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瑕的话
追星,而且是老师追星,很多读者会认为太搞了,会不会影响教学?影响学生?我想对你说:“NO”!
追星一族,社会大多都以负面呈现,可因为采写花样滑冰世青赛冠军周知方(Vincent Zhou的故事,对他的粉丝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粉丝层次和素养非常高,这些追星族不是沉溺的一族,而是从偶像身上汲取正能量,获得动力。
今天要推荐的这篇文章,同样来自于周知方的粉丝群体,这是一位上海的小学数学教师:徐唱,她将对周知方的了解,对花样滑冰的了解,融入到课堂,寓教于乐,更寓教于视野,于知识,于对运动的热爱。
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追星中的教学,让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果您是老师或者家长,建议您好好阅读这文章,从中会受到启发,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元素帮助孩子成长。当然别忘啦看看这个公告【邀请函】 周知方冰迷线上见面会就在红五月5月23去参加周知方中国粉丝见面会。
花样滑冰比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徐唱
前几日凌晨,意外地看到方方冰迷会组织的线上见面会,太高兴了,马上就提交了报名申请,因为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是方方妥妥的冰迷。
这时我想起我和学生们在课堂上将花滑知识融入课堂一起学习讨论的内容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传递给他本人,若是周知方可以看到或许能从中获得一点力量,如若没有,投递的过程也是我们心情的寄托。
没想到的是,冰迷会和清瑕老师很快给了我回复,说很喜欢我写的文字,将追星的知识渗透在教学工作中,这是他们希望看到正向影响力,也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想要知道我是如何做的,让我说说教学细节,那我就来说几个小案例。
▲徐唱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目前在学校里教授小学数学,同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数学课上,我一直想着紧扣课题,扎实基础,同时也要通过科目的学习丰富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和认识问题的眼界,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我自己经常看花滑比赛,搜集信息的同时,我就发现它可以很好地与我所教学的内容和所学的单元结合。
例如:在四年级的小数加减法中,我就引入了花样滑冰打分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解题。
当时我在班级出示了这张得分表,在进行信息介绍后,提出问题:
花样滑冰打分表
(1)第一个技术动作的最终得分是多少分?大家可以参见图表中加蓝色方框的数据信息,当时学生看到的最终得分是被方框挡住的,大家要自己用加法(15.70+3.12)计算得出;
(2)第三个技术动作的GOE得分是多少?大家可以参见图中加红色方框的部分,学生需要自己算出红色实心方框挡住的数字,也就是说他们要用最终得分3.56减去基本分值3.00,得出0.56分。
这两个例题就很好地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完的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当时班级分为几个组,每个组的同学算不同选手的得分,全部算出后,给他们最后的结果排名,然后我们再对照真实的比赛观看,看是否大家都算对了。我记得当时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有的小组很有策略,知道每个人分配任务,分头计算,这样更有效率。
世青赛花滑金牌得主周知方
还有一次对这张得分表的应用是五年级上学期我们学到平均数单元的时候。小学数学涉及到的平均数是最基本的算术平均数的概念,教材上介绍了公式:平均数=总数➗个数。因为体育比赛中凡是涉及到评委打分的项目往往会要计算平均数得出最后的分数,花样滑冰也不例外。
还是以上表为例,我们的拓展课程,主要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请学生计算Skating Skills的最终得分(可以参见图中加紫色方框的部分),那么学生首先要了解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尽量减少主观意见的影响,往往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算剩下的平均值,也就是这里要去掉一个8.50和7.75,剩下的7个数字加起来除以7,得到最终的8.32;
