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美关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七十年代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在台湾是有驻军的。
当时美国成立了一个“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长官由第七舰队司令(中将衔)兼任。
在冷战巅峰期的1970年,驻台美军数量达到三万余人的规模,涵盖海陆空三军。
1979年中美建交之前,双方在进行谈判的时候,中国曾提出明确的“三原则”:
(1) 美国同台湾当局断交
(2) 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3) 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    
美国人答应了,也照办了。
自此之后,名义上美军便没有了在台军事力量。
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司令耿特纳中将(左)、台海军总司令冯启聪上将(右)与访台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穆勒上将于台北松山机场举办记者会,1967年7月7日
之所以说是“名义上没有了在台军事力量”,是因为还有几个擦边球被美国人给保留了下来。
这第一个擦边球,便是每年“汉光演习”时的美军观摩团。
除了疫情这两年有所中断外,前些年每逢台军“汉光演习”,美军都会派出以退役将军为首的观摩团前来指导助阵。
比如2019年的演习,美军就派出了以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利尔三世上将为团长的代表团赴台。
第二个擦边球,是美台军售的培训人员。
根据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郦英杰的表述,台湾2020年共花费了118亿美元购买美国武器,妥妥的第一大客户。
现代武器装备可不是小鬼子的“三八大盖”、随便教教便能上手,而是需要长时间专业人士的培训。
所以美国人便以此为由头,经常派一些军事人员或准军事人员赴台。
当然,也会邀请台军赴美国学习武器装备使用以及训练。
第三个擦边球,是保卫AIT的海军陆战队。
按照惯例,美国的驻外使馆都会有海军陆战队派兵保护。
不过AIT名分上只是民间非营利机构,所以美国人便采用派海军陆战队但不穿军装制服的方式来走钢丝。
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外,近年来媒体传闻美军有小规模特种部队赴台训练台军,不过均未被官方证实。
回到最近发生的“蔡英文驻军事件”。
蔡英文在接受美媒采访时称:
“有美军以训练为目的存在于台湾”,“(人数)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多”。
这个表态非常的狡猾。
因为她嘴里的美军有可能是上面“擦边球”中的第二种情况——美台军售的培训人员。
也有可能是敏感的最后一种情况——小规模特种部队。
具体是啥呢,朦朦胧胧,让大家去猜。
蔡英文的表述一下子成了大新闻,于是在“立法院”的质询中,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成了大家询问的焦点。
面对一轮轮的逼问,邱国正澄清道:
“美军没有部队进驻在台湾,而是协训人员协助军队训练。”

蔡英文在非正式场合放炮,专业机构负责人在正式场合灭火,双簧唱的非常溜。
仔细考究不难发现,这其实是绿营惯用的套路。
即用一些非正式场合模糊的表态去刺激大陆、凝聚独派的人心,然后在正式场合再表态“维持现状”。
这样既安抚了自己的绿色基本盘,又拉拢了中间选民,一箭双雕。
类似的把戏不仅蔡英文会玩,拜登同样炉火纯青。
相对蔡英文,拜登唱双簧更具优势——原本就具备“老糊涂”的个人形象,记性不好说错话是家常便饭。
前些日子在一档Town Hall(市政厅)的节目里,当主持人追问:
“如果中国大陆进攻台湾,美国会保卫台湾吗?”
拜登回答说:
“是的,我们有这样做的承诺。”
老头的言论一经发表,立即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白宫方面火速作出澄清,称:
“总统的言论没有宣布任何政策改变”,“美国政府的政策也没有改变。”
大家对比一下拜登的套路和蔡英文的套路,简直是如出一辙。
自己在非正式场合发表激进言论,然后让专业机构在官方场合灭火。
一放一收,一唱一和。
通达人情世故的朋友都懂得一个道理:
一句话说出来是一回事,在哪里说又是一回事。
承诺对台防卫这样重大的政策宣告,放在国会质询的场合发表都略显欠妥,怎么着得是国情咨文吧。
结果拜登在“Town Hall”这种场合大放厥词,其含金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男人酒桌上的话,是不能信的。
比起美国和台湾方面的躁动,更值得关心的其实是大陆方面的态度。
相对以往,我们更加淡定平和。
回顾历史上的剧情不难发现一个规律——敌人越是疯狂,就越证明结局快要到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