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衣冠唐制度,礼乐汉群臣。”15世纪时,越南胡朝国王胡季犛曾如此评价中越关系。
1540年,莫登庸亲到中越边境的南关隘迎见明朝使节。图/《安南来威图册》
的确,两国不仅“山川相连,唇齿相依”,“千年北属”时光更是让现在的越南焕发着浓浓的中华“神”韵。
如今走在越南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有我们熟悉的庙观神台,有我们古老的汉字楹联……如果再用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越南庙观的建筑规制不仅与华南地区大同小异,甚至里面供奉的“神”很多都是古代中国人。
受华夏文化的影响,越南民间信仰也是多神崇拜:有自然崇拜,有“人神”崇拜,也有生殖崇拜……道教传入越南后,越南民间信仰在道教思想的滋养下,愈发成熟,尤其是“人神”崇拜。
越南:大叻旧火车站 彰显古老的异国风情
在地缘政治与族群融合的影响下,很多中国人亦成为越南民间信仰中护国安民的“人神”。这些“人神”当中,有的是中原王朝的地方官,有的是中原的大儒,还有的是中国沿海地区破产的农民……这些“神”不仅是中华文明走出国门的引路人,更是给异域他乡带来智慧、带来文明的拓荒者。
雄王后代 “龙的传人”
在古代,同华南其他地区一样,越南不仅气候湿热、降水丰沛,而且森林茂密、瘴气丛生,毒虫猛兽如云,人烟更是罕见。中原人视之为蛮荒之地、化外之境。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中原先民南迁带来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使得这片蛮荒之地开始获得文明的滋养,逐渐走出刀耕火种。为了感恩这些中原先民,当地越南人给他们修祠立庙,奉他们为神,给予他们延绵不断的香火。就连如今越南民族传说中的祖先雄王,也难以脱离中国的影子。
雄王被越南人奉为开国先祖,他的真正事迹在公元10世纪前,无典籍可考,其传说主要来自于《岭南摭怪》《鸿庞传》等。相传雄王是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之后,建立了越南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文郎国。
雄王被越南人奉为开国先祖,他的真正事迹在公元10世纪前,无典籍可考,其传说主要来自于《岭南摭怪》《鸿庞传》等。相传雄王是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之后,建立了越南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文郎国
相传,雄王建国后,带领他的49个兄弟潜心钻研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改良,教导他的子民耕地种稻、造房种树、饲养家畜。偏居一隅的文郎国,日益国富民强。或许由于炎帝、雄王以及中华文化的关系,龙不仅是越南人的主要图腾,越南人也常以“龙的传人”自居。
2001年,越南政府将祭雄王日定为越南民族仅次于国庆的大型节日;2007年公祭雄王日被定为越南法定节假日。
越南——雄王祭祖仪式
越南上下一同祭拜雄王,不仅是一种“喝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更是对雄王保国安民精神的一种传承。
越南“秦始皇”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很多越南人都把古中华的南越国当作越南国统和国史的开端,认为南越开国君主赵陀是带领他们走出刀耕火种、走向文明开化的“秦始皇”。越南陈朝重臣、知名历史学者黎文休曾指出:赵武帝能开拓我越,而自帝其国……为我越倡始帝王之基业。
1437年黎利打败明军、越南获得第二次自立之时,他发表了《平吴大诰》,就提及南越国是缔造越南的祖先:“惟我大越之国……粤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虽强弱时或不同,而豪杰世未尝。”可见,越南陈朝和前黎朝早期都将南越赵佗视为“国祖”,其当时的地位并不亚于神话中的“雄王”。
15世纪下半叶,黎圣宗南灭占城,西侵哀牢,北和大明,在越南南部一带构建了仅次于中原王朝的亚宗藩朝贡圈,真腊等国被迫向越南朝贡。此时越南民族主义高涨,黎圣宗不满意越南第一部官方正史《大越史记》中,中原出身的赵陀居于越南“国祖”地位,于是在1572年下令编撰了《雄王玉谱》,重新定义越南国统的开端。
1437年黎利打败明军、越南获得第二次自立之时,他发表了《平吴大诰》,就提及南越国是缔造越南的祖先
同时,赵佗充分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为越南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他至今在越南民间仍能广受老百姓的尊崇,享受他们世世代代的敬仰。
南交学祖,千年儒神

在中国古代宗藩朝贡体系之中,越南和朝鲜是吸收中华文明最多的两个藩属国。越南更是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下,仿照中原王朝建立了上述自己的亚宗藩朝贡圈。
儒学在越南被称为“儒教”。儒学本身不是一种宗教,但传到越南之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有宗教性的思想学说。从12世纪到16世纪,儒学在越南成了统治者的思想纲领,被当作国教来宣传。
由此,越南民间信仰中也开始出现了儒神。孔子以及一些中原大儒就被尊称为神。孔庙在越南被叫作文庙,孔子和他门下72弟子被供奉其中。每年四季,越南国王都举行祭孔仪式,同时在科举中,中榜者也要去拜孔庙。
越南高台教
后黎朝时期,文庙开始发展到越南各乡镇。文庙同其他民间信仰一样,都有固定祭祀活动,儒学逐渐被宗教化。如今,儒学在越南虽然失去了国教的地位,但越南人仍习惯把儒学叫作儒教,文庙以及一些祭孔活动被适当保存下来。
如今在越南河内的国子监文庙中,一到升学考试的重要时期,参加考试的学生们和他们先辈一样,会来此地烧香,祈求孔子保佑他们金榜题名。
儒学能在越南得到广泛传播,越南能受到“仁义礼智信”千年的熏陶,有一人功不可没,他就是苍梧广信人(今广西梧州)士燮。
士燮于187—226年出任交州(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刺史,为了避免中原战火的波及,士燮武装割据交州。在任内,士燮大兴教育,与前来交州避难的中原学者刘熙、薛综等人一起著书立说,传授中原文化,推广汉字,教授儒学经书等古代经典,使越南社会的民风教化得到跨越式发展
15世纪,越南著名的历史学家吴士连在他的《大越史记全书》中写道:“我国(越南)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岂特施于当时,而有以远及于后代,岂不盛矣哉!”
