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2010年前后的一个夏天,学校利用暑期空闲请了一些外面的大牌教授来给大家开一些比较新奇的课,作为“通识教育”。
那是马英九的第一个任期,两岸间高校交往刚刚启动。
在前来授课的老师中,第一次有了台湾教授。
笔者出于好奇,旁听了一节台湾新竹交通大学教授的物理课。
教授很幽默,他的开场白调侃了台湾学校来大陆交流时的文化困扰——
“其实我们叫国立交通大学。”
“可大陆的领导说,你们怎么能叫‘国立’呢,于是便统一称呼为新竹交通大学。”
“最惨的当属国立中央大学。”
“既然不能称‘国立’,那就叫中央大学吧。”
“可领导又说,你们也不能叫‘中央’啊!”
“那……总不能叫‘大学’吧……”
教室里哈哈大笑起来。
来上海的前一天,教授专门从新竹跑了一趟台南,给大家带来了最正宗的台湾凤梨酥。
初次见面,整个教室弥漫着凤梨的味道,师生之间的氛围亲切热烈。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回首往事,不禁感慨万千。
有些事情,原本以为是开始,却没想到是巅峰。
马英九宣誓旧址(2008年5月20日)。在就职演说中他表答对四川震灾的关怀。
时间回到2005年。
这一年的四月,两岸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连战访问大陆。
按照国民党原先的规划,应该是在2004年大选结束、连宋当选后,由连战以“总统当选人”的身份在正式就职前访问大陆。
很可惜,没能拗过阿扁的三颗子弹,连战含恨败北(49.89%:50.11%)。
伤心了一个冬天后,连战一行近七十人于2005年4月26日由台北启程,展开为期八天的“和平之旅”。
当日清晨,逾千人聚集中正国际机场。
反对者与支持者爆发严重的肢体冲突,多人流血受伤。
作为头版大新闻,大陆媒体在做报道的时候巧妙的将“中正机场”称为“桃园机场”。
避免了“中正”两个字的忌讳。
后来聪明的阿扁心领神会,在2006年10月将该机场正式改名为桃园机场。
连战此行对国共两党来说都是历史性的。
大陆方面毫不含糊,一路以超高规格接待,着实令连战这位台湾政坛的“常败将军”风光了一把。
访问团上午在香港转机,中联办主任亲自在机场恭候欢迎。
随后一行人搭乘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专机前往南京,拜谒中山陵。
访问的重头戏是北京的国共两党领导人会面。
2005距离1945年重庆谈判正好一个甲子,两党主要领导人在时隔60年后再度握手的画面成了永恒的经典。
也就是在胡连会中,“九二共识”这一概念被双方正式接受并诉诸官方文件。
两岸从此有了交流互通的理论基础。
很多朋友或许不知道,北京之行其实是连战几十年政治生涯的“谢幕式”。
结束访问两个多月后,随着国民党党主席换届,时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成功接棒。
在台湾政坛,马英九是标准的“外省人”、“迁台派”。
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曾担任过蒋介石侍卫官,还是蒋经国“救国团”的军官。
解放战争后期,马鹤凌受国民党政府指派到台湾工作。
1949年,为了把尚在大陆的老母亲接来台湾团聚,马鹤凌偕妻女赴香港等候。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儿子马英九出生。
马鹤凌在政坛上的成就不高,做过国民党台北市党部组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秘书、国民党知识青年党部书记长等职。
大概相当于个处局级干部。
由于提拔缓慢,老马曾一度给自己的儿子马英九当下属。
1981年9月,马英九头戴哈佛大学博士的光环回到台湾。
恰逢“外长”钱复为蒋经国寻觅英文秘书,马英九成功入围并被选中。
此后短短三年间,小马从一个政坛素人被拔擢为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成为老马的上级。
这便是台湾政坛有名的佳话——“子大父小”。
马英九参加节目
1993年,出任“行政院长”的连战邀请马英九担任“法务部长”一职。
凭借着激烈的反腐倡廉,相貌英俊的马英九逐渐在岛内积累起很高的人望。
蓝营人气王。
九十年代是台湾政坛大变局的时期。
随着县市长选举的全面铺开,各种“政治明星”横空出世,其中就包括1994年拿下台北市长的陈水扁。
作为当时的绿营人气王,阿扁在1997年组建起“宝岛希望助选团”,全台助选。
国民党地方县市选情有全面崩溃的危险。
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国民党急需一位选举人气上可以PK阿扁的“强棒”出现。
于是大佬们把目光投向了年轻帅气的马英九。
1998年,经多人劝进和父亲马鹤凌的反复劝说,马英九代表国民党出战当年12月的台北市长选举。
对手是阿扁。
最终,初出茅庐的马英九以51%得票率获胜,成功拿下了台北市长的宝座。
事后来看,这场选举对于马英九的仕途发展极为关键。
因为紧接着来临的2000年大选中,国民党丢掉了政权,一败涂地。
这让担任台北市长马英九瞬间成了党内在任的最高公职。
原本咖位不大的小马哥地位迅速凸显出来。
2002年,马英九连任了台北市长。
此时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也就是仅仅是一个政治新星,离“接班掌权”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舞台仍然是连战这些人的。
如果用小人之心猜度一下的话,马英九很可能并不希望“连宋配”赢得接下来的大选。
因为一旦连宋当选,蓝营的新老交替将被大大延迟,新人上位遥遥无期。
小马哥的运气不错。
随着连宋二人在2004年再败于阿扁之手,老一辈国民党政治人物的声望和人气都跌到了谷底。
2005年7月,连战在访问完大陆后正式退位。
身兼党主席和台北市长的马英九,成了毫无疑问的蓝营核心。
回顾两岸七十多年的恩恩怨怨,真正高频次全方位交流的岁月,其实主要就是马英九执政的八年。
当时大陆和台湾的很多官员都互相以职务相称,今天看来很难想象。
不过另一方面,作为蒋经国嘴里的“无缺陷年轻人”,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坚持了两蒋时代的“中华民国正统论”。
单边利己主义,台湾优先。
马英九把“九二共识”解释为“一中各表”,进而延伸为“互不否认”。
试图营造一种两岸是对等政治实体的局面。
所谓“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也是马英九的杰出论述之一。
对比陈水扁的“四不一没有”,好像前者的说法也没有太大进步。
(注:“四不一没有”是指不宣布独立、不更改“中华民国”国号、不推动“两国论”入宪、不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
马英九上任前曾主张与大陆进行政治协商谈判并签订和平协议。
可说来说去,又回到了“台湾前途由2300万人民公投决定”的表述。
和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如出一辙。
真要说有一点突破,那也要等到任期结束前的新加坡会晤了。
马英九与蔡英文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倏忽间,一代人政治人物又老去了。
在岛内政坛全面绿化的大背景下,当初被大家讥笑为“马娘娘”的马英九如今反而成了“亲中卖台”的代名词,时常被绿色小将们群起围攻。
可以预见,即使2024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下一位蓝营大将的立场只能是比马英九更加保守。
若干年后再回头看,或许2008~2016这八年还真是统一之前两岸交流的黄金时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