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这是一个在人们印象当中是那么可怕的地方。进到手术室后,因为害怕,有的人双目紧闭、有的人东张西望、有的人心跳加速、有的人血压升高、有的人喋喋不休、有的人试图拉别人的手……,形形色色各类人都有。
因此,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除了要完成医疗上的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的就尽量安抚病人的情绪。
安抚病人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过于激动的情绪对麻醉及护理非常不利(如,大哭的病人气管内会有很多分泌物,可能会导致呼吸道梗阻);另一方面,过于悲观的心情很不利于术后的恢复。
这天,手术室来了一位准备做流产的病人。30多岁的年纪,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当我看到她的第一眼时,就发现她不对劲。湿红的眼圈、微红的两颊提示我们:她刚刚哭过或者准备哭,就差一根导火索了。
对于这等情况,我们还是很有经验的。手术室的护理姐妹一边给她扎点滴,一边试图分散她的注意力。但很快,我发现护理姐妹的功力可能不够,她的情绪很猛。
于是,我在为她连接各种监护仪器的时候,我“正常”的问“你家哪里的啊?”。其实,这个问题纯属没事儿逗嗑儿,人家家哪里的和你麻醉有啥关系啊?!虽然从科学的角度看,不同人种或者不同地域的人对麻醉药的反应略有差异,但毕竟影响没那么大。因此,我们一般比较关心病人的年龄、既往疾病及现有疾病的情况,对于家是哪里的很少去问。问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她暂时从那种情绪中走出来。
经过短暂交流之后,看到她还是能稍稍克制住了。抓紧时间麻过去,睡着就好了。因此,我一边催促外科医生加紧准备,我一边配置麻醉药。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开始推麻醉药。10秒钟左右,她就睡着了。在麻醉过程中,我感觉到她可能最近没有休息好。一般情况下,人接触麻醉药会稍稍有一个轻度兴奋期,但她没有,直接睡过去了。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一方面可能是对麻醉药敏感,另一方面可能是病人体质弱或者没休息好、比较疲劳。30出头的年龄,后者可能性大。
手术过程很顺利,10多分钟就结束了。醒来之后,她再也绷不住了,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孩子没了”。这下可把我们又忙坏了,赶快劝她。我们告诉她,才9周,胚胎还没有成形,即使有胎心,也仅能算作胎芽,很多系统都没有发育呢~
在大家的努力劝说中,她止住了哭泣,但看她的眼角始终还是有泪水。直到离开手术室,她没再说过一句话。接下来开导她的工作就交给病房的护理姐妹吧,我们继续做下一台手术了。
虽然我们明知道这个时候的劝说是苍白无力的,但大家也在竭尽全力的劝她。因为我们不仅要治愈病人躯体上的痛苦,人文关怀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希望她很快忘却痛苦,把爱给她第一个孩子、把爱给她的家吧~
推荐阅读:

《关于督促输入法取消“麻醉师”关联词汇的建议,邀请您投票支持》

【好消息】本公众号已开通关键词检索功能。点击文章开头“麻醉MedicalGroup”关注后,点击“文章搜索”按钮,即可通过关键词搜索到目标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