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医患关系持续紧张。甚至当医生成为患者后,也会对医生有很多意见。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众多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中,我们注意到,其中的一个现象可能是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少了。
假设我们医生能和患者多一点时间交流,是不是就会增加患者对医生的好感?是不是就会减少医患矛盾呢?
答案是确定的。正是因为过于短暂的接诊,让患者感到医生的态度特别的生冷。由此,一旦未达到预期目标,都会归咎于医生的不用心。
然而,作为医生也是有苦衷的:一方面,医院的诊疗任务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另一方面,诊疗时间也不是自己能设定的。
大医院的虹吸作用,使接诊的患者排成了长队。因此,每个患者只能给5分钟的接诊时间。在这5分钟时间里,充其量只能听听患者主诉疾病的一些情况。随着患者描述疾病的情况,医生大脑一边迅速分析着最可能的病因、一边“啪啪”敲着键盘。5分钟一到,各种检查正好开完。来不及多说两句的患者,只能听到医生说:做完检查,再拿来给我看吧。
如此的就诊经历,能有几个人满意?除了胆战心惊不敢得罪医生之外,只能把不满压在心底。一旦在诊疗过程中出现意外,就会瞬间爆发出来。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医的医闹就很少。难道说,中医就能百分之百治好?
当然不是。一个很大的差别是,中医的大夫都很会沟通。因为,大夫要从沟通中实现望闻问切。通过交流,不仅使大夫获得足够的诊病信息;同时也让患者感受到大夫确实有一定水平。因此,在就诊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信”。正因为有了信,后来的一切都可以淡化。
举一个例子,当一个人吃了好几副药也没有好的时候,她不会怀疑中医大夫的水平,只能自心里认为大夫说得对:是自己的体质太寒了,以至于几副药都不起作用。
话说回来,曾几何时,西医大夫也很会沟通的。那个时代,甚至大家都不知道医闹是什么。
仔细对比,我们有了一个震惊的发现:现在的医生,普遍不用听诊器了。而在过去,医生如果不用听诊器,甚至都没那么正规了。很多宣传医生的图片中,脖子上都是有听诊器标志的。但是,现在呢?有谁见过挎听诊器的医生?
是什么原因导致听诊器丢失的?由于因素可能非常复杂,我们也只能从一些方面进行分析:
那么,在诊疗上,听诊器是否没有了价值?
答案是否定的。听诊器作为心肺音的诊断工具,具有非常大的价值。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不可能否定这个价值。
那么,为什么不用了?
这是因为,现代化的超声、CT、核磁等检查,完全可以替代听诊器大部分功能。正因为有了替代,医生就可以节省至少2~3分钟的听诊时间。因此,患者只能乖乖拿着检查单去做检查了。
再说一个医生为什么选择这些看得见检查结果的理由:假设该医院或者该医生的诊疗水平没办法明确诊断或者指定诊疗计划,这些结果可以发送给远方的或者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会诊。而听诊器的声音稍纵即逝,是没有办法作为会诊材料的。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经济因素。具体是什么经济因素,我们就不探讨了,这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因此,种种因素决定了医生弃用听诊器。
久而久之,弃用的结果是,年轻医师再也不会用听诊器了。尤其是,刚刚进入临床的时候就没打下什么听诊基础。带教老师或者主任在那里听完之后说:看,这个患者刚才的呼吸音就是“哮鸣音”。一脸懵的学生拿过听诊器,也许听诊的位置不对、也许恰好未发生之前的病理性呼吸音,但是又得假装听到了。因此,这样的带教就算过去了。因此,这也是听诊技术下降的主要原因。
目前,已经有电子听诊器了。有了电子听诊器,不仅可以和老师同步听到异常呼吸音,也可以将有特点的呼吸音分享给很多同学学习。在多学科会诊或者远程会诊中,呼吸音可以为大家带来亲临现场的诊断依据。
假设有一天,我们的医生听诊水平重新得到提升,是不是会多了一项诊疗技术?如,当一位可疑气胸的胸痛患者入院时,听诊器几乎可以在患者几次呼吸之内就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如果送到CT室拍片诊断,将会延误宝贵的抢救时间。抢救难度的增加,势必增加患者的费用。患者费用的增加,潜在的不满情绪就会增加。
也许有的人会抬杠说:即使用听诊器诊断,最后也得拍片确诊,否则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当然,绝大部分的严重疾病是需要最终拍片确诊的。但是,听诊的最大意义在于“及时”和“逐级”。
及时的意义,上面已经说过了。抢救现场,每一秒钟都是宝贵的。而逐级的意义在于,通过逐级地,由小检查到大检查,可以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就医费用。在听诊过程中的交流,也让患者增加对医生的认可。
另外,我们再说一个题外话:近些年的各种限价,导致很多大型检查使用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质量。如果医生重新拿起听诊器,是不是可以两全?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如何能申请一项属于自己的专利?如何能让专利转化为产品?医学发明创新转化推广平台——医生自己的平台,全程助你实现梦想!
【好消息】本公众号已开通关键词检索功能。点击文章开头“麻醉MedicalGroup”关注后,点击“文章搜索”按钮,即可通过关键词搜索到目标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