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昨天吧好像,就看到商务部的那条消息:
鼓励家庭依需储存生活必需品。
我没太在意,脑子想到了北方冬天囤蜂窝煤囤大白菜的场景,也不是啥大事。

今天再一看,网上已经传得很邪乎了,主要是两种论调:
第一种是疫情。

众所周知,国庆长假之后出现的疫情高峰,太闹心了,全国过半省份都出现了确诊病例,每天都有半百的新增,加上个别地区糟糕的防疫措施,确实让人很焦虑。
然后,就有人说了是不是疫情严重又要封城了,那得赶紧囤物资,你看国家
第二种更厉害了,直言要备战备荒。

昨天,我们在推文里说过,小城市里有一批特别能战斗的人,他们的战斗思维和国际视野比较发达,但对身边的事却缺少热情普遍迟钝。
我当然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美国啦,联合国啦,宝岛啦,军演啦,绕飞啦……局势确实紧张,但试探的意味更浓。
退一万步说,个人所谓的备战备荒,早就是过时的概念,能有多大作用,比得上国家的储备粮吗?
简单看几个主粮储备的数字就行:
稻米:库存约1.15亿吨,中国农民一年不种庄稼,不从国外进口一粒大米,全国人民可以吃9个月
小麦:库存约1.4亿吨,国内不种植国外不进口的情况下,小麦库存够中国消费者吃一年
整个生产都停了,都能撑个一年多,个人储备能储备一年的口粮吗?


说起这个,我想起来了,去年通化那档子事儿之后,我妈给我囤了200斤大米和100斤面粉,我忘记了,结果南方湿气大,大米发霉了,面粉都成硬块了。
没必要嘛。
再说,疫情已经快两年了,经过去年通化那次,再有封城各地的保供应应该早有预案,不会再措手不及。
所以,不管是疫情还是所谓的备战,都太夸大了。
难道就没有人真的去看商务部讲了什么吗?
- 2 -
我们找到了商务部的原文:

商务部部署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通知强调,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保供稳价工作目标,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细化工作措施。
强化横向协作与纵向联动,完善省际间和本地区联保联供机制,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每日跟踪蔬菜、肉类等重点生活必需品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及时预测,及早预警。
做好本地菜与客菜之间,北菜与南菜之间、设施菜与露天菜之间的梯次轮换和衔接供应。
通知还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需要。
一句话:
是蔬菜的供应和价格问题。
在另一篇文章中,我们也说了,
去年养猪首富今年亏惨了
,猪肉30一斤降到不到10块,菜都比肉贵了。

各地10月份菜价都逆季节上行,很多奔10元以上去了,菠菜15元,黄瓜10元,以往1块多的大白菜都6元了.

看下批发价格走势,蔬菜价格确实涨了不少。

什么原因呢?
1、气候灾害
今年夏天的暴雨,秋天又一次暴雨,蔬菜种植产地河南、山西、陕西等蔬菜产地相继受灾,导致产量减少,供需失衡,价格自然上涨。

2、大宗商品
种子化肥都在涨价,油价在涨价,种植成本高了,运输成本高了,蔬菜价格自然要上涨。

所以,为了应对蔬菜供应和价格上涨的问题,商务部于是发了这个通知。

只不过被过度解读了。

- 3 -

结语
社交媒体的一个特点就是:
事情越大越好。
如果事情不够大,我就给你往大了解读,事件越空洞,越缺少颗粒,分析起来就越没有门槛。
而缺少安全感的人又那么多,一拍即合。

还是那句话:


少刷短视频、少刷社交媒体、少参与低质互动,看到不符合常识的事情,多思考一下。
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
胡锡进刚刚发文也指出:“我不相信国家会在此时通过商务部的一个通知对外释放民间需要“抓紧备战”的信号。在我看来,加强抵御、缓冲季节性以及灾害造成供应紧张的常备能力才是商务部写下这句话的本意”。
听人劝吃饱饭,我们还将见证更多的奇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临之际,一切皆有可能。诸君珍重!
直接点击↑↑播放视频关注给你更多好看
热文推荐:
       欢迎各位加入本号主编、知名青年学者、文史作家的涛哥读书会,将带大家精读《万历十五年》《鼠疫》《白雪乌鸦》及方方著作等一百多本好书,详情请点击文章《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究竟有多不同?》,可直接扫以下二维码入会。更多好文猛文请见本号知识星球,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入圈,详情见文章《如何看到别处看不到的文章》。
涛滔步觉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
观文化万象、听时代涛声
观察当今时代
了解当下中国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