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顶”的外在表现为,站桩者头部自然正直,颈部肌肉舒伸而柔软,颈椎上挺而无僵劲,头直项竖,引领全身虚灵挺拔。
没有悬顶,整个人无疑趋于松懈,不能虚灵挺拔;没有悬顶,腰椎部分会承受很大的体重压力,日久生病;没有悬顶,就没有内家拳的力由脊发;没有悬顶,大成拳习者的起伏运动势能就无从谈起。
  一、悬顶的虚灵挺拔之能  
“松生空谷对危岩,塔立云端向河汉”;人的挺拔,应该有这样一种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宏大气势,有了内在气势才可以追求具体的悬顶要领
站桩,首先要避免桩架走形、有的人练功时,或出于心烦、疲劳、走神等原因,出现头部前俯后仰左右歪斜,从而导致身体失正,各部位受力不够均衡。
欲改变这种情况,便要从头部做起头为一身最关键的部位,此处一正,便能提领全身自然端正。桩法开篇首要:“头直目正,身庄气静”;就已点出虚灵挺拔的重要所在,体认悬顸,不可不知。
把握悬顸,除了摆好架子之外,还要平心静气感受自身向下的整体重力,然后用与之相等的力量虚领上提,拳论上谓之身如半空中吊挂的口袋。
上提的力量大于自身体重,则身体发僵或重心上浮;小于自身体重则趋于松懈.记住,假借(顶上一线)之力是向上的,而自身放松的重力是向下的。
因此王芗斋宗师说“顶心一发如线系,遍体松静力如泥”又说“力无过之而无不及”、那么为什么不直接身体上领呢?单纯向上提领全身,会导致身体重心上浮,脚下无根,势必造成站桩者上重下轻,一旦外力加身,难免自身不稳,踉踉跄跄,被动挨打。
大成拳练的是,整体上松下紧,重心向下松沉,以求发力时脚下生根,非“身如半空中吊挂的口袋”不足以为之。
虑灵者,身体松和含蓄,内蕴灵动,外示安静而身潜爆发力量;挺拔者,犹如大树栽根,立于天地间生生不已,周身肌肉松紧协调,骨骼支撑,予人以不怒自威之感我们追求悬顸的拳术价值之一,正在于此。
  二、悬顶对于腰部疾病的部分疗效  
生活中,长期伏案工作以及长途车辆驾驶的人们,通常都有腰部疾病如腰肌劳损或者腰间盘突出等,其主要原因是错误的身体姿势所造成的,比如长时间年积月累的上身过于前俯等。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工作之余,通过科学锻炼,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减轻腰肌腰椎的承重压力,使腰部肌肉通过放松注入血液营养大成拳站桩的悬顶要领,便是很好的针对性功法。
我们知道,体认悬顸还要有另外一个桩法要领与之对应。一方面通过悬顶虚领上提,另一方面要注意臀部有下坐的意识这里的下坐,也是假借的意念活动。
屁股底下没有凳子,但要找那种站桩中坐凳子的感觉,因此叫似坐非坐。
这样不仅能使上身自然正直,而且能令腰部得到充分放松,整个身体从上到下异常轻松、舒适,从这个角度来讲,站桩是一种锻炼中休息、休息中锻炼的特殊运动,但要注意上领和下坐之间不能硬拉,否则会造成背部肌肉紧张,应注重身体上提和臀部下坐的力度火候。
观大成拳名家站桩练功,真有一种仿佛起云端、身如绳吊系般的居高临下、俯览江山的感觉。长期这样练习,整个人在头部虚领上提的前提下,在似坐非坐的意念诱导下,自然能减轻腰部肌肉的承重压力,舒缓工作中带来的各种腰部病痛由此可见,悬顶对于治疗腰部疾病的实际运用中,不是孤立存在的,
纵观人的一生,其健康状况都是在与地球引力作斗争,人一老,疾病就先从腰部、腿部找上身来;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要注意头部引领向上,身体自然正直,悬顶的健康奥秘就自在其中了。
