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陆续有人输入“房产税”三个字,以为会关键词回复相关文章。
过去是有,后来我懒得设置,因为公众号内搜索更容易。当然,不少人连搜索都不会。
与此同时,新闻也给你推送“房产税”的相关新闻。
这件事喊了得有十几年不止了。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贾康老师。在新闻中第一次看到“房产税”这三个字时就有专家贾康老师的一系列缜密想法。几年前贾康老师出过车祸,没死。消停了没多久,贾康老师又积极地出来鼓吹房产税。这种信念实在令人钦佩不已。
房产税也没什么可聊的。不需要懂经济学,把房子换成别的商品,想想征税之后是能让更多人买到还是相反。比如对鸡蛋灌饼征税,成本变高,要么提价导致需求减少,要么维持原价,竞争惨烈导致部分商家退出,供给减少。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产业结构和人口流动趋势各不相同,房产税在各地引起的反应也不能一概而论。

税作为一种财富调节和分配手段是值得反复斟酌的。如果说繁荣富强是目的,那么效率应当是前置考虑的。比方说富人税,同样一部分钱,是自上而下的再分配更有效,还是由民间的个体再投资更有效?想想。

至于说是按二套三套,按家庭人均面积,这那的,只是一些执行细节,本质没差。而且以家庭为单位严格锁定房子,出租的房源就会急剧萎缩,房租自然也会变更贵。
房产税喊了很久了,至少有十几年了。很难全面实施。这里既有和土地财政的冲突,还因为缺乏民意基础。另外就算从概念上说也是冲突的,中国房子的产权不是绝对永久的产权,这种基础上征收房产税名不正言不顺。
看过去政策工具箱的工具露出,中国不少地方一直在积极去库存,但是又得紧跟限购政策。这其中也是矛盾的。怎么形容长期以来的一些操作,民间有句俗语叫“按下葫芦起了瓢”。
普通人都是怎么看房产税的,或者期待是什么?房子是很无聊的话题。真要降房价,一切调控都不如增加土地供应来得切实有效。高房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其他投资市场的管制导致人们纷纷把房地产当作一个最稳当的投资产品,大量资金进入又再次推高房价。
主流或者边缘的经济学派都不曾将房子当成例外的商品。房子不例外,遵循供需定律。不少人会从土地资源的有效角度提出房子的特殊。中国的大城市还有无数的空地。也就是说现阶段谈建筑所需土地资源稀缺还言之过早,大城市依然有大量荒地在长草
目前为止的京、沪两个中国最大城市离真正的大城市规模极限(是否存在都不好说)还非常遥远。这里指的是没有人为各种干预的情况下,任其自由发展,城市的规模效应对人才和资源都是极强的吸附力,一圈一圈往外扩,自然成为一个超级城市群。这种情况对土地的利用率也是最高的。
我一直觉得所谓城市规模极限是个伪命题。真实的生活成本足以调节人们的去留。当下大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好比遇到一点困难开始反思一开始的方向,开始没多久就准备退缩,开始限制规模。就算房产税是无法避免的税种,是各国政府的标准操作,是否等到大城市尽可能更多供应土地建更多房子之后再探讨更合适?
如今环保成为全球共识。但很奇怪,人们一提到环保想到的是人烟稀少的大自然意象。其实人群越集中城市越大,地球越环保。不仅仅是空出了更多的土地,有些消失的村落已经全回归大自然了,可以说是百分百的绿化率。环保是一个效率问题,环保的本质是能量和资源的效率。人类祖先四处烧山觅食,一片林子一片林子地烧,污染严重效率低,众多物种在很短的时间内惨遭灭绝。又比如家家烧炭取暖肯定不如集中供暖来得更环保。我们看到大烟囱的排放看见了污染,殊不知,无论畜牧还是屠宰,任何小作坊都远不如大工厂环保。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也兴起过一波郊区热,不少人离开大城市前往山林旷野。但后来很快人们又涌入大城市。这里当然有许多因素,比如油价是一个。但真正的因素依然是生活和工作的便利程度,资源的集中和效率。具体到个人,是机遇。
想在哪生活是个人选择,要说极端情况还真有人去山林隐居。但个人的主观感受很容易影响判断。这就好比你讨厌一个人所以希望对方倒霉,但这不等于现实情况对方会越过越差。希望和判断,是两码事。
每隔一段时间都有“逃离大城市”的话题和文章,快变成月经贴了。类似的念头我的脑子里演练过至少上万次不止了。只是没有一次说服我离开大城市。相比相对没有经济压力的生活,我更无法忍受小城市的乏味。生活已经如此乏味了。
有些人会说,不喜欢热闹,就喜欢安安静静地过着平淡的生活。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越是不喜欢热闹的人越应该住在大城市。有人说这叫“对冲”,也有说这叫“闹中取静”。不知道。反正我在北京这么多年,几乎不参与线下文化活动,人多的地方基本不去,在这个城市就像个幽灵。按照我的生活状态,火星上有根网线似乎也没差。
事实上差别巨大。看起来像幽灵,其实是融入了一个火热的大生活里,越多元越开放越好。大城市正因为生活便利,所以没什么存在感,一旦这种便利被剥夺就知道差别在哪里。多数在大城市里的人状态差不多,回一趟老家住上一个星期就全明白了。
无论是主观感受还是对未来的判断(可能是错的)我都只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如果把大城市视为优质蓝筹股,那么利空消息确实不少,就看是看到价值了,还是感受到了情绪。是熬住,还是离场。
按道理,在本篇文章即将结束之际最好折回“房产税”的话题再聊聊。可以,但没必要。本来就是不相干的两个话题。
多一人学习经济学,繁荣就多一分保障
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派感兴趣并想要进一步学习的读者,本号诚荐“一课经济学”课程项目。
“一课经济学”这个项目的创立,则希望通过市场的方式推广经济学,做中国逻辑最彻底的经济学社区,成为奥地利学派推广的桥头堡。项目创始人张是之先生提出“零基础无数学,你也可以学好经济学”,零基础无数学,并不意味着这是简单好学的,相反它需要很多深刻冷静的思考,需要深入而系统的学习。

