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华源及市发改委、市科委、市交通委、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相关情况。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形成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三年来,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上海市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携手苏浙皖各扬所长、协同发力,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高位部署、高位推动,不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全面提速、各项任务全面提质、各方主体全面参与,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年间,三省一市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共同组织实施《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长三角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创新引领的区域产业及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由2018年的24.1%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4.5%,对全国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
“协同创新长三角”快马加鞭
在协同创新机制方面科技部与三省一市在上海共同设立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统筹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在创新策源方面上海建成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联动三省探索以“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取得许多突破性成果。
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在上海张江实体化运作,将打造长三角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枢纽。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长三角地区设立了19个分中心网络,在长三角地区撮合达成技术交易22.5亿元。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中芯、华虹、格科微等龙头企业在南京、无锡、绍兴、宁波、嘉兴等地实现跨域布局。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推动组建了9个产业链联盟,联合开展长三角重点产业链协同研究,积极推进跨区域产业链供需对接、标准统一和政策协同。
在创新环境方面,共同搭建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大型科学仪器36959台(套),切实提高了科学仪器利用效率,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
“开放活力长三角”奋楫扬帆
在协同对外开放方面,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分解的29项政策措施已落地23项,一批推动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促进金融与贸易深度融合、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加快释放政策红利,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市域铁路嘉闵线等一批项目实现开工,将进一步提升“大虹桥”作为长三角交通门户的枢纽功能。
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出台《上海市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行动方案》,成立市推进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工作组,积极落实各项任务举措。如,浦东立法授权正式落地,为引领区建设构建强大法治保障。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亮点频现。总体方案分解的78项任务,大部分已完成,基本形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框架。全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商业理财公司、首家外商独资金融科技公司落户,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户、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试点。设立全国唯一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国内首单径予提发货等创新业务相继落地。
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共同启用“310”号段的长三角标准一体化编号,联合制定《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接收设施配置规范》等10项长三角区域统一地方标准。协同推进“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累计培育“放心消费单位”达50余万家。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持续推进。上交所在长三角区域布局32个上市服务基地及工作站,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顺利推进。截至9月底,长三角三省一市已挂牌上市企业160家,占全国比重47%。
“联通便捷长三角”日新月异
在交通领域,沪苏通铁路一期等铁路项目建成通车,沪苏湖铁路等铁路项目加快推进,长三角高铁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第一批涉及上海的9条省际断头路7条已建成通车、2条正在加快建设,上海已开设沪苏、沪浙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29条。芜湖、南京、江阴、苏州等主要港口实现至洋山深水港的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在能源领域,浙沪联络线一期、如东—崇明天然气过江管道、上海LNG接收站一期储罐扩建等天然气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过江通道等重大电力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有效提高华东电网内部电力交换能力、接纳区外电力能力和电网稳定水平。
在信息化领域,推进5G网络长三角率先布局和先行先试,累计建成5G基站22.1万个,占全国总量的26.9%,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示范超1000个。
“绿色美丽长三角”深入推进
在合作机制创新方面在长三角区域大气、水污染防治两个协作小组的基础上,成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全方位的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联合发布大气超级站、设备泄露检测等2项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标准,在国内首次打通区域地方标准发布的路径。健全长三角打击非法捕捞联合执法机制,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稳步推进。
在污染协同防治方面,连续完成三轮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落实区域“三油并轨”,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低硫油措施,提前实施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联动实施吴淞江整治、太浦河疏浚、淀山湖综合整治等治理工程,加强上下游联动、供排水治理、防汛抗洪合作。率先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机制,联合制定第一批省级固废危废利用处置“白名单”。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推进“双碳”协同行动,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崇明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园区成为我国首个碳中和园区。  
“幸福和谐长三角”成效显著
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方面,牵头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异地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目前已实现全域互联互通,截至今年9月底,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超593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5.5亿元。119个政务服务事项已经实现在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开通567个专窗办理点,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3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轨道交通“一码通行”广受好评,人民群众跨区域生活工作更加便利、舒心。
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联合发布71家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提供更多异地养老新选择;联合发布长三角区域房车、养生、体育、会展四个专项旅游产品40个,长三角“高铁+”旅游产品线路等66条。
在机制协同方面,推动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7+5+6”项协同机制,筑起疫情联防联控的共同防线,搭好复工复产的协同平台,推进公共卫生常态化合作。
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硕果累累
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的建设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新”:
一是制度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两年来,示范区出台了73项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去特殊化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打破行政壁垒和政策樊篱、促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制度新供给。
二是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围绕“一厅三片”重点区域和互联互通、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四个重点领域,全力推动水乡客厅、华为研发中心、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重大项目。
三是体制机制不断产生新成效。形成了“机构法定、业界共治、市场运作”的新型跨域治理模式,持续深化理事会—执委会工作机制,建立了开发者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已从成立时的12家扩围至41家。在各方通力合作下,示范区建设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新热土、聚能聚力的强磁场
立足新起点,上海市将继续与苏浙皖三省一道,始终保持全力落实国家战略的高度自觉,加快推动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更好发挥长三角作为全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不断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引向深入。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率先实现大分工、畅通大循环、推动大发展,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支撑和引领示范作用。
1.沪苏湖铁路项目开工建设
2.省际公路通达能力明显提升
3.省际毗邻地区公交客运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4.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加速度
5.水上长三角建设深入推进
6.区域民航协同发展规划顺利推进
7.建立治超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8.长三角车生活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一期试运行
9.《上海浦东综合交通枢纽专项规划》获批
10.三省一市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在沪异地开评标
11.长三角抽水蓄能电站容量分配机制取得新突破