  三、悬顶对于力由脊发的重要作用  
先说一下力由脊发的运动原理。
现代体育常识告诉我们,人体之所以能产生力量,是因为肌肉的舒伸和收缩功能;
但是,人的脊椎也具备舒伸和收缩功能吗?究其根本,人体脊椎并不能发力,
之所以该部位能够产生力量,是因为人体阴阳两面肌肉的松紧配合所致内家拳认为,就人体躯干部分来说,胸肌、腹肌以及肋部两侧肌肉统称为阴面肌肉;斜方肌、背肌和腰部两侧肌肉统称为阳面肌肉。
拿我们向前发力的动作(具体动作另文详述)来说,蓄力时全身高度放松,发力时力从后脚蹬地而生,节节传导至躯干部分,这时阴面肌肉部分以下腹部所谓的丹田为主导,瞬间极度收缩,阳面肌肉一律高度放松,形成腰部向前适当折叠,这样背部肌肉的力量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传导至手臂及至拳掌;
这就是力由脊发的运动原理然而该原理的形成和运用,离不开站桩功法悬顶的蓄意培养、利用悬硕,能够做到脊椎上下节节松开由于头部的虚领向上,加上周身极度放松;
练功者在年积月累的坚持下,受自身重力向下的影响,其脊椎会不由自主地松开,脊椎骨节与骨节之间处于微微牵拉状态这一方面给脊椎附近肌肉组织注入血液营养,避免了颈椎和腰椎等病患的发生;
另一方面使脊椎骨节之间蕴含松紧弹性,为力由脊发创造良好条件如果没有悬顶,练功者就会力懈如泥,未发力便脊椎内部节节压缩,没有内在弹性;
所打出的拳尽皆上肢屈伸之力,身上力作用不出来。大成拳有句话叫“紧两头,松中间”,意思是不管站桩还是发力,头部上领和两脚下踩,这两头的劲儿不能松懈,需要放松的是中间的身体部分,从中可见悬顶的作用所在。
常常见到有的站桩者,身上松松垮垮,堆在那里,脸上一副惬意的样子,自以为放松到家了,殊不知功夫下得越大,离真正的方向越远。
  四、悬顶是如何启动习者之起伏运动势能的  
什么是势能?河流由高向低垂直倾泻形成瀑布,是势能;大海潮汐、狂风卷浪之类也是势能。
形意拳有一种劲儿,叫翻浪劲,意即操拳发力之际,体内涌动一股惊涛拍岸的力量;无独有偶,大成拳发力也讲究运用力自体内节节相催的波浪之力,拳诀日“力生于脚,通于腰背,达于手指”,通过锻炼形成本能,临战瞬间爆发,反映在实战中即蓄力高、发力低,退步高、上步低。
推本溯源,这是一种起伏运动势能在拳术上的特殊体现。
外行人皆以为,站桩不过是为了打拳时脚下有根;殊不知站桩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长期刻苦的练功,使全身从上到下由里到外彻底松下来,体内不着丝毫拙力。
惟其如此,练功者才能在静态中感受自身重力,在运动中运用重力,功臻发力中节节相催的重力波。
这就需要我们先从站桩的悬顶来做起。
一串堆在地上的铁链子,只有我们把它提起来的时候,才能挥动,起到打击敌人的作用,悬顶的意思也是如此、要想在发力时体内节节贯穿催动;
势如波涛狂涌;就非得在站桩中培养一种上提下松的态势不可时间越久、总的练功积累越长,功效越大一般人临敌,总是降低身形,以求自身重心稳固;
殊不知这样反而限制了其步法移动的灵活性而大成拳家作拳,却表现在身形提领,两手护头,脚下移动异常灵活,这种身形飘忽进退无方的打法,不能不说与平时着意培养站桩之悬顶要领有直接关系。
以往爱好武术的人们总是关注复杂的东西,每天为繁复的拳路而挥汗,或为玄虚的养气行气而冥想;好在有用的东西代不绝传,上述大成拳站桩的悬顶要领,其诸般练法及功效,至少昭示了传统武术还有不容忽视的至简一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