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温智梅老师是根基MCS家庭教育高级讲师、爱到底ADHD教练,在家长中颇受欢迎。今天中午12点,她将做客《根基MCS会客厅》,分享性教育的话题。今天的文章,讲述的是她的家庭故事。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已经工作了,女儿刚刚大学毕业,小儿子正在读初一。
前两个孩子,没让我们操什么心。那时候,我们夫妻都在忙事业,孩子基本靠老人和保姆照顾。
稀里糊涂地,两个孩子就长大了。
到了老三,我们想,还是交给保姆吧,毕竟我们都太忙了。
我们对保姆的依赖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有两次,我们夫妻因为要一起去灾区做志愿者和参加国外的培训,就让老三跟着保姆回她湖北的老家“度假”。那时,他才一两岁。
01
孩子麻烦不断,我和妻子出现分歧
我后来常说“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老三到了四五岁,我发现他特别不服管教,经常把我们的话当耳边风。教他一些礼仪规范、生活习惯,都特别困难。
他“活泼、好动、不服管教”,当时我们认为“要加以管教”,而且“大一点就会好了,男孩子顽皮一点也许更有出息”。
上了小学,老师的投诉越来越多——上课讲话(甚至是聊天)、插话、小动作不断;下课和同学追逐打闹;作业漏交或不交。
虽然孩子总被罚站、去德育处“做客”,但在我看来,都是因为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加上,我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在乎,只要过得去就行。
所以,每次去学校沟通的,都是我妻子。
到了四年级上半学期,有一段时间,我妻子一星期被请到学校四五次。
面对孩子惹麻烦日益增多,我和妻子在教育上,出现了分歧:
我开始推崇“严格管教”,孩子犯了错就要惩罚,记住教训;而我妻子认为孩子需要“在爱中管教”,孩子犯了错要好好讲道理。
她常常当着孩子的面阻止我管教孩子。
于是,我认为孩子是被妈妈和保姆宠坏了;而太太认为我太专制,在家里不苟言笑,让孩子压力太大,才表现出坏行为。
比如:关于吃晚餐的事。当时,全家每天唯一能聚在一起做的事,就是吃晚餐。所以,我们都是要等全家人聚齐了才开始吃。
对于餐桌礼仪,我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不允许孩子挑食,每天要求儿子保证一定的食量。
孩子如果做不好或者做不到,我就会在餐桌上直接批评。
其实也不是太粗暴的教训,但每次我一训孩子,我妻子就认为我破坏了难得的一家人聚餐的美好时光。
有时候孩子还没怎么样,我妻子已经委屈得不行。我们经常因此闹的不欢而散。
我心里很纳闷:为什么你就不能支持一下我,帮着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呢?
02
两件事,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那几年,我和我妻子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而且95%以上都是因为管教儿子。
一直到2014年,发生了两件事才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那年春天,我们去香港参加一个夫妻关系建造的营会。
在营会上,有一项是对自己的婚姻进行量表测试和评分。
问卷做完后,指导老师找到我们俩,笑着说:“你们俩是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吗?”
