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老人带娃几乎是大部分家庭的最优选择,没办法,爸妈要搬砖
娃小的时候,带娃重心都在吃喝拉撒上,老人勉强hold得住,等到娃大一些,各种启蒙一顿操作猛如虎,老人常常忙得团团转,却不得要领,真正的吃力不讨好。
米粒妈认识一个律师妈妈——快妈,她牛就牛在不仅自己带娃带得好,还能用外企管理方法把家里老人培训成“超强队友”。
快妈曾经长时间在外出差,但4岁多的女儿慢慢在这段时间,阅读、运动、英文、识字、古诗词、数学,各种兴趣班一样没落。
我跟她取经,她于是写了这篇文章,想要抄作业的,往下看
先来说说快妈:从985学霸,到海归硕士,到国际律师,到全职妈妈,再到现在重新叱咤职场,快妈是个不折不扣的爱折腾星人,但她更是育儿达人。
她带女儿慢慢从两岁开始英语启蒙,慢慢三岁时就独立参加英语比赛、听力词汇量也达到2500+。她们娘俩还在两年时间里亲子共读了上千册英语读物。
所以在英语启蒙上,快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独家心得
【启蒙心得】
【分级阅读】
【自主阅读】

【硬核资源】
大语文也是快妈长项,识字、古诗词、阅读、文科通识……她研究得相当透彻
今天,快妈特地给大家准备了这套特别契合今天文章的资源:
  • 学龄前启蒙导图;

  • 学前英语启蒙导图:
  • 大语文启蒙导图;
  • 兴趣班及年龄导图;
  • 英语“磨耳朵”导图。
戳👇关注“快妈慢娃成长记”,在快妈公众号后台回复"启蒙"一键领取

大家好,我是快妈~
我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写这个

老人带娃,隔代养育,
光打出这几个字就求生欲爆棚了。
来,先一起向自家替自己带娃的老人们鞠个躬,
感激地说一声:谢谢
你们可能发现了,慢慢每周只上两天幼儿园,
事实上更多的是只上一天。
这么搞实属无奈。
大多数幼儿园都在两方面非常欠缺:
一运动,二阅读,除了吃和睡以外最重要的事。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建议:
如果有条件能在家带娃,
就不要把娃丢到幼儿园去。
因为对大多数幼儿园来说,
集体带娃的效果都不如homeschool。
这件事上要特别鸣谢,
以一己之力成全了我和慢慢的慢姥姥,

对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歪道理”,
不仅硬着头皮认同了,
而且突破极限做到了
姥姥必须拥有局部出镜的权利
再来几个“知乎高赞”的送题热热身:
你觉得老人该替子女带娃吗?

你以后会替子女带娃吗?

你觉得老人替子女带娃有分歧时该听谁的?
如果有的选,你是选自己带,还是交给老人带?
我不着急看你的答案,因为不一定有答案。
所以我们暂时先不聊这些火药桶式的问题,
我们只从技术层面聊一聊:
怎样帮帮你带娃的老人更好地带娃
大多数爸爸妈妈对老人带娃最大的顾虑,
不是老人不尽心,而是不懂怎么做启蒙
什么英语启蒙、大语文,
什么喜马拉雅、牛听听,
大多数老人都搞不定。
在这个问题上,

以及更加棘手的观念、习惯问题上,
我也面临过相似的局面。
但我后来发现,
很多典型的外企、外资律师事务所惯常使用的、
各种工作方法、培训方法、以及管理方法;
都可以移植到带娃这件事上
而且居然效果良好
所以根据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
我给你的第一个建议就是:
尽可能为帮你带娃的老人创造便利
没工具的买工具,没装APP的装APP。
有了工具和APP,
还要把你给娃准备的“鸡饲料”,
完完整整一个不落地塞进去,

最大限度减少老人为了娃启蒙要耗费的精力。
这就好比前些年我在外资律师事务所,

被从头到脚武装齐全,
秘书、助理、翻译、校对、排版、实习生,

以及专用的工作手机和24小时随叫随到的IT,
除了贡献律师的思考和分析,
其它都能省去。
举个我们家的例子:
姥姥是带娃主力,我主要给她配了三个工具。
第一手机,
专门新买了一台手机,装好喜马拉雅APP,
然后曾经给过你们的喜马拉雅听单(可戳)
分种类、分批次、分阶段地加进去,
在这个给定的“饲料”范围内,听哪个都OK。
姥姥要做的,就是按时用指纹打开手机,
然后交给慢慢去点选,一切随意。
不费力,不费脑,慢慢能自选很得意,
姥姥得了个新手机,
也劲头十足,有点满意。
第二倾听者,
外貌朴实,操作傻瓜,容量感人,
把喜马拉雅里没有的内容装进去,
姥姥要做的,就是每天带娃出门时一键开机,

然后按顺序一直听下去。
第三点读笔。
我们几个月前用坏了一只旧版点读笔,
所以直接入手了一只升级版新笔,
wifi版,免安装,即点即下载即点读,
慢慢一个人就玩得飞起。
姥姥要做的,趁机自由活动,或者休息。
倾听者和点读笔,绝对是对老幼咸宜的好工具
但有没有发现缺了哪位?

