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千古艰难唯一死。明末东林党大佬钱谦益为南明小朝廷礼部尚书,满清兵临南京城下之时,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城破只在旦夕之间。钱谦益的小妾柳如是劝他以身殉国,钱谦益答应了,他对外高调声称自己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誓与明朝共存亡。
然而到了投水自尽那一天,钱谦益在湖边犹豫不已,旁边的柳如是对他说,夫君为国家尽忠死得其所,还在犹豫什么?钱谦益无奈,下手摸了摸湖水,悠然说了句:“水太凉,不能下”。
有“秦淮八艳”之称柳如是倒是个性刚烈,后来钱谦益去世,其族人争夺钱的产业,为了自证明清白柳如是自缢在钱谦益的灵堂前,以死捍卫了钱家的财产不至于被族人夺走。
柳如是见钱谦益畏缩不前,于是“奋身欲沉池水中”,钱谦益慌忙让身边的人把柳如是救上来,扭头回了家。回家之后,钱谦益对众人说“头皮甚痒”,就找了一个剃头师傅,将发型剃成了标准的满清“金钱鼠尾”发型。随后打开城门,向清军乞降。
一代东林大佬,自诩“平时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结果事到临头“水太凉”,从此沦为笑柄。
甚至连满清都对钱谦益的行为嗤之以鼻,钱谦益投降后并未获得重用,只是任命为礼部侍郎的虚职,之后称病回乡。乾隆更是亲自下诏,将其编入《贰臣传》。
在钱谦益投降之后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钱谦益北上期间,柳如是留在江南,寂寞难耐红杏出墙。
柳如是为一代名妓,不过二十出头,而钱谦益已经是年逾五旬,一树梨花压海棠,从现代的观念来看,也是情有可原;但在当时却是一件伤风败俗大事,是要浸猪笼的。
钱谦益的儿子发现后,“鸣官究惩”。不料钱谦益得知后,并未责怪柳如是,反而大骂其子,甚至对其说出“不及黄泉,不可相见”的决绝之语。
钱谦益一来可能是考虑大户人家,家丑不可外扬;二来也是觉得亏欠柳如是,钱谦益曾经受牵连下狱,多亏柳如是长袖善舞,在外斡旋将其营救出狱;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钱谦益与柳如是同病相怜吧。
作为明朝大臣,在鼎革之际不能为舍生取义,也未能隐居林泉不合作,而是投降了满清,大节有亏,所以对于柳如是也是心怀愧疚,就像他斥责其子所说:“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乃以不能受身责一女子耶?”
在这场风波之后,钱谦益依然对柳如是信任有加,让其掌管家中的产业大权,士为知己者死,也正是如此,为柳如是后来宁死也要捍卫钱谦益的家产埋下了伏笔。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钱谦益的气节甚至还比不上柳如是,可能是家大业大,考虑的事情多,还有就是年纪大了,爱钱、怕死、没瞌睡,人变老了的三个标志性信号;人越老越怕死,不像年轻人,热血上头奋不顾身。
2
后来的文人骚客纷纷嘲笑钱谦益“水太凉、头皮痒”,其实生死之间有大恐怖,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和接受死亡的人毕竟是少数。在明朝末年大厦将倾的大势之下,任谁也无法挽救局势,只是殉葬罢了。
蝼蚁尚且偷生,既然无法挽救时局,畏惧死亡想要活着乃是人之常情。满清能够入主中原,带路党功不可没。
也可以说是两害择其轻吧,明朝的灭亡已经是不可逆转,有希望入主中原的,李自成走的是流寇路线,不纳粮靠拷掠逼饷,把明末士绅官员往绝路上逼。
能够给条活路,明末的士绅殉国的还是少数,投降的官员士绅如过江之鲫,钱谦益不过是其中名气较大的。
对死亡的恐惧,是一切宗教的起源,对人生彼岸问题的解答,是一切宗教的终极目标。
原始人认为人的灵魂不灭,祖先的灵魂在护佑着你。
殷商时期的祖宗神灵崇拜,犹太教认为在审判日上帝会对灵魂进行审判,世界奇迹埃及金字塔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法老的躯体,以便在未来复活。
南美洲的印加帝国也还保留这种原始的信仰,印加帝国的末代皇帝阿塔瓦尔帕被西班牙人俘获,在他将被处以绞刑时皇帝毫无畏惧,但他听说他的尸体将被火化时哭得像个孩子一样,因为根据印加人的信仰这样他将无法复活了。
古代中国一直有“事死如事生”的文化传统,崇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仿照世间。
秦汉时代陵区内设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宫人献食,犹如生时状况。秦始皇陵地下寝宫内“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并用金银珍宝雕刻鸟兽树木,完全是人间世界的写照。
汉朝发展出了特色的陵邑制度,每位皇帝去世后,在长安附近修建陵墓,并在帝王陵园附近特意修建县邑,迁徙地方豪强定居,是谓陵邑制度。
唐明清历朝历代皇帝,上任以来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建陵墓,不少皇帝登基就修建陵墓,由于极尽奢华工程浩大,往往到了去世之时都还没有完工。
但这些陵墓中的财富往往也成为灾害之源,引来了无数盗墓贼
在尚未改朝换代之前,盗墓贼还有所收敛,到了天下大乱之时,盗墓贼肆无忌惮地挖掘前朝陵墓,甚至还有官方背景的盗墓贼,像曹操就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挖掘前朝陵墓中的财富以充军资,以至于盗墓贼都把曹操尊为祖师爷。
3
修建奢华陵墓也难免遭遇盗墓者,遗骨暴尸荒野,历朝历代的君王无不追求长生,希望能够永远享受荣华富贵。
道教应运而生,道教脱胎于原始巫鬼崇拜,秦汉时期的方士是后来道家的雏形。
道家与道教不同,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追求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人生哲学;而道教源自民间的鬼神崇拜,起源于东汉末年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尽管后来扯大旗作虎皮,追认老子为道教祖师爷,但两者并非一回事,追求长生是道教的终极目标。
如何长生?
