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音频内容请点击试听
01
绝大部分人会慢慢发现
自己越来越“没用”
将《人间世》粗粗地学了一遍,身处在那样一个险恶的年代,我们大概知道了庄子告诉我们的人性的危险。

在庄子生活的年代,人的生存权完全得不到保障,而现如今大部分的人还是很幸运的,能够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时代。如果不是太贪婪的话,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每天好好活着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当今“人间世”的看法,毕竟,我们不是学习一个“僵硬”的庄子,而是要把《庄子》的思想结合到我们的生活,来解决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
在《人间世》里面,庄子之所以鼓励大家去追求“无用”的境界,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很想“有用”。
以前通过努力,你也许真的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现在,令人又惊又喜的是,在这样新的“人间世”的环境下,绝大部分人会慢慢发现自己越来越“没用”。
上一次的工业革命,主要是让体力劳动者的能力得以延伸,就导致许多农民和工人失业。但是,现在他们的孩子通过学习成为知识分子,变成在各个公关公司、市场营销公司、电商公司里面“人模狗样”的白领。然而,人工智能的技术变革会让谁“贵”谁就受到冲击,包括银行的交易员、律师、同声传译等。
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连主播、主持人等有某种特殊技能的人都会受到很大冲击。
总之,只要这项工作赚钱,就必然会受到冲击,让参与这项工作的人们一夜之间从“有用”的人变成“无用”的人。
如果现在我是直播平台的老板,我就梦寐以求能够打造一款虚拟版的女主播,它既不分钱也不耍脾气,身材可以从三尺五到四尺八,唱歌可以从低八度到高八度,还能背诗词,甚至可以把喜马拉雅上所有关于《道德经》《庄子》《金瓶梅》等内容全部背一遍。
也许你会发现,真正的“人间世”正在产生变化,或者说我们看见了一个变革——从追求“无用”到不得不成为“无用”的人。我们在学习《庄子·人间世》的时候,一定要看到不变的是人性,变化的是环境与技术。
02
在一切有效率的事情上
人注定都会输给机器人
那么,人到底还有什么用?最近在录《冬吴相对论》的时候,我和老吴(吴伯凡)常常会提到这个话题。老吴知道很多道理,而且他经常引用名人名言。有一天,他引述了名人名言“人自然有人的用处”。我就问:“人还有什么用?”
人可以擦灰尘吗?也许未来就会有一种东西连灰尘都不能沾染上去,比如一些纳米技术的产品。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本是一个佛家的偈语。或许有一天,一些东西很可能就真的染不上尘埃了。有些物件就是这样,甚至有些衣服就不会脏也不会臭,只需要抖一抖,或在阳光下晒一晒,它就会变成干净的衣服。
将来,擦灰尘的人就是仅仅因为他喜欢擦灰尘,而不是灰尘需要他来擦。
好了,这个话题引申开来就是,人到底还有什么用?人是用来离婚的吗?离了婚,你就可以多买一套房子。如果不结婚,你又怎么能够离婚呢?你不离婚的话,能不能买房子呢?你都不知道在这次离婚潮当中多少人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又有多少人暗自惆怅、不好不坏。
但是,人到底有什么用?
当庄子在追求“无用”人生的时候,随着技术的变革,人们真的没有用的话,该如何是好?
在商业范畴里有一个相关问题的答案,就是人在一切有效率的事情上面注定都会输给机器。前两天,我收到一本来自百度的书,大概是讲人工智能的。
书里面有两篇序言,一篇是李彦宏先生写的,另一篇是百度大脑写的。为了尊重百度大脑,这篇序言没有被修改或者编撰,它居然也合乎韵律且具有思想立意,比绝大部分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写得好,甚至比我认识的很多号称“高中毕业”的人写得好,起码没有错别字。老吴就说过:“现在,一个能够写满一千字而没有错别字的人,已经是高级知识分子了。”
在那本书里面,你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未来。于是,人究竟有什么用?一切供给侧的效率改善的供给,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会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甚至连有名望的老中医都会受到冲击——因为现在西医已经是这样了。
03
人最终的价值
就是退步为消费者
在经济学领域里面,人只有一种用,那就是成为消费者。消费者,其实是一种心态。比如,一个自诩可爱的人就是没有消费者心态的人。

