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X财看见
文|Hui  编辑|昆玉 设计| 张馨宇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1864年,一家法国的报纸刊登了一则讣告,题为《死亡商人去世》,讣告宣布一个年轻人在父亲工厂里研究硝化甘油炸药的时候,因工厂意外爆炸而去世,去世的年轻人的哥哥看到讣告以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将来有一天我死了,除了一则讣告以外,还有什么值得后世铭记的呢?
32年后的1896年,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诺贝尔奖。
没错,年轻人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被炸死的那位,是和他一起研究炸药的弟弟。
后来,诺贝尔完成了355项发明专利,在20个国家开办了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而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的初衷,不仅仅是让后世铭记自己。他的愿景是,给获奖者一笔钱,能够让他20年不需要工作,专注于科研事业。
2021年的诺贝尔奖才刚刚落下帷幕,单项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36万,确实够一个科学家20年不工作专心搞科研了。
120年过后,诺贝尔基金会不负逝者遗愿,真正让这个奖项完成了百年之前的使命。
一、诺贝尔奖诞生记:差点流产
大家耳熟能详的诺贝尔奖,连续颁发了120年的诺贝尔奖,曾经真实的难产过。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的初衷,不仅仅是让子孙后代铭记自己,他的设想是,给获奖者一笔钱,能够让他在20年不干其它工作的情况下,专注于科研。
于是他的遗嘱里写道:
“我,签名人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这不是诺贝尔的第一份遗嘱,他也曾在“要不要把钱留给亲属”这类问题上反复挣扎,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最终还是决定把所有的财产都设立成奖励基金。
这注定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因为涉及到一大笔钱。
在19世纪末,诺贝尔的遗产折算成现金是3323万瑞典克朗,相当于920万美元,可谓是一笔巨款。
诺贝尔的遗嘱问世之后,有很多人开始质疑,比如:
诺贝尔是个瑞典人,为什么要把钱分给全世界的科学家;只把钱给某几个人,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什么意义?最重要的问题是,谁来管理这些钱,会不会被贪污?这在遗嘱里根本没写。
诺贝尔是在1896年12月10日的晚上去世的,直到他去世的第五年,诺贝尔奖还没有如他所安排的那样,发给对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这五年里,诺贝尔遗嘱的执行人拉古纳·索尔曼开始四处奔波,找各个国家、各个领域专家来协助他解决遗嘱里存在的问题,他立志完成诺贝尔的遗愿。
直到1901年的12月,在诺贝尔去世后的第五年,第一届诺贝尔奖才终于顺利的颁发。其中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
二、诺贝尔基金面临危机:资产只剩30万
如果把诺贝尔留下的遗产全部转换为现金,大概是3323万瑞典克朗(920万美元),其中的3100万克朗全部进入到诺贝尔基金里面。
诺贝尔基金会把这3100万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奖金基金,负责赚取投资收益,这部分大约是2800万克朗,主要的投资标的是稳定的低风险产品,比如说国债、银行存款等等。
投资的收益除了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发出去,也会留部分作为继续投入的本金。
第二部分作为建筑物基金,用来支付行政大楼和每年举行授奖仪式的场地租金;
第三部分作为组织基金,用来支付诺贝尔基金的运维费用,以及诺贝尔学会的组织费用。
1901年的12月,第一届诺贝尔奖顺利的颁发,当时的奖金是15万克朗,刚好是一个大学教授20年的工资,大概相当于今天人民币640万的购买力。
但是,从第二届开始,诺贝尔奖金就变成了14万克朗,然后逐年递减,1923年只有11.5万,创下了历史最低点。与诺贝尔奖金缩水同时发生的事情是,瑞典也在经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
从名义数值上来看,1901年开始到1923年,诺贝尔奖的奖金越给越少。
但是如果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的话会更夸张,1919年诺贝尔奖金是13.31万,但是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1901年的4.2万,大幅缩水。
为什么会这样呢?
