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了,现在网络发言区到处充斥的对立。
无论是中西医、时政新闻、男女权性别对立还是其他话题,恨不得有评论区的地方就会吵起来,甚至上纲上线、乱扣帽子。
细想一下,这种争论现象和方式也是有趣:
大家最初都是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争论着就变成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继续争论下去,就会演化成证明对方是错的;
再演化,就会变成证明对方曾经错过。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
最后会变成直接攻击对方生理有缺陷、精神和道德有严重问题。
这就不难解释了为什么任何争论最后都会变成揭短和挖黑料,甚至谩骂。
哪怕像美国总统选举这种正式场合也是如此:
特朗普:你从政四十年了,四十年的政绩还没有我执政四年的多!
拜登:特朗普就像是一条普京的小狗(a puppy of Putin)
------2020总统大选电视辩论阶段
各位试想一下,连总统大选到了最后阶段都可以是互骂,如果把争论的对象变成普通人,平台换成受制约因素更少的网络上呢?那可不得吵成一锅粥啊。
鉴于本号的读者智商高于平均值30%,我们就少谈这些表象,今天,就来扒一扒为啥网络环境那么不友好,甚至有些反智。
大众需要真相还是故事?
-------从一场球赛说起
2018年世界杯,梅西所在的实力强大的阿根廷队在首场比赛中被小国冰岛队所逼平(冰岛全国只有35万人,不如中国一个县)。
于是,舆论炸开锅了,朋友圈和新闻满满的地摊文学风,疯狂转载冰岛的运动员全都是业余选手,球队守门员本职是导演,还有的球员是司机、木匠什么的。
进而感叹,人家小国寡民,一群业余运动员能在世界杯上战平了阿根廷,反观咱们国足,一群职业运动员,收入那么高,别说进世界杯了,在亚洲才三流,真欠揍。
话题越来越有网络热度,一时间,全网平台各种转发各种恶搞,各种娱乐各种骂。
讥讽国足,咱们倒是无所谓。竞技体育很现实,要拿成绩说话,菜就是原罪,中国足球水平确实不行,挨骂被吐槽也不冤。
但是吧,这信息明明是假的啊! 
 什么司机和木匠啊,人家冰岛队哪有什么业余球员?他们不仅仅都是职业球员,而且实力不俗,踢五大联赛的都有一大堆,水平本来就很高,也有身价几千万欧元的球星。
虽然实力不如巴西、阿根廷、德国这种世界顶级,但也远强于亚洲球队。至于疯传的守门员是导演什么的,人家只是踢球之外的时间喜欢拍拍视频而已。
但是为什么这条新闻被编纂之后能如此有热度呢?
因为好玩啊,如果真是一帮业余球员在世界杯上打平梅西领衔的阿根廷,这简直就是真人版《洛奇》啊,像拍电影一样,吃瓜群众他就喜欢看这种有故事性的剧情。
大众需要真相吗?
说句大实话:大部分人看个新闻就图一乐,再加上一猎奇心理。
而这件事不仅能猎猎奇,还能骂骂国足,宣泄一下情绪,一举两得。简直太符合吃瓜群众的内心了,至于真相?管他呢!先骂爽了再说。
耐人寻味的是:有人在网上辟谣冰岛队不是业余队时,却遭到了网暴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为什么女孩喜欢的肥皂恋爱剧都是一个长相和出身普通的女孩被霸道总裁爱上,然后疯狂追求的浪漫爱情故事。
男屌丝们看的网络小说往往是一个穷小子最初被女人看不起,后来暴富开挂,女人肠子都悔青了的情节。
太多人只会想看他们所期待的故事,而不是真正的现实。
劣币为啥能驱逐良币?
很多人在网络上发声并非是在追寻真相,而是在宣泄情绪。
无论是网络论坛还是新闻的评论区,讲道理的人无论摆出多么翔实的论据、多么有趣且合理的观点,总会得到一些胡搅蛮缠的回复甚至是谩骂和人身攻击。
那么作为一个正常人,无论你多客观或礼貌,输出了多么棒的内容,老是被观点不同的人谩骂,你还会继续在各大网络平台发表意见吗?恐怕很难愿意继续留在这里发声了。
久而久之,各大网络平台的互动区,无论是干货内容,还是友善言论,都会越来越少,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观点极端、宣泄情绪之徒。
之后,在网络论坛或同一类新闻里,留下的人往往会形成几大不同观点的团体,也就是各种蜜和黑,互相攻击、撕逼、扣帽子。他们久经骂战,战斗经验丰富(不讲理),且心理素质沉稳(脸皮厚)。
网络论战中,智者不得已退出,恨黑者必胜。
于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在不断发生。
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网络发声渠道风气不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本能的对外界事物理解的思维方式是单线的,即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善即恶、非我方即对方的判断思路。
这种认知方式诞生于远古时期,面对凶险未知的环境,人类自然要有从众心理,而且要明确区分安全与危险之间分界线与敌我的划分。
这套逻辑在当时没有问题,但在当今时代,早已不适用了,因为我们都明白,没有绝对的善人与恶人,世界本身是灰色的。
不过这种非黑即白的心理却逐渐演化成了人性特征,潜移默化地写进了人类的DNA里。
所以你会看到很多有争论的话题,没有灰度思维的争论者往往各执一词,双方观点非常极端且对立。
比如,在网上大部分人的观点中:
中医要么是神乎其神的凌驾于科学之上,要么就是骗子...
美国要么自由地如天堂一般,要么就是处在崩溃边缘...
移动互联网的新冲击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社会的信息环境带来了两种巨大影响。
一是用户下沉,精英时代逐渐远去。
在过去,无论是政府官员,电视还是纸媒等媒体从业者,都有着较高的学历门槛。他们引导着社会舆论的方向,调研议题、相对理智地讨论社会现象。
而更多的下沉群体是缺乏发声渠道的,哪怕是在电脑PC端时代,大量下沉人群依然无法发声、是相对沉默的群体。
但智能手机引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皆有发声的机会,而且在网络端,无论是清华博士,还是小学辍学,都同样作为单个个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本就占据总人口较大比例的下沉群体的发声能力就显露无疑。
二是信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传播。
那些被媒体筛选过的信息,夹杂着情绪和人性的爆点,本就吸引眼球的它们,再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短视频时代-这种最迅速的传染链直到达每个角落。时时刻刻地绑定着我们每个人。
当下,最有力的传播方式莫过于,向被接受信息的头脑发送那些最符合人性冲动的简短信息。
总结
在信息过载的当下,没有灰度认知能力的普通大众,往往难觅真相,而且太多人只想看他们所想的故事,而不是真正的世界,这也是当今反智浪潮形成的根本原因。
再加上有利可寻,所以太多组织或者个人,追逐社会热点、洞悉群众舆论情绪、抓住营销机会,在此起彼伏的流量与情绪狂欢中,不断的收割的白花花的利益。
相反的,如果你秉承着科学可证伪精神,是没法在公众舆论场上收到好报的。
而理智的各位也不必失望,
世界运行的客观规律本就是这样,不黑也不白。
如果能把这种灰色当作世界的底色,
这样,我们所追寻的理性与善良,不就显得更加灿烂迷人了吗?
------------------------------------------
参考资料:CRAZY262思货之《专家之死》
如何保持独立思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