很多父母都用“可爱”来形容自己的孩子。那么,什么叫“可爱”?其实,就是可以被爱,是一种等待着把自己的种种美好待价而沽的状态。不一定是换取金钱,可以换取赞许、认同或换其他种种“积分”。总之是一种消费品心态。
未来,当消费品全部被替代的时候,人的作用只能成为消费者。消费者有别于现在的哲学和逻辑,是在自己创造了一种价值之后,还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消费者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假如有一千块钱的闲钱,你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然而有五种万能险,大堂经理又巧舌如簧,总是想让你购买所有产品。作为一个合格的消费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自己有清晰的定见,知道自己要什么,什么是自己喜欢的虽然你未必会作出正确的选择,但起码你会做出让自己不难受的选择。
消费者是那种心中对自己的欲望有洞见和觉察,并且知道自己愿意为此付出多少成本的人,其实这是一种心智模式。而太多的人都把自己当作消费品,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我常常跟朋友们讨论,当今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自诩为城里人,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找到好工作——“洋行大班”。以前,是在外资企业;现在,能够在一家上市公司做高级白领,不用担责任就再舒服不过了,他们的梦想就是这样。
另外一种人的终极理想就是成为“农民”。也就是说,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开一个农家乐,租上一亩三分地,设计自己的生活空间。不管有钱没钱,反正他们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这就叫“消费者心态”。
这都是在相对层面上的划分。
人最终的价值就是退步为消费者。他们最大的区别无非是有能力、有意愿的消费者,还是没有能力、没有意愿的消费者,无非是有品的消费者,或者没品的消费者。
将其放在更宏观的层面上的话,你觉得连自己做个消费者都不会有太大激情的时候,人还有什么用?我想来想去,可能还有一个用——成为别人的陪伴者。
找个机器人陪伴和找个人陪伴,终究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温度、情绪、柔软度、精神契合度和那种跟你一起慢慢变老的感觉。
试想一下,你拿着一部iPhone手机,看着它跟你一起变老,这种事情多荒诞啊!当你换一部手机后,“变老”的手机就消失了。然而,人与人是不会这样的。真正互相认同的人,你认同他,而他也认同你,彼此之间最重要的价值就是相互的陪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机器都做不到这件事情。
尽管现在人可以与机器互动,就像与iPhone手机中的Siri语音对话。假如你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Siri最标准的答案就是:“嗯,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是,它始终不会做到像鲜活的人那样与你展开更丰富的对话。因为人有万千业力的和合,有浑身的优点和缺点。你会发现人更真实,在对方身上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就会觉得更舒服。
也许将其放在更开阔的层面上来说,当人们都不太能够赚钱(赚的钱会被电子货币追踪到每一分钱都要去交税)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赚钱也没什么意思。既然赚不到钱,自然也花不了多少钱,于是人们相互陪伴、互相不花钱,就变成了《人间世》里面所描写的状况。所以,我们读《庄子》的时候,不仅仅是在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完之后要放下来去想一想:我投胎到了哪个时代?
我的答案是:你现在投胎到了一个大部分人即将变得“没用”的时代(这只是小梁的猜测,很可能不对)
不过,如果我说的有一定道理呢?当你发现最终人的价值就是有人陪伴,或者别人觉得你在旁边不讨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庄子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成为一个自己自在的人。一个自己都陪伴不了自己的人,却指望自己能够陪伴别人、让别人舒服,这不是充满了矛盾吗?这无异于用火去救火、用水去救水,想来很可笑吧。
从现在开始,学会自己陪伴自己。
一次,我睡在床上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恍惚的感觉“这就是我的宿命”。每个人,最终都是自己和自己睡觉,自己和自己吃饭,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这不见得是坏事儿,想必学会这项技能应该不会是差的投资吧。
你喜欢和自己相处吗?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喜欢做什么呢?

往 期 精 选

*梁冬对话陈漫(下):越成功的人,越能激发出其他人最底层的共识

*尹烨 | 男人生活太安逸,他就容易“泛雌化”

进入睡力铺,获取更多生命能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