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授权自微信公众号
社会学了没(ID:socialor)
在老一辈人眼里,这届年轻人无论独居还是合租,总有这样一个地方:
储藏琳琅满目的零食,角落里还杵着一只大冰箱,冰冷的灶台只有在朋友小聚时才能被短暂性地派上用场,其余时候房里外卖扑鼻香,即便套上围裙,抡起炒勺,画风也是这样的:
鸡翅黑饼?
这样的

掉了面包糠的。。油炸肥牛
甚至这样的

抹茶。。包浆豆腐?/@麦子
就算不是炸厨房级别的,也只能做做煎鸡蛋、煮泡面这种“不翻车系列”菜系。
但“做饭”这个再正常不过的基本生存技能,并没有在这届年轻人中退化,甚至失传。
芦笋煎鱼柳/@喵喵哒
他们不仅出街光鲜亮丽,套上围裙,走进厨房也是满满的生活气息。

在这个“吃得容易”的时代,做饭虽不是年轻人生活的必需品,但仍有很多人在坚持并沉迷其中。

豆瓣「下厨房」小组有1347610位“中华小当家”汇聚于此。在这里大家乐此不疲地互相求教、切磋厨艺。
做饭究竟有什么魅力,会让人如此着迷?
“不爱做饭”,是对年轻人最大的误解
有人说,在饭点儿等外卖,就像在机场等一艘沉溺了的船。好容易外卖如爱情般降临,可在众多外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却如同大海捞针。
机械地咀嚼着流水化、规格化、千篇一律的“料理包”外卖,剥夺了味蕾深度体会食物本味的资格,重油重盐、卫生水平堪忧也成为身材焦虑、透支健康的“元凶”,勉强凑合的一餐早已将“吃饭”带来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2021青年厨神修行实录》显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自己做饭,原因很简单:吃点好的。
似乎这也成为了正陷落于“食物荒漠”的年轻人不再为爱走钢索、而甘愿洗手作羹汤的理由。毕竟人类对宇宙的所有疑问终将被“今天吃什么”消耗殆尽。
身在草莽,不忘食事。自己做饭,是获取掌控感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喜欢的食材,偏爱的口味,遵从自己的口腹之欲,夺回对食材、分量、口味的控制权,以及对吃饭这件事100%的参与感。
在知乎“为什么喜欢做饭?”的问题下,一位网友的回答仿佛道出了每位“做饭人”的心声:
做饭是我唯一不用很努力就可以做的还算合心意的事情。
厨房就像一个充满治愈力的隐形结界,只要身处其中,工作、学习、情感……来自各方的压力都将统统抛诸脑后,因为取而代之的将是局促不安和手忙脚乱,再多的烦恼都无暇顾及,满满的都是对即将端上餐桌的食物的期待。
看着葱蒜辣椒劈劈啪啪的在油锅里弹跳释放香气,酒水注入沸腾,弥漫于空气中,那种真切踏实地满足感正是做饭的乐趣所在。从看得见、闻得着、吃得到的人间“烟火”中获取少有的、不被支配的自由,也是活在世界上的美好证据。
即使以健康之名、注入心血的“粗茶淡饭”逐步演变成名副其实的“长肉”闭环,可那又怎样,走进厨房,靠近、投入、弥补曾遗漏的“生活”,谁又能说那不是真正掌控生活、掌控自我?毕竟那是为数不多的,我可以决定的,我想要的生活的样子。
进了厨房,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吗
做饭,是众多冗杂家务之中为数不多的、能带给人创造感的事。
如果说煮泡面是跨入厨界的“敲门砖”,那番茄炒蛋无疑就是“内功心法”,从能吃到好吃自然需历经时间的沉淀,一旦掌握其要领,一不小心就踏上了“可乐鸡翅”的厨艺进阶之路。
不少豆瓣网友在组内盖起了“打卡楼”,分享每日三餐菜品搭配,在如何摆盘、选取何种色调上大下功夫。
扎实了基本功,其余招式自然融会贯通。食材、色彩、造型、层次感、食欲……食物美学和形象美学一样,都有它背后的逻辑,好吃不再是终极目的。吃饭成了一天当中极富仪式感的环节,餐盘中极具艺术的造型彻底将氛围感拉满,从而提升对美的感知力。
