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miki粥
ID | mikizhou99
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在北京生活,没房没户口,就算是年薪三十万,也是个城市的loser。
但实际的情况是,就算你是已经上岸,有房的非京籍,也无法脱离loser的那种感觉。
只要你生个小孩。
01
最近,我有个大厂的朋友说自己很焦虑,小孩明年9月就要上学,到现在还没有着落。
家里没小孩的人可能会觉得奇怪,这明明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要上学啊,为什么现在就会开始焦虑?
因为他没钱没学区房,还是个非京籍。你不知道这有多尴尬!
首先是没钱。
好多人都觉得大厂待遇好,员工个个都有钱。最近深圳校招40万起,每个月还有4K的住房津贴。怎么可能没钱?
这是不了解大厂的潜规则,也不了解当爹妈的行情。
大厂的财富分三六九等,赚钱部门的同事年终奖能拿36个月的工资,赚口碑的部门普遍穷,月薪也就1、2万,年薪的总数还不如人家年终奖的一个倍数。
当年我在大厂干了十几年,时常会觉得,自己的收入只能超过公司的保洁阿姨。不如忠诚度差的,每天搞个空降就薪水翻倍。
朋友在大厂待了快十年,老实勤奋还有才华,年薪做到了30万左右。
家庭年收入50万,看着不少了。尤其是对一个从西部小城市来到北京打拼的两口子来说,简直骄傲。
生小孩的时候他没买房,因为当时买不起。等孩子落地了,总要有个落脚的地方,不然总担心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房东突然卖房总是让人不安心。于是拿出了全部的积蓄要买房。
可没有家庭支援,钱太少了,还赶不上西城当年学区房废掉,一天跌下去的零头。最后在昌平买了一套几十平米的二手房,背了房贷。
也并没有去住,仿佛只是给自己缺乏安全感的人生一个金钱堆砌的依靠。
他是焦虑体质。对世界动情却悲观,总想试图抓住一些什么,又不相信自己能抓住:买房想要有个保障,但等小孩三四岁的时候规划读书,又觉得房子周边没学校,跑到海淀租房住。
租房本来也没什么,但他又开始天天担心入学的政策,自己这种没房也没户口就是非京籍五证人群,排位在公立校的尾巴梢。

我说,要不你试试换房?换到海淀来,哪怕是普校,也能满足你当海淀家长的心愿了。

他说,姐,你告诉我往那里换?前两年就想要动手,发现自己的房子没涨还空着几十万的税,现在别说学区房,就连没学区的,都买不起。
我想,也对。
如果有户籍,拼一下学区还是值得的,哪怕最后败了,也还是败在教育的高地之上;但如果没有祖辈的积累,只是一个城市移民,甚至连移民都不算,最多就是个过客,那就没有勒紧腰带拼学区的必要。
除了凭运气进公立,似乎他只剩一条路了,问我,私立怎么样?
我们这一代父母,育儿的决心主要体现在花钱上。就算年薪只有30万,也会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努一把,把小孩送进20万的私立学校。

但他犹豫,知道读私立的,家庭条件越来越卷。而自己只是普通工薪,还过了年龄上的黄金阶段,不知道能干几年…万一失业了呢?
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民办双语,学费略便宜,十万上下。
他说自己本来也是奔着去这所学校准备的,假话小孩5岁去读半年小预科,但没想到小预科都是整年算,生生错过了9月的报名期。报不上小预科,就意味着很难进入学校的招生池了…
户籍不限,本来如果有海淀的房,还是有一丝生机。
但是,他没有。问题的症结又回到了房子。

他说,就算小学不太紧要读了公立,自己没有户口也不能参加高考,教育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自己好像为北京奋斗了许多年,最后还是要因为小孩要回老家。
这个感觉,好像被教育扼住了人生的喉咙。
因为原本如果没有小孩,可以生活在你喜欢的任何一个地方,包括北上广。房价不是障碍,租房也可以过得很不错。
可一旦有了孩子,就会被捆绑在一处。你不能随意离开,随意换个地方。
被教育困住了,没钱没房没户口,仿佛自己是个家长中的loser。
只能是这样吗?
02
幼升小的家长总是会陷入焦虑。
每年5月在大局落定前后,总能接到不少电话,都是因为对学校各种不如意,想要试试看,努力要抓一根最后的稻草。
但几乎很少有没书读的,都是本来学校还可以,但总是觉得能更好——
朝阳芳草地不行,想要挤进东城;买房晚了优质校本部没录,被派位到了远一些的分校。
后厂村民工们每日过着996的加班生活,都没有时间陪小孩,这件事不太重要,却把买学区房、花钱择校当成了命。
所有的家长都只有一个原则,我要尽人事听天命。如果没能攀爬上超越自己能力的那一所学校,就不能算是为小孩做到了自己的全部。
我最夸张的一个朋友,为了读书把家庭四分五裂的。老婆在苏州当老师,儿子自己在天津读书,而他一个人在北京工作,赚钱买房养家。
他吃饭的时候谈起这些事儿,觉得这是全家人为未来早吃苦。他觉得学校是重要的、小孩的未来是重要的,却不知道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在一起,对小孩的成长来说其实更重要。
而且,从结果来看,实在没必要因为读书那么拧巴。一个人坐不上高铁,难道就去不了远方吗?读不上海淀六小强,难道人生就地毁灭了吗?
家长很没有必要自苦,更不要有失败者心态。不是为择校拼掉半条命,才叫努力过的人生。人生处处都是遗憾,做父母尤其不要完美主义了好吗?
择校固然是重要的,但无非是尽力就好。能进公立挺好,能有经济支撑去读个私立也挺好。要捡够得着的够,不然难免会因为张望太多够不着的感觉莫名焦虑。
心态放平和,只在能力的范围内提供教育资源和陪伴。要是真不成了,也不是当爹妈的责任(心态佛系的父母反而大概率成功)。反正能给的我都给了,能做的我都做了。再来一次也就这样了。

人生一命二运三努力,小孩最后能不能成才,还是要靠自己。

没钱没房没户口,但有和谐的家庭关系、培养小孩良好学习习惯,让他成长在积极乐观的环境之中,懂吃苦有勇气。没读名校怎么了?我心灵健康身体棒,这就已经赢过了大多数人。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好好做父母,大多时候都是跟自己较劲罢了。小孩在他们拼尽全力的择校奋斗中重要吗?也没有那么重要吧。
作者介绍: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52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