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91年1月4日,来自湖北武汉的小姑娘伏明霞创造了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才12岁零4个多月的伏明霞,获得了女子10米跳台自选动作的冠军。
由此,她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全世界年龄最小的世界冠军。

其实,在那届世锦赛上出名的不仅仅是伏明霞一名中国女运动员。21岁的中国女子游泳运动员林莉一人夺得女子400米混合泳和200米个人混合泳两枚金牌,成为了中国游泳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而20岁的钱红和19岁的庄泳分别在女子100米蝶泳、50米自由泳决赛中还各拿一金。
尽管中国游泳的“五朵金花”要到一年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才会一鸣惊人,但1991年无疑是她们蓄势待发的一年——当然那时候的她们也不会知道,等待她们的不仅会有大家的鲜花和掌声,也会有别人的质疑和愤懑。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站在跳水台上的伏明霞。她在这届奥运会上成为了整个奥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冠军。
1991年,中国足球第一次出现在了“世界杯”的顶级赛场上,不过是女足——第一届女足世界杯在广州拉开帷幕。
那时候的中国队里,有个17岁的上海小姑娘,在小组赛第二轮对阵丹麦队的比赛中打进一球,让人眼前一亮。只是那一届世界杯中国女足止步八强,那个叫孙雯的17岁小姑娘要再等八年,才会获得世界杯“最佳射手”的头衔,而她和她的姐妹们到那时候才会因为世界杯亚军的成绩,被中国人称为“铿锵玫瑰”。
1991年的中国体育迷关心的不仅仅是足球,也有篮球。这一年,在美国的NBA,有一支叫芝加哥公牛的球队,建队以来第一次捧起了总冠军奖杯。有一个叫迈克尔·乔丹的28岁小伙,成为中国最早一批NBA球迷心目中的偶像。
但那一年中国的体育迷最关心的,还是本国的体育。他们发现,那一年的中国体育界,巾帼全面压倒须眉。
那一年的10月,全中国的体育迷都在关注一项叫“国际象棋”的运动。尽管很多人连基本的规则都没弄明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每天都通过报纸和电视,疯狂地为21岁的北京姑娘谢军呐喊助威——她正在挑战的是世界冠军、格鲁吉亚棋手齐布尔达尼泽。
最终,谢军以4胜2负9和积8.5分的成绩,一举掀翻了占据“棋后”宝座长达13年的齐布尔达尼泽,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也是国际象棋史上第一位欧洲以外的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

谢军和齐布尔达尼泽在对弈中
不过在1991年,无论是跳水、游泳、足球还是国际象棋,全中国老百姓最关注的体育方面话题热度,是不可能超过这一个的:
在这一年的12月4日,在瑞士的洛桑,中国奥委会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一份申请书:
申请承办2000年奥运会。
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全中国人民都开始进入一种空前的期盼和憧憬之中。
2
申办奥运,是要有国力做支撑的。
1991年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一号统计报告表示,1990年经济形势有严峻的一面,主要问题是“产成品积压增多、经济效益下降,财政困难加剧,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到了年底,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实现利润下降67%,亏损总额已高达310亿元。
再把目光缩小一些,放到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1991年,美国《财富》杂志副总编小理查德·科克伦来到了上海,说了自己的印象:
“只有一家接待外国人的饭店,只有大约100辆汽车,而且没有一栋摩天大楼。”
而另一个刚刚从东京来到上海的美国人的言论似乎更有些扎心:
“看上去日本结束二战已经50年了,可是上海好像是昨天才结束战争。”
在《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写的《变化》一书中,第一部是记录1990年到1991年的那段中国历史,他给这部分取名叫做:“谷底”。
1990年代的上海南京路,那时候还没有改成步行街
而蓬勃兴起的国内商品经济,也在1991年碰到了一些积累已久的问题。以至于在这一年3月15日晚上8点播出的一场晚会,成为了全国的焦点,也开创了一个时代。

这场名叫“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的晚会,在央视2套播出,有唱歌,有舞蹈,有相声,但与其他晚会不同的是:晚会现场设了10多部热线电话,可以接受消费者的投诉。
这种前所未有的形式,让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眼前一亮,而当晚的焦点,就是现场的那十几部热线电话——全程都被打爆了。打不进电话的观众,抱着各种假冒伪劣的商品直接堵到了央视大门。一位退休的老干部更是搬来了一台劣质洗衣机。
在中国老百姓饱受假冒伪劣商品困扰的1991年,这场晚会后来改名叫“315晚会”。

