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挪威       来源 / 挪威Talk
近日,一段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的聊天记录截图引起网友热议。网帖称女生每月生活费1.1万,父亲每月工资1.3万。不少网友对该女生的行为表示气愤。


当事女生回应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当时生活费还没有到账,自己已没有钱吃饭了,所以暂用父亲的信用卡消费,被父亲却误认为自己在花额外的钱。对于网络上的评论,她表示,自己确实有做的不对的地方,现在也在反思自己。
来源:观察者网视频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的新闻。
事情不是很大,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听过,简单说一下来龙去脉,下面这段对话的聊天是来自于一对父女,女儿23岁,在西班牙留学,父亲是国内某媒体的主编。
火药味十足。

*图源自网络
简单来说,女儿在留学期间,父亲基本上是按照每个月一万块钱的水准供应着生活费,但女儿每个月都超出预算。
父亲的工资本身就那么多,而且自己也要生活,所以他压力很大。
一万块钱生活费在西班牙留学算什么样一个水平呢?真的到了都不够生活的地步了吗?后来有生活在西班牙的网友跳出来了:
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一万块钱绰绰有余(不经常下馆子)。
更让大家觉得愤怒的是,就在这位女生说自己一万一个月不够用的时候,他父亲却是靠最基本的清粥小菜度日常。
女儿呢?女儿在抱怨,自己也不容易,拿着一个月一万的生活费说营养跟不上,不均衡。
随后女生把聊天记录截图转发到了群里,还配了一句辱骂的评价。
有几个词非常刺眼。

「死妈的」、「恶心鸡巴玩意」——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一个女儿会把这些词用在供养自己的父亲身上。
这是在网上关于此事传播范围最广的一些片段,如果看这些聊天记录,大部分人都想展示口水神功,这也太变态了,拿着一万块钱的生活费对每天喝粥的老爹说什么鸡巴玩意儿。
没什么可说的,讲道理是高估了她的情商。
事实上网上大多数帖子也是各种花式喷,有说溺爱才导致女孩变成这样的,有说干脆和这个女儿断绝父女关系让她自生自灭的。
总结起来一句话,大家普遍觉得:
他妈的,生个这样的孩子不如生块叉烧。
如果事情止于此,本身没有什么讨论度,因为展示出来的形象差异已经如此巨大,女儿被锤死了大概也没有人会共情。
但是这种亲子关系很令人疑惑,太反常了,两个字形容就是畸形。
可是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致使亲自关系走到这种地步呢?
接下来你会看到事情的不同方面。
当然,这也不叫反转,这有什么可反转的?也不叫洗白,因为在这件事情里,没有谁是黑的。总之,如果你不带着预设立场,不认为父亲这个身份一定是不容侵犯不容质疑的话,可以看看这种畸形亲子关系的另一面。
女孩很早之前就在自己的账号上写文控诉过父亲。
她说因为父亲导致自己四五年的青春被浪费,学业各种受阻,内心各种想吐。她爸的这些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拒绝给生活费,暴力杀死女孩的宠物,当街暴打等等。
尤其是拒给生活费,女孩在文章里的原话是:
「不会用他的钱(给她)打水漂」。
也是挺伤人的。
*女孩发在个人社交平台的文章
从这篇文章中也可以感觉得到,女孩的学业确实挺坎坷的,赴澳留学又被叫停,回来读高中却放弃高考参加专科自招,然后又是专科退学,考西班牙的大学,读了一个学期又被叫回国内。
单纯看这一段,估计很多人操家伙就朝着父亲怼过去了。
但其实我能理解,父亲是当年的北大毕业生,那是何等的荣耀与骄傲,一般来说都会把标准继续延续下去到下一代,但女儿却要去读专科,很难避免会有一种强烈的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感受。
于是话说重一些,说你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说给你钱只会打水漂,也不是不可能。
这位父亲后来也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回应女儿啃老的话题。

承认曾经刚愎自用和暴烈的脾气,承认这些东西伤害了女儿,小时候经常打骂,逼女儿学习,稍有不如意就容易暴脾气上来。
大家其实也可以代入其中感受一下,几岁十几岁的小女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成长,内心其实是很惊恐的,但问题是你不可能逃离原生家庭,环境不安,内心惊恐,行为自然暴戾。
而且像这种惊恐的童年记忆,会一直伴随你成长。
比如董卿,即使后来成就如此巨大,完全证明了自己,谈到自己童年被父亲打骂的记忆时,也忍不住当场就哭了。童年阴影这种东西,就是一辈子的委屈,只要想起,就是会委屈,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
自卑者会用常人无法理解的自负来强力证明自己,暴戾的表皮下,也可能是一直担惊受怕的心灵。