第二个问题要进阶一点,请参见绿色方框里的内容。问题是被绿色实心方框挡住的评委打分可能是几?那么这个问题的分析需要使用假设法,按照现行规则,如果被挡住的是最高分,那它就会被去掉,同时还要再去掉一个最低分8.00,剩下的七个数字加起来除以7,也就是(8.25+8.50×2+8.75×2+8.00×2)÷7≈8.39(分),比实际的最终得分高,所以被挡住的不会是最高分;
继续假设被挡住的是最低分,那么它也会被去掉,还要再去掉一个最高分8.75,剩下的算平均数,算式是(8.00×3+8.25+8.50×2+8.75)÷7≈8.29(分),和实际得分吻合。
也就是说这位评委给出的一定低于我们看见的其他评委的得分,最后我展示给大家看了2号评委给的是7.50分,所以在最终计算时被去掉了。
教学中不仅可以运用花滑赛场裁判评分表格,同时在课堂上还可以将花滑知识进行其他运用。
今年的三月份我们学到概率与统计单元的时候。这一部分我们的教材里介绍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首先我们了解了事件按照可能性来分类可以分为确定事件(一定发生和一定不发生)和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当时我们用了守株待兔等例子来帮助理解,并肃清误区。
徐唱老师“可能性”教学用班级墙报
后来结合今年三月份的世锦赛,让大家在赛前猜测比赛结果,一开始的时候全班同学都认为过往成绩好的运动员更有可能获得第一名,也就是他们的可能性更大。
这就是大家认识的误区,事实上在短节目开始前,所有的选手可以说站在同一起跑上,拥有同样大小的可能性,因为这次比赛是一次独立事件,不受以前比赛结果的影响;短节目比完,我们核对了一下自己的猜测和实际结果,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我顺势继续提问,接下去的第二场比赛,所有选手获胜的可能性还是一样大吗?这回大家明白了很多,都回答不是,短节目成绩越好的人可能性越大。
我给大家解释了一下,因为赛制的原因,要两场比赛加总分排序,所以第一场的成绩对最终成绩是有影响的,我们还和体操比赛进行了对比。由于进入体操决赛的八位选手只看决赛的成绩决定最后的名次,半决赛只是资格赛,所以他们还是拥有同样的可能性。
这也给我们一点启发,任何比赛,或者说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按照不同的尺度和规则,结果很可能会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不断地改变完善原有的规则,以期优化制度。
赛场上的周知方
我和学生们都爱看周知方的比赛,我们都喜欢他,为他加油,同时也从他的经历中获取能量,无论成败得失,都要学会面对,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方方写过的很多话都激励着我们,勇敢地面对未来的一切。

我记得学期初家长会我给家长们做分享的时候,还说过这张得分表和相关的内容随着学习的深入还能继续发挥作用,比如里面涉及到的系数,加权平均数,以及概率计算等等,我想未来做冰粉的路上,我会用更多的运动知识融入我的教学,希望我在这里可以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启发作用,学习的动力和后劲还要靠大家自己去不断地发掘。
最后还是要说:
方方加油!
VincentZhou周知方冰迷会 http://weibo.com/VincentZhou2000
徐唱老师业余时间弹奏周知方短节目音乐“Vincent Starry Starry Night”
注:本文图片因学校规范保护隐私要求,故对学生或相关图片做了模糊处理,给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原谅。
美国课堂的那些事儿(竞争得从了解开始)
花滑冠军周知方:狭缝中,我们一起向上而生
【邀请函】 周知方冰迷线上见面会就在红五月
海外这批博士助力降噪国内焦虑教育
哪有那么容易,让孩子快乐是种能力
合理期望管理,让父母和孩子同频共振
过度的控制欲,父母必须越过的坎
▲听听清瑕视频号观点
赞同就去关注它
清瑕简介
清瑕:教育作家,中美跨文化教育媒体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专家讲师团成员。美国Global A&C Education CEO,美国天目教育董事。曾任中国少年报社培训中心校长,中央电视台“非常6+1”教育点评嘉宾。曾领衔并参与多个国家级教育课题研究,在中美各地进行数百场专题教育讲座,出版《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爱的马拉松》等六部教育类图书。
从老师到校长,再到教育媒体人,三十余年职业经历,从未离开过教育。如今游历中美。致力于做教育行者,中西合璧育儿理念的研究者、传播者、力图将实用且适用的教育方法,科学且现代的教育理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大家。
03:55
▲清瑕视频为您解析: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复制上面图片可购买作者清瑕独家签名版。
扫二维码即可当当购买清瑕2020年新出版的教育畅销书
谢谢点个“赞、在看”“分享”更多人
赞赏支持奥运行,给周知方买份北京炸酱面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