针对经济学学习的特点和痛点,“一课经济学”第一季选择了三本书作为经济学的入口:1、张五常的《经济解释》;2、米塞斯的《人的行动》;3、罗斯巴德的《人、经济与国家》。后来又加了一本:4、罗伯特·墨菲《第一本经济学》。
张五常教授虽然师承芝加哥学派,但却不自觉之中运用了许多奥地利学派的方法,也得出了许多相似结论,《经济解释》是其毕生思想之精华,作为芝派当中最接近奥派的一支,正好可以比较两者异同;米塞斯和罗斯巴德则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人的行动》和《人、经济与国家》是他们的代表作,是进入奥地利学派的必读之作;《第一本经济学》 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一课经济学 第一季
学完这四本书,你对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基本上可以说是从入门到精通。但这三本书都不是那么好啃,所以这个课程采取了讲义加音频的形式来讲解,差不多用一年的时间,给你逻辑更彻底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第二季的主打内容,包括精读1、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2、米塞斯《经济科学的最终基础》;3、米塞斯《货币与信用理论》;4、罗斯巴德《自由的伦理》;5、罗伯特·墨菲《第一本经济学》。
一课经济学 第二季
第三季的主打内容,包括精读1、许尔斯曼《货币生产的伦理》;2、米塞斯《理论与历史》;3、查尔斯.科赫的《做大利润》;4、罗斯巴德的《一种新的自由》和大卫·弗里德曼的《自由的机制》。

一课经济学 第三季
第四季的主打内容,包括精读1、巴格斯《通缩之问》;2、赫伯纳《纯时间偏好利息理论》;3、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4、汉斯-赫尔曼·霍普《私有财产的经济学与伦理学》。
一课经济学 第四季
后三季继续采用与第一季相同的学习形式,让你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本人作为课程顾问,也会在学习圈子里提供必要援助,分享知识经验。
一课经济学 超级会员
(价格更优惠!
欢迎本号读者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加入经济学课程——“零基础 无数学 你也可以学好的经济学”,尤其是逻辑彻底,让人折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助你打通经济学思维的任督二脉,享受三观重建的快感。
多一人学习经济学,繁荣就多一分保障
点击 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❷图解奥派、❸名师经济学通识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