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深潜atom第294篇原创作品

2020年,基因测序行业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全世界居民几乎都被完成了基因检测的科普。在资本市场,基因科技企业也备受关注,多个企业登陆股市或完成大额融资。
核酸检测试剂盒提供方圣湘生物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圣湘生物在2020年创下净利润暴增6528%的奇迹,且在启动上市程序后177天内快速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抗疫第一股”。
但过度依赖单一业务的圣湘生物,在后疫情时代发展愈发困难。虽然在最近两年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但是短时间内仍难见效,圣湘生物市值也下跌了四分之一。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圣湘生物则押宝资本,通过投资的方式快速补齐产品能力的不足。
不过,圣湘生物耗费股民超过20亿的资金,却投资了两个曾经陷入舆论风波的企业,这样的投资能否有效依然让人质疑。
01
新冠利好已见顶,
仍无可替代产品
2020年1月28日,疫情爆发后不久,圣湘生物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核酸检测盒获批上市,掀起了圣湘生物的开挂之路。
产研机构的合作,保证了试剂盒的可靠性、转化和产能。2020年4-6月,圣湘生物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对第三方检测中心的销售收入占境内销售的比重为44.61%。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定,圣湘生物试剂盒陆续走入海外市场,境外市场销售占比逐步提高,2020年4月、5月和6月分别达56.28%、51.30%和67.28%,至2020年6月30日已完成境外发货1380.24万人份。
受益于疫情,2020年1-6月圣湘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159.3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2亿元,同比增长14687.20%。在新冠利好下,圣湘生物营收和利润快速增加,并且在短短177天内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抗疫第一股”。首日收盘价为116.06元,市值为464.24亿元,较发行价上涨129.91%。
△敲钟仪式
疫情对检测行业的影响基本上是不可复制的,随着国内疫情进入动态清零常态化,需求会明显减小,疫苗的普及也大大打击了检测制剂盒的市场空间。虽然近日,疫情再次有复苏迹象,但是成熟的防疫体系也很难再次出现大规模核酸检测行为。深潜atom读者小王反应,现在的核酸检测机构已经不似以往,采取最低成本的检测行为。在朝阳的某个检测站内,仅有一位工作人员,完成一组5个人的检测行为要消耗十分钟左右。
这意味着,圣湘生物不得不挖掘其他增长点。虽然押宝精准医疗,但是圣湘生物并未能像其他基因科技企业一样财大气粗。上市之前,成立十几年的圣湘生物仅完成两轮融资,一笔5亿,一笔7700万美元,合计仅11亿左右。甚至曾经在2011年陷入了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案件,圣湘生物的原股东李迟康以其关联公司博雅眼科医院、翔宇食品等公司的名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数亿,因无力承担,圣湘生物承担了担保责任,需要承担1.17亿人民币的债务,或多或少影响了了圣湘生物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2008年成立以来,圣湘生物自主研发了病毒性肝炎、生殖感染与遗传、儿科感染、呼吸道感染、核酸血液筛查、自动化仪器等优势产线,并进一步向肿瘤早筛、肿瘤个体化用药、慢病管理、公共卫生、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服务等领域拓展,开发了性能优良的产品300余种,可提供各类优质检测服务2200余项。
△产品服务
圣湘生物2017年、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2.25亿元、3亿元、3.6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65万元、676万元、3947.85万元,在营收结构上,试剂销售占比较高,分别为57.96%、66.81%和70.17%,产品虽多转化却不理想
在深潜atom看来,产品转化不理想的很大原因在于产品杂而不精。2017年至2019年,圣湘生物的营销费用分别为0.70亿元、1亿元和1.2亿元,而研发费用仅为0.28亿元、0.36亿元和0.39亿元,仅仅花费如此少的钱,产品的实用性可想而知。
02
后疫情时代,
靠资本运作打破产品短板?
完成了20亿资金的募集后,圣湘生物终于短暂性的告别了资金压力。这部分资金也能够为其后续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基础保证。2020年,圣湘生物研发投入也持续加强,研发费用达到8277万元,同比增长112.48%。2020年新增产品注册准入100个,其中国外注册准入就有90个。2021年以来,圣湘生物又引进了多名国际化高端人才,且不乏营销业绩倍增或卓越管理升级的成功案例。
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1.63亿元,同比增长191.01%;净利润约6.22亿元,同比增长222.21%。尽管圣湘生物的财务报表很优秀,但碍于核酸检测试剂占比高达76.6%,资本依然不看好圣湘生物疫情检测产品和布局。截至发稿日,圣湘生物股票下跌至84.38元,总市值337.52亿,相比较上市首日减少近127亿。
△圣湘生物股价
其他产品无亮点,圣湘生物需要新的想象力,以获得资本市场的重新认可。圣湘生物并非将精力停留在拳头产品的打造,而是走上了资本运作的道路,希望通过收购完成实现自己的IVD(体外诊断产品)之梦。在全链条完成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首先,2021年5月,圣湘生物发布公告,筹划以19.50亿元收购格力地产持有的科华生物18.63%股权。科华生物的优势领域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拥有完整医疗诊断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7月16日,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渠道合作、创新协作及资本合作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双方各自产业链延伸与渠道建设,打造IVD航母,共同为世界提供体外诊断“中国方案”。
其次,圣湘生物瞄准了基因测序行业的上游。2021年6月21日,圣湘生物宣布拟通过股权转让、认缴新增注册资本的方式,以合计2.55亿元取得真迈生物14.77%的股权。真迈生物是专注于基因测序产业上游设备和试剂的研发制造,在包括荧光检测、核酸修饰、染料合成、酶突变、表面化学工艺等关键技术上均取得了200余项国内外知识产权。真迈生物也是国内首个获得欧盟 CE 认证的国产单分子测序仪的企业。
目前,圣湘生物虽然有仪器设备,且在2020年占据了全年营收的13.7%。收购完成后,圣湘生物将成为真迈生物的第二大股东,并且将会丰富公司在上游的产品。在圣湘生物的高层中,现任副总经理和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荣获“中国体外诊断产业领军人物”称号的范旭曾经在科华生物任职,是否和此次合作是否有关,尚未知。
让人好奇的是,在圣湘生物计划投资的两个企业,涉及资金超过20亿,股民的钱被大方的拿了出来,然则两家企业都曾陷入过舆论风波。比如,2018年瀚海基因卷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陷入舆论风波,2019年8月公司改名为深圳真迈;2021年7月13日,科华生物发布重大仲裁公告,科华生物曾经收购2家企业4名员工申请仲裁,要求科华生物执行105亿的剩余股权投资转让款。
医疗本就是严谨的行业,产品很难快速成型一蹴而就,特别是基因产品依然处于发展阶段,需要一步一个脚印。通过资本方式,虽然可以快速弥补不足,但是不可控性更高。互联网时代,无数的企业楼起楼落,希望圣湘生物可以更好的利用好股民的资金。
来来来,媒体专访、行业沟通
快来扫码撩我
往期阅读推荐
本文系原创作品
商务合作请联系:shenqianatom
已入驻平台:头条号、搜狐号、百家号、虎嗅、企鹅号、大风号、新浪看点、知乎、创业邦、一点号、雪球、大鱼号、ZAKER、趣头条、南财号等

点个“在看”吧谢谢
新的规则,及时看推文要给公号星标
别忘了星标一下~不然就错过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