12.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两大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
13.加快重大油气管道设施建设
14.加快重点LNG接收站建设
15.加快区域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16.长三角城市配电网实现跨省互联互通
17.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18.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新能源设施建设
19.长三角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20.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速建设
21.发力高标准“数字新基建”
22.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启动建设,编制完成《长三角地区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建设导则》
23.强化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领导机制
24.共同组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5.长三角共建科创协同“一张网”
26.积极探索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
27.联合组织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等创新品牌活动
28.推行“揭榜挂帅”方式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29.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
30.推进上海张江与合肥“两心共创”
31.建设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成立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联盟
32.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
33.大科学设施群建设有序推进,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1个
34.紧抓大科学计划
35.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深化长三角地区合作模式
36.成立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
37.龙头企业加快区域一体化布局
38.加快一批省际合作载体发展
39.健全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
40.打赢长三角区域蓝天保卫战
41.推动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42.开展港口码头船舶污染排放治理
43.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44.长江“十年禁渔”
45.完成长三角区域预测预报平台二期平台建设
46.苏沪共推长江口北支湿地和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
47.六市签署《共建宁杭生态经济带行动倡议》
48.印发《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实施方案》
49.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
50.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水安全保障规划》
51.2020年, 41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1.4%
52.2020年,33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III类及以上比例达91.3%,较2015年上升25个百分点
53.长三角“一网通办”刷新政务服务新速度

54.共同打造“健康长三角”
55.41个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
56.挂牌首批53家长三角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
57.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成立
58.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营
59.警务一体化,构建长三角公共安全“铜墙铁壁”
60.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新模式
61.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
62.区域社会保险进一步互联互通
63.探索推进长三角区域卫生监督执法一体化
64.推动健康信息互联互通
65.共编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指导性文件
66.文化旅游合力带来魅力
67.挖掘资源、协同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68.联合推出“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
69.举办首届长三角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
70.开展跨区域联合应急演练
71.长三角老年人乘上“一体化”快车
72.深化长三角口岸通关一体化合作

73.开展“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
74.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
75.在沪金融机构积极发挥总部优势
76.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积极构建长三角一体化服务网络,为长三角科创企业提供上市服务
77.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平台“信用长三角”投入使用
78.设立首个长三角产业安全监测工作站,发布了《2020年长三角产业安全监测年报》
79.签署落实《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建成长三角市场主体数据分析平台
80.共同打造国内首个产业计量测试共享服务垂直平台——产业计量云(长三角)平台
81.深化长三角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试点,建立长三角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团体标准
82.上海海关、南京海关加强协作,探索以企业集团为单元的一体化保税监管改革
83.推进长三角区域海关风控部门创新布控查验协同机制
84.探索推动长三角标准一体化建设
85.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发布第一批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建设项目20个
86.深化长三角计量合作
87.建立健全长三角市场监管长三角执法联动机制,印发《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联动执法实施办法》
88.三省一市人民银行建立“长三角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89.印发实施《金融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方案》
90.三省一市商务部门联合签署《长三角地区协同做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保障工作合作协议》
91.签订《长三角中欧班列合作框架协议》,开通区域首条跨境电商中欧班列
92.共同推动“网购(订餐)大家评”行动
93.信用长三角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共享严重失信主体名单,集中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
94. 共同签署《长三角科创板企业金融服务一体化合作协议》
95.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
96.临港新片区围绕政策制度创新、特殊功能打造、现代化新城建设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97.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落实国家战略的又一重要承载
98.高水平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99.省际毗邻地区加强合作
10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
10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
102.成立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
103.强化都市圈合作,发挥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
104.长三角乡村振兴加快推进
105.加快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
106.三省一市人大加强合作,强化立法协同

107.三省一市政协完善合作机制,强化民主监督
108.探索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干部培养交流机制
109.社会各界积极踊跃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110.建立长三角纪检监察工作协作机制
111.长三角三省一市政法系统建立健全政法系统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新机制
112.上海市主流媒体积极开展长三角报道
113.三省一市统战部门组织党外人士为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建言献策
114.建立长三角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
115.四地检察院联合设立长三角区域检察协作办公室
116.上海市检察院,密切与苏浙皖检察机关交流互动
117.印发《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措施》
118.共同签署《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司法协作框架协议》
119.创新“协作+管辖”公益诉讼办案新模式
120.联合组建国内外首个跨区域行政复议委员会
121.组建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
122.深化长三角律师行业合作
123.强化一体化发展统计保障
124.强化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
编辑:吴维嘉、刘旻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