拥有千万粉丝和诸多“代表作”的美食博主、黑暗料理之王——@河马君凭借“珍珠奶茶方便面”、“西瓜牛排”吸粉无数。令人闻着瞠目、见者呕吐的另类搭配虽难以下咽,但于千变万化之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通性也为食物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辣到喷火的火鸡面,有了芝士的加持,很好的中和了辣味。
火鸡面披萨🍕/@食物探险者
一口咬下,劲道的面裹挟浓香的芝士和手抓饼在口中交融,让这对儿原本毫无cp感的组合竟有点好吃。
稳重求变,为打破冰粉在人们心中的常规形象,简简单单几滴色素,就能收获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绿宝石💎。
这盘绿油油的、类似豆角的东西,任谁也想不到它拥有一个本该出现在西餐厅菜单上的名字——奶香青酱意面。一盘“生机勃勃”,由罗勒、松子、蒜末和橄榄油调制而成的西式酱料将古老东方的经典配色体现得淋漓尽致,中西合璧的做法,真是妙啊。
做饭,只要格局打开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即使八杆子也打不着的食材也能被“强行”关联,这就是做饭不可言说的乐趣。
创造的过程使我们在食物中发现新的、多元的世界,并找寻与生活的联结,旨在感受、创造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美好与快乐。
囿于厨房,还原生活的具象
区别于为了解决温饱和拥有务实传统的长辈,年轻人爱做饭属实“误入藕花深处”。
面对高压、快节奏的生活,不少初入社会年轻人主动臣服于厨房是迫于自身的生存成本。不能开源,也只能在节流上做做文章。可谓厨房一入深似海,从此外卖是路人。进入厨房,才算重新了解生活。
吉井忍在《四季便当》中说:“便当是平衡了每个人的时间安排、工作节奏、家计、口味都不同的环境下所做的,也就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和生活,甚至人生。”
置身厨房,总有那么几次会搞出难以下咽的暗黑料理,锅碗瓢配七零八落更像是大型的爆破现场,盘干碗净后的收尾工作也着实让人头疼……可这都敌不过打开饭盒品尝亲自烹制的美味的满足。哪怕过程或狼狈,或自如,但我们赋予食物的不仅仅是味道,而是生活的温度。
厨房除了孕育美食外,更像是一个遍布生活哲学的实验室。“冬吃萝卜夏吃姜”“青菜加油盐过水才翠绿”“排骨焯水冷水下锅更易烂”……隐秘在这里的下厨之道或靠传承,或靠实践,总之,那些生僻的冷知识也将我们的知识界限不断外扩,也拉近了人与食物之间的连接。
当一样样食材洗净,切好,在高温中焕发出另一种生机的时候,试着重构记忆中的味道,好像就能回忆起和过往时光的联系。
也许做饭是一些人的负担和琐碎,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另一部分人享受其中,因为在厨房里发生的一切都绝对真实,它固化了生活的实体,并最大限度的还原生活本身,让人得以回归缺席已久的生活。
弗兰·勒博维茨说,大多数让人感觉愉悦的东西都是有害的,但音乐家和厨师不是,他们的存在对人类快乐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可能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高压和快节奏的生活可能真的不允许每天留出一点时间为满身疲惫的自己好好做顿饭,可对于那些热爱下厨的人来说,慢下来,专注于眼前的一餐一饭,才是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刻。
也许厨房是一些人的琐碎、乏味,但做饭又何尝不是胶着生活中喘息的机会。当亲手制作美食的照片在爸妈的对话框里上传,仿佛在说:“别担心,我有在好好吃饭。”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小鹿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