我们互相看了对方的问卷,也有点哭笑不得——我的问卷结果是:婚姻很美满,95分;我妻子的问卷结果是:婚姻在破碎的边缘,60分左右。
那时我终于意识到一点:我妻子对婚姻生活不满意,而我却完全没有意识到给她带来的伤害。
于是,当晚我们就在香港的酒店长谈了一次。我惊讶地发现,所有问题都是由对小儿子的教育分歧引起的。
后来,通过学习,我才知道:我每天在触碰我妻子的情绪按钮——餐桌上训孩子。
这个和原生家庭有关。我妻子小时候,常在餐桌上被训被指责。
小时候,她的内在誓言就是“以后我绝不让我的孩子受这个委屈”。
她可能早就忘了那个内心的誓言,但在餐桌上,孩子被训就是她的情绪按钮。
2014年发生的第二件事,是儿子学校的德育主任(也是我们熟悉的朋友)找我们到学校谈话。
这位主任问我,是否在家对孩子管教很严。我原以为是在表扬我。
结果主任说:“可能就是因为你在家太严格,孩子太压抑,所以他到了学校,才会尽情地释放自己,出现一些行为问题。”
虽然现在看来,那位老师说的不全对,但当时却引起了我的重视。我开始意识到孩子的行为可能真的和我的教育有关。
从那时起,我们夫妻开始更多地关注家庭,关注陪伴孩子。我们达成了一致的几点约定:
1.  不管意见如何有分歧,当着孩子的面,只有一个声音。哪怕有意见,回头讨论。
2.  对于孩子是否需要“棍棒教育”和“惩罚教育”,双方各让一步。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避免体罚。(现在看来这些还是很不妥,但至少当时有进步)
3.  孩子的生活起居开始由我们夫妇亲自照顾,保姆开始不管孩子只管家务。
4.  孩子的吃喝睡觉以外的全部的教育,包括学习、课外运动、辅导作业等开始由我(父亲)全面接手。
其中的第4条,让我在一两年后,发现了孩子可能是ADHD(注意力缺乏多动冲动障碍)。
03
我回家做全职爸爸,孩子休学
后来,我妻子开始到处学习。
有一天,她告诉我她找到了一家根基教育公司,学习了一门课叫《6A亲子教育课程》,是她比较下来最靠谱的教养孩子的课程。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觉得还是她主张的那套“爱与管教的平衡”,没什么新意,因此也没放心上。
我妻子为了让我接受这个课程,费尽了心思。
她告诉我,她要成为6A的讲师,需要有她开讲座的视频作为考评依据,需要我帮她录像。
出于对妻子的尊重,我也欣赏她的努力,就答应了。
因为录像,我不得不全程听完6A课程。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需要“真爱”与“真管”的平衡,了解了6A的核心是“建立关系”。
只有亲密的亲子关系+管教才能带来孩子的顺服,恶劣的亲子关系+管教只能带来叛逆。
之后,我们夫妻开始真正坐下来讨论该如何帮助我们这个“聪明而散漫”的小儿子。
以我自己的医学背景,我想到了孩子的屡教不改,可能不是态度问题和品格问题,而可能是ADHD。
我们也看到,孩子在我严管和高压的家庭政策下,已经开始产生了不自信和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在学校经常受到批评,也造成了和老师之间严重的对立。
我们认为,需要全面调整教育方式和理念,在孩子尚未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我开始全面介入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次早晨送孩子上学坐班车的经历,迫使我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以前,都是我妻子或者保姆送孩子去班车站。我接手孩子教育后,认为每天接送孩子的10多分钟,也是一个和孩子建立关系的机会,于是由我开始接送。
过去妻子也提到过,孩子每次上班车总是不情愿,不愿意去学校。我没在意,认为是孩子在撒娇,也觉得孩子不够坚强。
有一次,我送孩子上班车后,我发现他落寞的表情中突然流下了眼泪。
我开始意识到,孩子也许真的是在学校“遇到了困难”,他开始有一些“焦虑”或者是“受伤的感觉”。上学让他感受到的是“难受”和“不开心”。
这时,由于我已经经过了一定的学习,明白要更关注孩子的心,而不是仅仅在乎他的行为。
于是我和孩子聊天,渐渐了解到,他由于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想做而做不到安静地在课堂学习,知道不该和同学聊天但又无法自控,常常被批评,已经对上学产生了抵触。
不是抵触学习,而是抵触去学校。
我开始不再主观地认为这是他故意为之,而是想办法帮助他避免“总是被批评”。
但那个时候,我还没掌握如何训练和帮助ADHD孩子的方法,所以我也不懂得如何与学校老师沟通。
但我知道不能这样再“维持下去”。我无法改变老师,但我能做自己能做的。
我们夫妇商量下来,权衡利弊,最终决定,我开始全职回家带儿子,把公司转让给朋友经营,家庭的经济开支暂时几年内由我太太来负担。
让孩子暂时从学校休学在家homeschool,先进行行为训练,并减轻孩子在学校体制下的压力。
我们开始践行6A中特别强调的五个一工程:一起学文化,一起做家务,一起做运动,一起游天下,一起做服务。