在这样的氛围中,当时的国内媒体报道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这样的比喻:
“经济特区”是“和平演变的温床”,“股份制改革试点”是“私有化潜行”,“企业承包”是“瓦解公有制经济”,而“引进外资”更是被称为“甘愿做外国资产阶级的附庸”。
在1991年,如何“预防和平演变”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但不知为何,“改革开放”被悄悄腾挪到了对立面。
在1991年2月15日,也就是辛未羊年的正月初一,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头版半版刊登邓小平与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迎新春的新闻报道和大幅照片,下半版加框出现了一篇大文章:《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
这篇文章开头这样写道:
“亲爱的读者,当我们称颂“三羊开泰”之际,当我们互祝吉祥如意之时,您是否想到,我们正处在一个意味深长的历史交替点上?”
文章的作者署名,是“皇甫平”。
正如后人所知,这篇文章连同后面的三篇文章,拉开了一场震动全国的大讨论:

中国的经济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

在这场大讨论中,各路媒体纷纷下场,一本叫《当代思潮》杂志提出的观点引起相当一部分人的共鸣:
“有人确实把改革开放引向了资本主义的邪路。”
而当时支持《解放日报》的新华社《半月谈》提出,对“改革开放”,不能任意提出“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半月谈》因此受到了其他一些中央媒体的批判。
尽管这场大讨论的结果要到1992年上半年才慢慢浮出水面,但在1991年,上海发生了两件事,似乎可以提供一些细节作为参考。
11月2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鹏专程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目睹了交易所里的热闹场景之后,他挥毫写下了这样一行字:
“证券交易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而就在2天前,横跨上海黄浦江的第一座特大型斜拉桥——南浦大桥正式竣工。
以前饱受过江不便之苦的上海市民,终于在隧道和轮渡这两个过江方式之外有了第三个选择,不少市民由衷赞叹:
“这下真的是天堑变通途了!”
上海南浦大桥
在大桥的主塔正上方最醒目位置,是“南浦大桥”四个书法题字,笔力强韧,破阵摧坚。

题字的人,是邓小平。
3
在1991年,让党和国家领导人忧心的事,还不止是经济。
自5月开始,一场特大洪涝灾害席卷华东,全国共3.6亿亩农作物遭灾,绝收4827万亩,因灾死亡511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79亿元人民币。
就在这一年的11月,香港上映了一部史无前例的电影:《豪门夜宴》。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徐克,编剧是王晶,演员阵容汇聚了当时香港几乎能叫得出名字的所有当红演员:张国荣、张曼玉、刘德华、梁朝伟、刘嘉玲、周星驰、王祖贤、梁家辉……
这部电影只用了四天四夜就拍摄完成,质量可想而知,但这部电影之所以堪称绝无仅有,是因为100多位电影明星都是0片酬出演的,因为剧组将所有的电影票房——2000万元港币——连同自己的捐款,全都捐给了大陆的华东水灾。
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截止1991年12月31日,共收到境内外捐款25亿多元,其中香港就捐了4.7亿元,台湾和澳门也捐赠了2.2亿元,港澳台同胞的捐款占到了全部捐款的27.8%。
1991年《豪门夜宴》的电影海报
对港台娱乐圈而言,1991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这一年,之前已经初露王者之相的周星驰彻底奠定了自己“喜剧之王”的地位,他出演的《逃学威龙》以4382万港元的成绩成为香港年度票房冠军,而他当年的另两部作品《整蛊专家》和《赌侠2》票房是3136万港元和3186万港元,同样让人望尘莫及。自此之后,“双周一成”(周星驰、周润发和成龙)的名号开始流传江湖。
这一年,一直在苦苦寻找自己角色定位的李连杰终于遇到了一部足以树立个人IP形象的电影:《黄飞鸿之壮志凌云》。导演徐克眼光精准地选择了李连杰,而李连杰没有让他失望:静则儒雅英气,动则赏心悦目,几代人心目中的“黄飞鸿”形象就此奠定。