其实看到这里,才算看完了整段亲子关系的全部。
它不只有女儿当下的暴戾和变态,它确实真实存在,也很容易让人愤怒,但只是这段关系的一部分,还有父亲曾经的暴脾气和控制欲,以及由于内心的不安而强加给女儿的意志,我相信这其中必然包含着成人都未必能承受的焦虑感。
这一切构成推手,最终把亲子关系推向了这种畸形的地步。

你说怪父亲吗?怎么能。
他也不容易,出身于农村,拼命考进北大,那可是那个年代的北大,绝对的人中龙凤,危机感强一点,对孩子严苛一点,没错吧,在那代人的观念里,打骂也不是大事儿。
我们不能把一个人从他生活的环境里拎出来放到这个时代里去吊着打。
你说怪女儿吗?也不能。
她的那些话确实是找骂,网上都喷成筛子了,但你考虑一下这个小女孩的成长环境,长大后的求学道路,以及面临的复杂的亲子环境。

为什么我说这个事情很能代表中国式亲子关系?因为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
第一是父女两个人互为因果而且无解。
关系一步步撕裂成这个样子,并不是哪一方的问题,而是两个人的互动从一开始就出了问题,矛盾层层叠加,再加上两个人的学历差异,出身差异,女儿还去国外留学,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态的影响,这只能让矛盾更加撕裂。
所以说实话,我能理解这种撕裂的关系。

第二是它很契合一句话。
有些畸形的中国亲子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父母在等孩子感恩/理解,孩子在等父母道歉。
这句话在这个事情里体现得很明显了,非常适用。
老父亲累死累活、节衣缩食地送女儿去国外留学,还供着这么高的学费生活费,你应该感恩吧,做不到,至少应该理解吧。
开头那几张聊天记录发出来之后,大家都在骂女孩,什么东西呀,拿着钱还砸锅。

但女儿呢?女儿在抱怨。

不仅抱怨这次聊天记录里关于生活费的事儿,之前也一直在抱怨自己求学的事儿,哪里有理解?全是怨恨。
今年3月份时,有一位济南女大学生留下遗书,选择了自杀。
在遗书中,她写道:
如果这个时候我还没死去,我希望大家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救我,求求你们了……鼓起勇气是要结束生命,再结束一次是很难的事情……我已经去世了,也请大家不要害怕,这是我自己做的决定,我不后悔,而且我真的活得很痛苦……
求死之心如此笃定。

但为什么呢?女孩在遗书中写:
我选择结束生命与任何人与学校无关,只是因为原生家庭、和我的抑郁。具体来说,是因为我的爸爸。
*济南女大学生的遗书
其实两件事情有一些相像之处。

济南这位女孩也从小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也曾经被当众暴打,但她也能感受到自己父亲的爱,只是这种爱,真的「太窒息了」(原话),童年阴影也一直伴随着她,以至于「每每想起仍然觉得害怕,全身发抖」(原话)
最后实在是受不了了。
我之所以把女留学生辱骂父亲这件事情完整地写出来,是希望大家可以看到全部,而不只是一部分,也希望大家不要被某些只截取了其中女儿喷父亲片段的媒体带了节奏,然后一窝蜂跑过去骂女儿。
我认为如果讨论这件事,任何媒体都是有义务把事情完整地呈现出来的。
但我看到了很多文章,都只写了女儿「暴戾」的那部分,引得大家在底下各种脏话输出。
另一方面,已经成型的亲子关系无法被改变了,不过每天仍然有这么多人成为父母,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会再因为我们的「正常行为」而担惊受怕。
爱是很重要,但爱本身不应该只包含目的而不包含方式,这是很多人对于爱的误解。爱是目的,爱也包含方式,爱你不仅要出于最终的目的是为你好,在方式与手段上,也要符合爱的原则。把你暴打一顿说这是为你好我无论如何不相信这是爱。
我们的父母并不懂,但希望我们成为父母时能懂得。

我始终记得小学时,别人喊我认字,指着一个成语「战战兢兢」问怎么读,我那时不认识,只好硬着头皮读,读成了「战战克克」。

我爸恰好看到,回去的路上辱骂了我一路,各种甩脸色。
我害怕极了。
此后我再也当众认字了,甚至不当众朗读,老师点名也拒绝。
因为有这些经历,所以我能理解很多。


上海交大、清华、人大、浙大
越来越多的名校学霸,选择主动相亲
推荐一个硕博学历脱单平台,理想岛VIP。现认证会员3.5W,以985高校硕博为主理想岛VIP核心功能是搜索,想找什么样就找什么样。
扫码登陆看看?
↓↓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扫码关注理想岛
,提升认知维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后,右上角设为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