资源海量的牛听听,熏听神器。

定时熏陶难做到,断网坏境不便利,
老年人用起来费点力气,所以放弃。
第二个建议,
除了硬件配置,还要配齐软体工具
表格、导图、备忘录、PPT,
一个目的:帮助老人记忆
千万别小看这类工具,
能极大节省大脑存储空间,节省精力。
慢慢两岁时我为她手绘了第一张“课表”,
虽然没能严格执行,但有这个“大纲”做指导,
从一开始就养成以户外、阅读、和启蒙为主的,
“三足鼎立”的学龄前时间规划的格局。
慢慢上幼儿园之后我重新上班,

为了方便向姥姥“交接”,除了课表,
又加上了思维导图,比如这张,
是今年8月份幼儿园因为疫情突然放假,

我给慢姥姥画的一日作息👇
那时我整周整周地出差,
家里的事一点儿插不上手;
那也是慢姥姥第一次在没有我的情况下,
白天黑夜地独自带慢慢。
刚接手时都能从姥姥脸上读出她内心的崩溃

那次出差前我像交代后事一样事无巨细,
又是整书又是备药又是整衣服,
还把三张不同用途的思维导图都打印出来,
贴在阳台玻璃墙上👇
事实证明,

把一手带大的娃一夜之间交到别人手里,
居然可以比较顺畅地软着陆。
当然这过程中有碰撞、有磨合、有调整,
但最终的结果还比较喜人:
我可以放心地上班、工作、加班、出差,
家里的老和小,都让我非常放心。
最最最最可喜的是,
慢姥姥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从前她完全不接受“记不住就拿笔记下来”,
如果你好心建议她:
事情太多怕忘的话,就找个本子记下来,
或者记在小黑板上,随时能看见就不会忘。
她一准儿会说:
我都多大岁数的人了还搞这个!累不累得慌!
这时如果我不马上闭嘴,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结果经过不到一个月课表+导图的标准化操作,
她好像尝到了“落实在纸面”的好处,
每次我再交待她什么事,她都主动说:

你给我写下来!

还经常主动在小黑板上写写画画,记东记西。
最近我整了新课表,跟她大概讲了背后的逻辑,
告诉她凡是空白的地方你不用思考,
只要时间出入不大,直接阅读就完了。

她特别高兴地说:好滴
所以你看,
老年人几十年的习惯不好改是真的,
但如果你的方法能让他们体验到省事省脑,
他们乐意接受、自发改变也是真的。
当然你做的这些花里胡哨的信息管理工具,
都得从老人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便利
字搞大点,颜色搞鲜艳点,
时间列的细致点但前后余地留的宽裕点,
能做到让看的人“无脑化操作”就最有效益。
第三个建议,为老人做专项培训

这个我顺便借鉴了外企的管理和培训模式
拿我司为例,
入职新员工都有一个历时半年的integration plan,
也就是培训计划。
这个培训计划是全方位的,
不只限于你的本职工作和岗位,
还包括对公司文化、各个岗位的职责、工作逻辑等各方面的了解,
以及在各个不同岗位进行实习,
你还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去学习。
我对慢姥姥的培训,
主要借鉴了其中“了解文化”和“理解逻辑”
了解文化能帮助梳理思路
不能理解的细节放到文化背景里去就能理解。
理解逻辑能帮助指导行为

不知道怎么处理套用在逻辑里就能做出判断。
放在我和慢慢姥姥身上,
我一直强调我的带娃需求和风格,
需求就全部围绕“学龄前启蒙”👇
风格就是“充分利用时间”。
这就是“公司文化”。
“理解逻辑”我就用很多方式和工具,

让她明白为什么在某个时间安排某件事,
为什么时间要这样安排而不是那样安排。
比如你们见过的有些解释逻辑的图表,
用来理解阅读和运动才是重中之重👇
帮慢姥姥扭转了“主要任务就是上课”的认识。
用来理解整块时间和碎片时间如何规划👇
帮慢姥姥转变了拿整块时间做琐碎小事的行为。

慢姥姥从“全职带娃”到现在有两个月了,其中第一个月我几乎整月不在家。但整体运行情况趋于良好,我和她的合作也趋于默契。
她从最开始的不习惯、不理解、不认同,变成越来越多地做出主动行为并且主导,根本原因就是我的观念变成了她的观念,我的逻辑变成了她的逻辑,然后一切就顺畅了
这个过程中我事先做了很多工作也在不停调整,但结果证明这些时间花的都是值得的——能够安心做事业,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是每个职场妈妈的终极理想。
我从慢慢出生前开始全职带娃,一直带了三年多,也为她打下了比较良好的基础。
这个基础不是指学了多少知识,而是指生活和学习习惯,比如独立上课,自主阅读,善于做规划,等等。
她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完成,在完成启蒙内容上,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不需要依赖他人,这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养育人的负担。
这里其实也有方法和技巧,大家感兴趣的话以后可以单开一篇聊
最后总结一下!
  • 配置简单易操作的工具,尽可能为老人创造便利条件;
  • 配备必要的信息处理工具,最大限度帮助老人“省脑”;
  • 从思想上进行武装,重心放在沟通“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当然最最重要的,不管怎么样,还是一切以家庭和睦为主
最后,别忘了领取快妈特地给大家准备的这套特别契合今天文章的资源:
  • 学龄前启蒙导图;

  • 学前英语启蒙导图:
  • 大语文启蒙导图;
  • 兴趣班及年龄导图;
  • 英语“磨耳朵”导图。
戳👇关注“快妈慢娃成长记”,在快妈公众号后台回复"启蒙"一键领取
快妈公众号里还有好多宝藏干货,快去关注她
👇阅读原文,读往期好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