9个月时间,我和儿子几乎是24小时在一起。
白天我给他上半天文化课,其余时间全部是运动、公益服务、做家务,等等。
机票最便宜时候,我们去国外游历;气候最合适的时候,我们去环青海湖骑行。
我去山区走访孤儿家庭做服务,儿子也和我一起。
家里工作了近10年的保姆,回家带自己孙子去了,家务活我和儿子全分担了。
9个月以后,儿子回到了原来的班级升入5年级,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家长给我的反馈都是“孩子好像变了一个人”。
其实上课讲话,小动作,丢三落四的毛病依然在,一个学期饭卡还是要丢两三回,背默单词和古诗词还是要错好多,但是所有的老师都说孩子的进步特别大。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短板——需要帮助的地方,也意识到了自己具有优势的特长。
6年级时,他还成了班级辩论赛的最佳辩手,学校辩论赛的冠军队成员。
在回归家庭、全职陪伴孩子进行行为训练的几年时间里,我学习了《6A亲子教育》和《MCS家庭教育》,学习了《如何养育ADHD的孩子》的家庭教练的课程,学习了《世界需要父亲》和《好爸爸》课程。并且开始以此为职业。加入了根基家庭支持中心。
04
爸爸们,家庭需要你们
我们能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很短很短。
大儿子17岁即将出国读大学前,在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和他在咖啡馆聊天,我突然意识到:
今后,我和他一起像这样喝咖啡聊天的时间,也许只能以小时来计算了。
果然,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8年了,我和他共同生活的时间一共不到1个月,更别说一起喝茶喝咖啡聊天了。
中国的传统讲的是“养不教父之过”,但又把“相夫教子”当做是母亲的美德。
现代中国父亲的责任似乎都是“养家”,以维持家庭经济生活水平为己任。
男人成功与否都是以事业的成功为评价标准。但是真正的好男人、好丈夫、好父亲的标准是是什么?
现在的各种鸡汤式的口号标准都有,但其实回想一下:
我们自己当年是怎么看我们的父亲的?
我们是否曾经崇拜过我们的父亲?
你和自己的父亲关系是什么样的?
我认为,好男人好丈夫好父亲的标准就是——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你不用试图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当你成为他心目中的英雄,他自会走你所走的路。
我们不能说你从不陪孩子运动、打球,你批评他不爱运动;
你从不陪孩子阅读,你批评他不爱读书;
你每天低头刷屏打游戏,你批评孩子沉迷网络;
你一周和孩子聊天不到一个小时,你说孩子和你没有亲密关系;
你忽略孩子想和你分享他搭完一个乐高作品时的喜悦和希望得到肯定嘉许的目光,却批评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气;
你批评孩子各种拖拉和懒散,却从没问过他“你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你担忧孩子没有学习动力和目标,却从没和孩子谈过你自己的使命和人生目标……
作为丈夫和父亲,我们要意识到男性在家庭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女性所不可替代的。
在6-12岁的儿童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孩子青春期前开始需要社交上的帮助的时候,正是孩子的“第一父亲影响期”,这一阶段父亲对孩子的肯定鼓励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助燃剂。
尤其是我们爱到底家庭支持中心目前最关注的分心多动的孩子,很多父亲不认可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认为孩子大了就会好了,认为孩子只是好动顽皮,不必贴标签;认为是母亲教养方式的问题。
很多这样的认知给母亲造成极大的伤害。
在学校,母亲要面对老师和其他家长的质疑;在家里,除了面对孩子的问题还要忍受丈夫的指责。
所以,在我们接待的很多A娃家庭中,夫妻关系的张力极大。就如几年前我的家庭一般。
今天我在这里,以一位父亲,一位丈夫,一个男人的身份,呼吁所有的父亲们:
担负起我们应有的家庭教育的责任——每天至少有30分钟和孩子交流的时间;每周至少有一个小时陪孩子运动的时间;每周至少有一个小时陪孩子游戏的时间。
去和孩子聊他的优势,聊他需要帮助的地方。告诉你的妻子和你的孩子,你爱他们。
让我们一起来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享受我们的父母时光。
点击“在看”
MCS-使命·品格·服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