道教朴素地认为,黄金不朽,肉体苦弱,如果把人体置换成黄金一般坚固的物质就能够长生不朽了。这就是道教炼丹术的由来。
一颗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道教的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那些信奉炼丹长生的达官贵人、帝王将相长生的没有,因吞服丹药重金属中毒而暴毙的不知凡几,最后一位受害者是雍正皇帝。
也许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能够逐渐把肉体置换成机械装置,只要大脑神经不死,就能够生存下去,道教的想法有些超越时代了。即便如此,大脑神经的寿命也有时限,终究也会死亡的。
道教追求长生,最终被实践证明不过是一场空;佛家的理论开始横空出世。佛教不追求肉体上的永恒长生,而是形而上,追求灵魂的飞升。
灵魂之说本来就虚无缥缈,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就像一个在人间的乌托邦总会有崩溃的一天,而宗教的天国乐园无论如何灭佛打压,总还是存在信徒的信仰之中。
3
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向何处去,是哲学千古难题终极三问。这三问其实也跟生与死密切相关。
为何会有死亡呢?其实死亡是跟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死亡就没有新生,没有新生也就没有死亡,死亡和新生,就像鸡生蛋,蛋生鸡,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
道德经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太上忘情,天如有情天亦老。
死亡是一种新陈代谢,就像人体细胞的自我更新一般,同时避免耗费更多的资源,新的生命有生存的空间,新生的生命能够持续进化,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变迁,不至于被时代和变化的环境所淘汰。
这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个人只是这个过程上的一环,食色性也,人之常情。
其实就是刻在基因中的本能,追求食物让我们不至于饿死;色是繁衍之道,让基因能够延续,新的生命能够诞生。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女谁见了?这也是一种常态,从基因延续的角度而言,下一代才是重要的。
许多动物在繁衍之后马上就步入衰老期,一些昆虫如螳螂在交配之后,母螳螂甚至把公螳螂作为食物,用来补充抚育下一代的消耗。尽管有着生命危险,但是刻在基因里的本能还是让公螳螂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地去同母螳螂交配。
4
生存和死亡,是种群和基因延续的必要,个人不过是种群大海中的一粒水罢了,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过程,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会面对死亡。
年轻人不畏惧死亡,是因为他们离死亡尚远,而老年人畏惧死亡则是因为面临现实的威胁。
信仰宗教的可以去看一看佛经、道德经、圣经之类,英雄到老皆成佛,不过是面临死亡有个寄托罢了,乔布斯在患上癌症之后开始信奉佛教禅宗,也是为了相信灵魂转世之说,不至于死后一切都归于虚无,呯的一声什么都没有了。
信仰本来就是无法证伪的,信之则有,不信则无。
当然,根据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其实也不必要加上一个上帝和创世神、神仙的概念。
唯物主义者信仰科学(认为在人类之外还有一个超级外星人文明之类的理念其实跟信仰上帝无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可能迎来长生。
根据概率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猴子可以打出莎士比亚的著作。既然我们是自然随机概率诞生的,那么无限大的宇宙,诸天万界,总有一天会再次诞生一个“我”,只是需要相当相当长的时间而已。
我们所经历过的遗憾和选择也会再一次选择,就像重生文一般,我们有时候在关键时刻,感到似曾相识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只是是否会有之前的记忆就不好说。
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
科学的尽头也许是修仙,人类进化的尽头是成神。
人类的灵魂可能能够进化到脱离肉体存在,就像最初的电脑是软硬件一体的,操作系统无法离开硬件,而随着互联网和云的出现,软件已经能够储存在网络之中。
佛教所谓的常我乐静涅槃境界,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云境界。
只是万法皆空,哪怕是涅槃境也会有入灭的一天,诸神也会迎来黄昏。就像宇宙也有尽头,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的宇宙毁灭,新的宇宙才会诞生,就像生物的延续一般生生不息。
当然这一切离我们尚远,长生就像遥远的天际线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对于当下的我们,在岁月逝去的同时,加强自我内在的修养,用宁静的内心来接受自然的规律,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在什么年龄阶段做什么事,坦然接受自身老去的事实,优雅地下台谢幕。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对于意外,我们也只能被动接受,尽力过好当下每一天。就像海伦.凯勒一般,把每一天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过。
毕竟人生无法回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