根本原因是诺贝尔基金的投资限制很多,只能投资安全系数高的低风险产品,例如国债和银行存款。这些产品虽然安全,但是收益率非常低,根本跑不赢通货膨胀。
打个比方,80年代,你把一笔巨款一万元存进银行,当时的存款利率是12%左右,按照当时的物价,大米一毛钱,猪肉九毛钱,普通人每个月赚三四十,全家人一年也就花三四百,一万块钱,每年1200元的利息,都能实现财务自由够花一辈子了。
但实际上呢?如果真的把1万块钱存到2021年,利息也就不到五万块钱,可是大米价格已经涨了30倍,猪肉价格涨了20倍,普通人每个月收入涨了一两百倍……
诺贝尔基金面临的情况也是这样的,一方面每年都要支付诺贝尔奖金,另一方面世界大战导致经济格局不稳定,物价越来越贵,但诺贝尔基金的收益率却不见涨。
除此之外,诺贝尔奖不仅要每年支付奖金,还有一些基金会运营的费用,包括不动产的租金、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工资等等,都是比过去贵很多的。
结果是,到1953年,诺贝尔基金只剩下300多万克朗,相比于50年前,缩水了10倍,如果剔除掉通货膨胀的因素,这300万克朗只相当于30年前的30万左右。
这时候,诺贝尔基金会和瑞典政府都意识到了,如果只是投资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项目,诺贝尔奖再过几年就发不出来了,如果想让诺贝尔奖的奖金足够一个科学家不工作生活20年的话,就必须开放投资限制。
因此,瑞典政府出手,宣布允许诺贝尔基金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比如股票,比如不动产,这以后诺贝尔基金会才开启了它的逆袭之旅。
三、诺贝尔基金的逆袭之路:资产上涨百倍
1953年,诺贝尔基金只剩下300多万克朗。同年,诺贝尔基金开始投资股票和不动产,它的资产配置工具是这样的:
股票类投资,55%的目标持仓比例,在-15%到+10%的范围内调整;
固定收益类投资,10%的目标持仓比例,在-10%到+45%的范围内调整;
房地产类投资,10%的目标持仓比例,在-10%到+10%的范围内调整;
另类资产投资:25%的目标持仓比例,在-20%到+20%的调整范围。
诺贝尔基金会在股票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上都曾经取得过非常亮眼的超额收益。1980年,诺贝尔基金开始投资瑞典的房地产,紧接着房地产资产就翻了3-4倍,1987年,瑞典房地产价格创新高,诺贝尔基金卖掉了大部分的不动产,赚了一大笔。
随后在1990年初,也就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诺贝尔基金将手里的股票也全部卖出,就这样,诺贝尔基金顺利的躲过了股票的大跌和房地产的崩盘。
到1999年,诺贝尔基金会的总市值达到了39.38亿克朗,创历史新高,到2020年,诺贝尔基金的总资产高达34.8亿克朗,名义价值增长了100多倍,扣除掉100多年来的通货膨胀因素,实际购买力大概相当于1901年的2.5倍。
与其相伴的是,诺贝尔奖金也开始越来越高。
1980年,诺贝尔单项奖金达到100万克朗,1991年单项奖金达到600万克朗,2000年单项奖金达到900万克朗。
2001年是诺贝尔奖的第100年纪念日,此时诺贝尔基金会也有了比较好的投资收益,所以把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提到1000万克朗,并宣布维持10年。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诺贝尔基金的规模回撤了20%左右,再加上2011年前后,全球股市不振,导致基金亏损,2012年,基金会以财务问题为由,诺贝尔奖金从1000万克朗减少至800万克朗;2017年,财务问题改善,又把奖金提高到900万克朗;2020年,诺贝尔奖金重新增加到1000万克朗。
诺贝尔基金的操盘之路或许可以给我们普通人一些启发,如何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跑赢通货膨胀,如何穿越股市的牛熊,穿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让资产能稳定的增值?
唯一的答案就是——资产配置。
1953年以前的诺贝尔基金,主要投资的是国债和银行存款,就相当于我们只知道把钱放在银行或者买买余额宝。
1953年以后的诺贝尔基金开始进行资产配置,包括股票、房地产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以及对冲基金。
所谓的资产配置,本质上就是风险配置,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组合,既包含高风险高收益的部分,也会有求稳的低风险部分。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可以赚到超额收益,在经济危机或者股灾来的时候,也有固定收益的仓位来减少资产波动,平稳资产曲线。
另外,资产配置组合里还有相关系数相对低的两类资产,比如股票和房地产,资产价格不相关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波动,减少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诺贝尔基金基本没有投资个股,而是选择指数,投资指数相当于投资了一揽子股票,可以规避掉某一只股票黑天鹅的风险,相当于又一次降低了风险。
诺贝尔基金的增值之路在告诉我们,要获得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关键在于对各类资产的合理配置。

小满工作室 | 腾讯新闻出品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