,还要担心被新冠感染的危险,真不如看vr和官网介绍更清晰。J还跟我讲了他们公司的理念,他和另外两个也是中大毕业的同学一起做startup,企图颠覆传统中介市场的乱象,形象立马立了起来,再加上有共同朋友圈这一层关系,让我第一次对中介产生了信任感。
04
挫折:抽楼太难了……
确定抽新楼之后,我们就开始入票抽楼,一张票十万,一人可以入两张。这里有一个本票or支票的问题。
发展商会写一定要入本票,即要亲自去银行开本票,并且银行账户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可以当场扣款,一张手续费50港币,日后退票也需要手续费50港币。去银行开本票的时候不用去一般业务那里排队,可以直接去VIP那边坐着办,比如恒生就去优进理财。
但是中介一般会很乐意帮你入票,你只需要写支票给中介,中介会帮你再开本票的,这样就可以省一进一出100港币的手续费,如果日后真地买到楼,再把钱转给中介的公司即可。
入几张票也是个玄学,一人可以入两张票,但几乎所有跟你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替你入票,帮你增加中奖几率,行话称“借人头”,但由于我们两人在香港都无亲无故,我还是非永久,所以只老老实实的入了两张票,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
图片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关于抽签,每个发展商的玩法不一样,每一轮的玩法也会变,比如我们第一次抽签分组时要求A1组必须买一个三房再加任意一个户型,等于要买两套才能进A1组,但这样进A1组的人很少,所以等到第二次抽签时,规则就变成A1组只需买一户三房即可,选楼顺序是A1—A2—B。
第一轮抽签时的玩法
我们一开始看中的是两房梗厨单位,也是最火的户型,当时根本没有考虑进A1和A2组,感觉都是土豪组,与我无关,A1组要两套,A2组是至少买一间两房半,所以第一次我们老老实实进了B组(任意一间),抽签结果出来后,倍受打击,抽到了八千多号,是倒数第二轮选楼,根本连现场都不用去了。
抽签结果
中介安慰我们说没事,下周继续努力,玩过一次抽签游戏后,我们就略懂规则了。
B组不限制房型,可以买一房和开放式等上车盘,所以绝大部分人都会入B组,但A1和A2会要求只能买指定的大户型,最少都是两房+工作间、三房或以上,所以考虑budget,进前两组的人会比B组少。
如果可以进到A2组,竞争会比B组小很多,并且两房半的户型和两房的价格相差不多,于是第二轮抽签(第二轮抽签是第二张价单)的时候我们让中介给我们入了A2组的票,同时在A2组和B组抽,想说这次应该机会大一点吧,结果,运气比上一次还差,两组的号码都排进了倒数第一轮。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受过两次打击后,我们简直心灰意冷,我甚至在怀疑抽签是不是有暗箱操作,已经开始自怨自艾自己没权没势了!
选楼那天,我们想说陪跑陪到底吧,一大早十点,就乖乖按发展商定的报到时间去了现场,结果去到现场发现号码排到这么后的根本没有人来,等了一个多小时,排到我们的时候已经没有好的户型可选了。奈何我两傻子还是秉着来都来了的心态,在九龙湾晃了一天,下午又坚持不懈地去了B组的现场,排队排到八点,真的最后一个入场,我们挑完楼大家就下班的节奏。
我们抽到的号码总是在最后一两组徘徊
05
转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身心疲惫的一天结束后,我们回顾了这次心酸的现场体验,积攒了以下经验:
1.号码靠后的,就不用浪费时间跑现场了。
2.一定要提前商量好要买什么户型,因为排队一排到你,就要立刻选楼,没有犹豫的时间。
并且我们发现原来A1组(对就是那个土豪组!)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六楼三房的户型居然没人买???
没人买的6楼
三房是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的户型,但6楼的价格是最便宜的,跟我们的budget相近,不敢相信居然没有人选,这时候我们开始后悔没有进A1组,于是商量下次抽签一定要进A1组,从最开始的B组到A2组再到A1组,格局仿佛就这样慢慢被打开了。
掌握游戏规则,进对组真的很重要
一般一轮选楼结束之后都会再“甩货”,即之前别人挑中的,但后面又放弃了,发展商就会再放出来重新抽签卖。
所有之前入票了的人但没选到楼的都可以来抽,只要看了新价单有兴趣的都可以来,但是人必须在指定时间到现场,当天参与抽签的有五十余人。
我们两个在看到楼表的那一刻就商量好了,一定要买三房的户型,因为三房放了一间低层,而我们一直想买的两房户型都只剩高层了,对比起朝向和楼层,我们两个更看中的是性价比,两个房型的价格只差10万块!等于是加多10万多一个房!
三房示范单位
在赶去九龙湾的途中,经历了前两次的烂运气,这一次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然而一向冷静的男票却表现得异常激动,走路都是用跑的,仿佛这个房子就是他的那种眼神,我还在一旁很丧地说:还要抽签呢,你觉得我们这种烂运气能抽到吗?
这次抽签跟前两次不同,上两次抽签都是电脑抽签,我们看不到是怎么操作的,而这一次是在现场,直接看工作人员把手伸进箱子里抽ball。
结果!命运之神就真的眷顾了,我们在现场抽签抽到了第一个!我整个人当场愣住,根本没反应过来,还是被中介推到前面去选楼的,当然结果就是终于选到我们喜欢的房型啦!
买到房后立刻合影留念
选的是当天三房单位唯一一户低层,面积是600多呎,我们第一个选,就把它选走了,但它有明显的缺点,低层+西北朝向,临马路会有噪音问题,当时我们还纠结另一个两房高层,正东朝向,三房仅比两房贵十万,但三房多150呎,最后选了这个三房低层!
选完楼之后,男票就一直拉着我的手说,我们这就算结婚了哦,我回答当什么夫妻,做快乐的包租公包租婆不香吗!
而且买楼当天还是我母后(背后金主)的生日!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后记:
这两周开始处理买房之后的琐事,刚刚买新楼的兴奋劲已经全部消退,有几点想给大家分享的:
1.除了楼价和装修的预算,一定要再多预40-50万的杂费。其中一个大头就是印花税,我们完全不知道要交这笔钱,签完临约之后才知道,不同楼价收的税也不同,楼价高收的税就更多,其次还有律师费6000-8000左右,图纸费等等一些不知道是什么东东又一定要交的,总之自己的budget不要卡太紧。
2.所有的中介都能谈返佣,无论买二手楼还是新楼,一定要在非常初期的时候谈,谈妥了再让他带你看房子。
3.按揭也有回赠,申请贷款前先查找哪家按揭回赠高。
4.互联网是个好东西,选楼期有看中的屋苑,一定要多看不同网站的介绍还有local论坛的讨论,不能只听中介介绍和个人感觉。
-END- 
/
/
@香菇鸡蛋瘦肉肠
不忘初心,为实现肠粉自由而奋斗!
/ 往 期 推 荐 /
左右查看更多
你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