在这一年,“小虎队”推出了第五张专辑《爱》,在台湾地区一周的销量就超过了15万张,两周在亚洲销售了200万张。其中的主打曲《爱》以及《蝴蝶飞呀》,很多现在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大陆人都依旧会哼唱。

在这一年,Byond推出了第二张专辑《光辉岁月》。这支同样影响过大陆整整一代年轻人的摇滚乐队,在这一年的年末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正式进军日本乐坛,并将演艺重心转到日本。

这一年,有两部后来在大陆引起轰动的电视剧问世了。
其中一部可能现在有很多人只有依稀印象了,那就是台湾地区出品的电视剧《家有仙妻》。这部电视剧后来在大陆上映时一度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但如今很多人可能已经记不起女主角的名字。不过借助互联网短视频的传播,那首经典的片尾曲《失恋阵线联盟》如今却依旧经久不衰,人人哼唱。
另一部,现在依旧是大陆很多已步入中年的男女心目中的爱情精神图腾:由日本富士电视台在1月7日推出的《东京爱情故事》。
铃木保奈美饰演的赤名莉香成为了几代人心目中永远的经典,她那个灿烂的笑脸,一直让人铭记在心,而那首主题曲《突如其来的爱情》,一旦前奏响起,至今依旧能让很多人怦然心动。

正如歌词所唱的那样:
“何から伝えればいいのか ,分(わ)からないまま时は流(なが)れて
(不知该从何说起, 时间在悄无声息地流逝)。”
4
1991年,大陆有一部战争巨作上映:《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这部“解放战争三部曲”的“头炮”连同后面两部,直到现在还被引为国内战争片的经典之作。而就在这部电影上映前,有一位重要的当事人和参与者逝世了,他就是原国民党陆军中将郑洞国。

在1948年10月21日的那个凌晨,率军死守长春半年之久的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兼吉林省主席郑洞国,在长春中央银行大楼的最后据点陷入绝望,在准备自杀之际被直属部队挟持,放下武器投诚。
新中国成立后,郑洞国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和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在晚年,他发表的最多的讲话,是向台湾方面喊话,希望海峡两岸能早日和平统一。
1991年,去世的不只有一位将军。

这一年的9月17日,共和国的开国上将宋时轮与世长辞,享年84岁。宋时轮戎马一生,历经大小百场战役,必然会有无数难忘的回忆,而在这其中,应该会有那一幕幕冰天雪地的场景。
1952年11月,司令员宋时轮率领齐装满员的九兵团开赴朝鲜,在零下30摄氏度气温的长津湖地区,与战功显赫、装备一流的美国第十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冰雪一战,多少英魂。

2021年,电影《长津湖》终于上映,全国影院上座率爆棚,而很多人买票入场,流泪致敬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那一段几乎曾被遗忘的历史。
但电影镜头不会拍到的是,在1952年9兵团回国整休的时候,宋时轮曾在鸭绿江边朝着长津湖方向脱帽,弯腰,鞠躬,泪流满面。
最著名的一张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照片
军人见惯了战场上的生死,对生命有自己的理解,而有些人则会用另一种方式决定自己的生命如何终结。
这一年的1月4日,一位著名的台湾女作家在医院手术后,被护士发现在厕所里自缢身亡,使用的自杀工具是尼龙袜。
这位作家叫三毛,与大陆漫画家张乐平的一部著名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名。她一生留下过许多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句子,有些“名言”至今仍被青年男女知晓并传播,比如“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而有些句子,则知道的人并不多。
比如她曾经说过:
“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
她的这句话如今对后人依旧还是有警示作用:分不清梦想和理想,结局往往是令人唏嘘的。

对于1991年的中国人而言,最大的自杀新闻绝非是三毛。

在这一年的6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消息称,一个曾经全中国人都熟悉的女人在保外就医期选择了自杀。
事实上,这场自杀发生在5月14日。日子是被这个女人精心挑选过的,因为在1966年5月14日,她走马上任,成为中央文革小组的第一副组长,正式进入了中共中央的权力核心。

