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将军称,中国的某个测试接近于是‘人造卫星时刻’之后,有人看不下去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时事评论家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在《华盛顿邮报》上刊发观点文章认为,媒体报道的中国测试超音速武器,不是什么“人造卫星时刻”,美国人不应该让美国的‘冷战妄想症’变得更重。
相关报道截图
他在文章中一开头就这样写道:"我们又目睹了'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 moment)'吗?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中国今年夏天试射了一枚超音速导弹,但中国对此予以否认。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将军将这次试验比作冷战期间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那一关键事件:"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个相当‘斯普特尼克的时刻’,"他说,"但我认为它非常接近于此。"
对米利将军的这番话,扎卡里亚认为:"米莉应该把他那些历史书上的灰尘给除掉。中国的测试与斯普特尼克(的发射)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而且声称中国的测试和卫星发射有共同之处,助长了华盛顿最近日益严重的危险的偏执狂。"
扎卡里亚
他接着提到了当年的情况。他这样写道:"回想一下,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斯普特尼克,第一颗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美国和(当时的)苏联多年来一直计划向太空发射卫星,莫斯科首先(将卫星)送入太空的事实给美国人带来巨大的冲击。在苏联进行了多次强大的核试验之后,斯普特尼克(的成功发射)发出了一个信号:在下一个(科学前沿)领域,也就是太空,苏联领先了。"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美国高中生的故事,这里的“十月”指的是1957年的10月。
电影《十月的天空》
扎卡里亚接着写了,为什么他认为不能将媒体报道的中国的所谓测试和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卫星相提并论。他这样写道:"斯普特尼克(的成功发射)是(美苏)太空竞赛中的一个革命性)事件。但是,超音速导弹是旧新闻了。超音速导弹的飞行速度是音速的五倍或更快。从1959年开始,美国和苏联部署了洲际弹道导弹,其射程是音速的20多倍。即使是德国的V-2火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首次对巴黎发射),飞行速度接近超音速。斯坦福大学科学家、这方面的专家卡梅隆·特蕾西(Cameron Tracy)指出,超音速武器既不比洲际弹道导弹更快,也不比洲际导弹更隐身。哦,顺便说一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的导弹离(预定的)目标差了约24英里。"
卡梅隆·特蕾西
换句话说,他认为,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啊!其一,早就有这玩意了;其二,不是离目标差得挺远嘛!
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他接着这样写道:"正如作者兼记者弗雷德·卡普兰(Fred Kaplan)所指出的那样,这次试验可能是中国试图让美国庞大的导弹防御系统不起作用。但正如他指出的,这个系统是一头昂贵的白象(a white elephant),尽管迄今为止在它上花费了数千亿美元,但在过去六次测试中,有三次没有成功。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五角大楼自2019年3月以来一直没有测试过该系统的原因。即使该系统有完美的目标,它仍然可能用一些小小的、非对称措施(如简单地同时发射两枚导弹)而变得毫无用处。"
这个扎卡里亚说话也真是一点儿也不客气啊!在英语中“白象”是指“又贵又没用的东西”、是“累赘”。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这个所谓的导弹防御系统就是一个烧钱机器,一点用也没有。
白象
接着,他叹了口气啊!他这样写道:"唉,不要指望科学和事实在这场讨论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是因为现在华盛顿两党都达成共识:我们正危险地接近新的冷战。对五角大楼来说,这是一个机会:提高对一个庞大且精通技术的敌人的恐惧,是保证巨额新预算的可靠途径,这些预算可以用于对抗敌人的一举一动,无论(这些举动)是真实还是想象出来的。"
了不得!这个扎卡里亚真是了不得!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啊!
接着,扎卡里亚说,不仅仅是美国啊。他认为:"这种情绪超出了华盛顿的范围。《外交》(Foreign Affairs)杂志发表了学者、著名现实主义者约翰·米尔斯海默的一篇文章,他抨击美国决策者在过去40年里与中国接触。他预测,我们积极鼓励同等的竞争对手(peer competitor)将导致新的冷战,而且可能会变成热烈,甚至核战。"
这个米尔斯海默一直是这种观点,在这个时候撰文一点儿也不意外。但是,要看是什么级别的刊物发表了他的文章!《外交》可是同类杂志中最有影响力的刊物!
很显然,扎卡里亚绝对不是米尔斯海默的粉丝!他接着这样写道:"但现实主义逻辑让你只能走到这一步。现实主义的大祭司(high priest)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Waltz)曾预言,一旦冷战结束,日本将摆脱依赖美国获得安全和获得核武器的束缚。米尔斯海默宣称,随着冷战的结束,北约将崩溃,欧洲将成为交战国的斗鸡场,就像冷战前一样。他认为,许多欧洲国家(主要是德国)可能会获得核武器。这些预测都没有实现。事实上,在冷战后的几十年里,欧盟变得越来越强大。而日本军队在不(拥有)核武器这一点上依然很坚定。"
肯尼思·华尔兹
为什么扎卡里亚要提到米尔斯海默、提到结构现实主义肯尼思·华尔兹、提到他们的预测呢?他是这样回答的:"我提出这是为了指出, 米尔斯海默只关注了激励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体系中(做出一定的动作)的力量之一:强权政治。但也有其它激励因素,如经济相互依存。今天的世界——包括中国——完全被一个复杂的全球经济体系所包围,在这个体系中,(如果有国家敢发动)战争,侵略者受到的伤害几乎和受害者一样大。自1945年以来,几乎没有土地被强行夺走(最明显的例外是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这相当于(各国)发表声明它们尊重(现有的)边界,这几乎是史无前例的。此外,核威慑增加了风险,使各国对发动一场大国战争更加谨慎。"
在洋洋洒洒地写了这么多之后,扎卡里亚突然刹车,很快地以下面这段文字结束了全文:"美国外交政策的任务是:认识到传统强权政治确实可以阻止中国的(他在这里用了一个‘扩’字开头的什么‘主义’那个词),同时也要认识到相互依存可能也会以种种方式对中国(他在这里用了一个‘扩’字开头的什么‘主义’那个词)加以抑制。美国应努力部署这两种工具。这种做法肯定会比制造恐慌scaremongering)和捶胸顿足(chest-thumping要复杂得多,但正是这种办法有可能使世界保持和平与繁荣。"

结语

从最后一段话可以看出,尽管这个扎卡里亚认为美国国内有些人对中国所进行的测试(权且相信外媒的报道)的相关说法是在危言耸听,也有不少美国人对此是捶胸顿足,但是,他依然对中国是有偏见的!您看出来了吗?他也认为中国在搞那个什么什么主义!
不管怎么说,他还算个明白人吧!其实,很多人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只不过,他的这篇文章,是在米利将军做出相关表示之后,以美国著名时事评论家的身份,对米利的说法做出的最新回应而已!
扎卡里亚是美国新闻界的国际问题专家,曾任季刊《外交》的执行主编、《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现在是有线电视新闻网“法里德·扎卡里亚全球公众事务论坛”节目主持人。在美国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啊!(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