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1930年6月-2021年11月3日)
人文科学公理逐渐取代了意识形态的独断论裁断模式,这一历史转变对于中国社会与中国执政党的现代化具有同样根本的意义。从无产阶级专政转变为发展生产力,这一执政党意识形态具体内容转变固然关系根本,但是,意识形态话语方式的转变比意识形态内容的转变更为根本。而人文科学公理并非意识形态的派生物,它比意识形态有更深层的现代渊源。这也可以表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转型。
在这一转型中,人文科学学者在一定意义上比意识形态专家起到了更加重大的作用。李泽厚即是一个代表。李泽厚通过美学意义论(情本体)、社会存在论(工具本体)、现代性人性论(主体性)哲学,以及将人文学科的专业性与现实评论融合的思想史研究,深广影响了当代中国人文科学公理的话语方式,而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现代转型的代表性人物与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启蒙导师。他类似于卢卡奇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地位。
来源:(《与天下共醒:中国二十位知识分子采访录-尤西林答问》,李怀宇采写,中华书局,2016)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