女人的名字,叫江青。

5
历史不会终结,历史只会见证终结。
1991年9月17日,朝鲜和韩国双双加入了联合国。这两个在半岛上对峙了近半个世纪的国家,尽管并没有结束互相宣战的状态,但在国际形势发生新变化的大环境下,都选择了先顺应时代潮流。
寻求和解和统一的不仅是国家和国家之间,还有国家和地区之间。
在这一年的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福建部队发言人奉命宣布:设在厦门沿海地区的有线广播站和所属各站,一律停止向驻金门等岛屿的国民党官兵的广播喊话。

设在厦门大嶝岛上的超大军用喇叭,由此也结束了38年的喊话任务,成为了之后的一个游客景点。 
曾经用来对台喊话的厦门军用大喇叭
但用喇叭喊话的历史虽然结束了,用其他媒介传话的方式不会改变。这一年的10月1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发表讲话,针对才成立五年的台湾民进党宣称要建立“台湾共和国”一事,指出对于少数“台独”分子的分裂国家的活动,中国政府不会坐视。
很多时候,历史的终结不会只用和平的方式。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冷战期间最后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海湾战争就此爆发。
这是场结局不让人意外,但过程让全世界震惊的战争:
拥有120万常备军队、号称“中东第一军事强国”的伊拉克,居然只抵抗了40多天就全线崩溃。除去遭受空中打击外,伊拉克部队地面防御作战坚持的全部时长居然不是以“天”为单位计算,而是以“小时”来计算——只坚持了100个小时。
在40多天的战斗中,伊拉克军队阵亡2.5万人,伤亡超过10万人,而多国部队的阵亡人数只有200多人,一共伤亡4000多人,其中有近3000人是非战斗受伤,100多人是非战斗阵亡。
这场凸显空中力量、电子技术和各种高科技的战争,让全世界对“现代化战争”的认知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也深深震动了中国军界,中国的军队建设从那一刻起开始真正地往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力。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F15-E战斗轰炸机正在沙特的空军基地集结
当然,受震动最大的肯定不是中国,而是两个“超级大国”中的另一个:苏联。
1991年5月17日,应邀访问苏联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在克林姆林宫发表了一篇谈话,题目为《走向21世纪的中国》——然而在那个时候又有多少人会想到,“苏联”这个名词已经不会出现在21世纪了。
3个月后,震惊世界的苏联“8·19事变”爆发。仅仅3天之后,这场试图挽回苏联分裂的政变就宣告失败。8月23日,在叶利钦的要求下,戈尔巴乔夫最终签字同意下令查封苏联共产党各级机关。
随后,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克鲁齐纳跳楼自杀,曾任苏军总参谋长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在办公室上吊自杀。苏共领导人有的被逮捕,有的自杀,大批的苏联共产党党员员干部失业。几天之内,执政74年,尚 拥有15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烟消云散。
自杀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在留下的遗书中写道:
“当祖国即将灭亡,我生命的全部意义遭到毁灭时,我无法再活下去,我的年龄和所走过的生命历程给我权利去死,我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了。……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迟早要有人对苏联的分裂负责。”
阿赫罗梅耶夫元帅的预言并没有错,仅仅四个月之后,在西方传统的圣诞节那一天,原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这个曾经庞大且强大的国家正式解体。
事实上,在此之前,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都已经纷纷宣布独立,而其中最大最强的俄罗斯联邦成为了苏联的唯一继承国  。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均由俄罗斯接收。
苏联“819事件”中,站在坦克上演讲的叶利钦。他当时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
大山崩塌,鸟兽作散,跨越世纪,余震不绝。多年以后,一句据传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评价,似乎能表达出很多人的复杂心态: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他就是没有良心;谁要是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他就是没有脑子。”
6
无论如何评价,但忘记过去,确实可以视为一种背叛。
1991年这一年,是不少事件的整数“周年”。
这一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60周年。60年前,异族入侵,国耻难忘。
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70周年。70年前,开天辟地,踏上征程。
这一年,是辛亥革命爆发的80周年,80年前,混沌初开,大门初启。
漫漫历史长河,每一年都会有每一年的变化,铭记过去,寄望将来,个人如是,国家如是,整个世界亦如是。
“多少美好的东西消失和毁灭了,世界还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是的,生活在继续着。”
这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句话。
1991年,路遥凭借他的这部百万字的心血之作,获得了当年的茅盾文学奖。
1991年,世界依旧不平凡,路途依旧还遥远。

(全文完)


《历史的温度》(六)进度表
前五本在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