士燮于187—226年出任交州(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刺史,为了避免中原战火的波及,士燮武装割据交州。在任内,士燮大兴教育,与前来交州避难的中原学者刘熙、薛综等人一起著书立说,传授中原文化,推广汉字,教授儒学经书等古代经典,使越南社会的民风教化得到跨越式发展。
越南人十分感激他,为他立祠供奉,并称之为“士王”。1313年,士燮再被加封“灵武”二字,成为了嘉应善感灵武大王。士燮同时被封为“南交学祖”,是越南儒神体系中的重要一员。每年的正月初五到初七,士王祠都会举行隆重庙会以纪念士燮。由此可见,士燮教化交州的功绩,在越南名垂千古。
背井离乡,他乡成“神”
在越南,除了赵陀、士燮、孔子等声名显赫的中国名士之外,古代中国沿海地区一些农民也享受着越南“人神”的待遇。这些古代中国的农民背井离乡,南下谋生,开荒拓土,为越南南部的开发,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人之中,莫玖的事迹尤为典型。
1671年,广东雷州17岁的少年莫玖,因不满清廷剃发易服等苛政,与族人一同经海南渡到真腊河仙一带。当时,河仙地区可以说是一片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处女地。
大型雷剧《莫玖传奇》成为当地文化届关注的焦点

莫玖带领着一批“义不仕清”的明朝遗民以及真腊、越南的流民,利用华人从中国带来的先进技术,在荒凉的海边开荒种地,艰苦创业。历经20多年,莫玖终于把河仙经营成为人烟辐辏、“华夷杂处”、经济繁荣的港埠,时人称“港口国”,亦称“河仙国”。
1708年,在强敌环伺之下,为了河仙地区的长治久安,莫玖向越南阮主政权上表称臣。莫玖祖孙几代人,在河仙都重视发展经济,拓展对中国、马来半岛、印尼群岛的贸易,使河仙成为东南亚繁荣的港埠,有“小广州”之称,也为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一带的开发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越南统治者感念莫玖开发河仙的功绩,不仅生前对其封候拜将,在其去世后也追封他为上柱国、大都督等,更是在1818年建“鄚玖庙”为其奉祀。
1822年,阮圣祖念莫玖祖孙三代“有功于国”,追封莫玖为树功顺义中等神,儿子莫天赐为达义之神,孙子莫子泩为忠义之神。当地华人尊称莫玖为莫太公。每年逢农历五月初八莫玖诞辰日等重要日子,河仙当地华人以及其他族群,都会为他举行大规模的祭祀缅怀活动。
每年逢农历五月初八莫玖诞辰日等重要日子,河仙当地华人以及其他族群,都会为莫玖举行大规模的祭祀缅怀活动
除了莫玖,同样不服清朝统治的明朝遗“将”、广东吴川人陈上川,也因开发越南南圻一带和传播中华文化,受到当地华人以及土著们的缅怀,并被立庙奉祀。越南阮主政权为了感激陈上川开疆拓土的功劳,对其生前封高官、死后封“上等神”,并让其享春秋二祭。
越南从瘴气丛生的蛮荒之地,发展到文风鼎盛之地,得益于文化输入。当地人世代流传的“信仰”,是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英雄的感恩。
每年在雄王、赵陀、士燮、孔子的诞辰或逝世等的纪念日里,越南人都会为他们举行盛大的祭祀庙会。这些世世代代祭祀香火的传承,不仅表达了越南人对古代中华文明的敬仰和感恩,也寄托了华人对故国故人无处安放的思念。
作者 | 一墨
编辑 | 吴阳煜 [email protected]
排版 | 瑾瑜
看世界杂志新媒体出品
| 往期推荐 |
点击图片即刻探索下一世界
 看世界杂志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带你一起   畅游世界
点击在看,一起看世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