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盘钱博主,我每天都会收到大量关于“如何赚钱”的私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提问是这样的:
“叔,我现在手头有些钱,你说我是买房还是买基金更能赚钱?”
在我看来,影响这个问题的最大因素,不是你有多少本金,也不是什么投资回报率,而是——时间。
不同的时间,这道题的答案是不同的。
图源:网络
比如在10年前,你问这个问题,那答案肯定是买房子。
经历过中国房产十几年黄金时代的人肯定深有体会,这波暴涨高潮也把不少中产阶级直接造就成了富人,堪称“造富运动”。
而如果在去年和今年年初,你问这个问题,那绝大多数人的回答必定是买基金。
谁让这段时间权益基金大涨,连什么都不懂的小白进场都能动辄获得50%的收益,这个涨幅比房产最疯狂的时候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我想说,回看历史,并不能给到我们答案,而问这个问题的人,更关心的其实是未来。
那么:未来10年,买房和买基究竟哪个更赚钱?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盘一盘。
买房和买基金,哪个更赚钱?这个问题就好比问,100米赛跑,龟兔谁能跑赢一样。
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咱们得一一分开来看“龟”和“兔”各自的优势。
当然,这件事专家们和投资者们早就已经针尖对麦芒,争得不可开交了。
先来看看,支持未来10年房价能跑赢的人有什么理由。
第一个理由,也许大家都忽略了,但在我看来很强大的一个力量,就是惯性。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个企业或行业就算衰落也需要一定时间。
而过去的20年,楼市就像一辆快速奔跑的列车,积累了巨大的惯性,要扭转这个趋势需要强大的外力,至少一时半会还停不下来。
第二点,中国的城市化还没走到尽头,人口还在持续流入城市。
经济学家金岩石说过,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都经历了50年到100年,甚至更长。虽然过去我们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快速完成了城市化,但还远没有走到尽头,目前留在农村的人口还有巨大一部分。
而另一方面,城市土地供应资源越来越少,长期不足,在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房价就还有上涨的空间。

图源:网络
第三点,货币因素。
过去五年,零售贷款年均增速超过18%,这些钱就像溢出来的河水一样,仍会继续慢慢流向楼市。
因为中国人讲究“居有定所”,很多人辛辛苦苦几十年,他们的理财观念都喜欢把收入转换为房产形成固定资产。
当下除了楼市, 并没有其它可以与居民财富增长相适应的资产配置池,所以大家仍会把房产作为固定资产的首选,也就会不断推高房价。
说完了房市,咱们再来看看基金市场。
那些支持基金跑赢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是货币政策。
从去年开始基金彻底火了,为什么?
大背景就是全球还有国内央妈大放水,而且国家前不久刚刚定调,未来几年要助力金融市场发展。
从对房子“房住不炒”的抑制定位,到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再到北交所的成立等等,一系列动作表明,高层对做大做强资本市场的意愿很强烈,政策友好,基金市场自然前景广大。
图源:网络
第二点,虽然刚才说了,房产增值的惯性仍在,但今年确实有不少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房价在大跌,房贷政策也在收紧,各家房地产公司还各种暴雷,所以看来买房的赚钱效应已经小了许多。
第三点,刚才也提到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在部分城市人口增加仍然明显,但注意,这里很多不是外部人口流入,而是当下城市年轻人口生育造成的新生人口数量大增,等到这一波生育高峰过后,城市出生人口的增加就会放缓,未来10年房产的增值空间并不是很大。
当然,除了上面三点,相比于买房,买基金还有它自身的优势。
比如,最直接的应该是投资门槛很低,几百、几千甚至十块钱都可以入市,你到楼市里,别说十块钱,就算拿个几万块钱,能买什么?而且基金流动性高,想赎回就能赎回,房子可不是你想卖就能卖掉的啊。
好,现在说完了各自的理由,大家认为该买房还是买基金呢?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让我做一个选择,从感性上,我支持后者。但从理性上,我却认同这样一句话: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先有论据再得出理性的判断,但事实却常常是周围的环境会先给我们一个感觉,而这个感觉会让我们只能看到符合这个感觉的数据。”
正如刚才我所列举的双方理由一样,无论你想站在哪个角度,都能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
而在我看来,买房也好、买基金也罢,决定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
是你怎样做出了那个决定,是你有没有拥有正确、坚定且适合自己的投资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让自己的投资风险尽可能降低。
图源:《半泽直树》
回看过去这些年,有些人乘着楼市的东风富了,有些人借着基金潮让手中的钱翻倍了。
但还有一些人,却在这些此起彼伏的风口中倒下了。
为什么?
一个字——跟风。
看到别人买房大赚,就四处筹钱,把全部积蓄投入到房产,结果遇上顶点,一夜崩塌。
基金热的时候,就跟着“明星爱豆经理”买基金,结果遇上年后大跌,折了进去。
“跟风”,也许能把握住一两次机会,但更大的可能却是陷入阴沟。
因为在我看来,投资从来都是一件尊重不确定性的工作。
没有能永远赚钱的产品,只有你的投资观永远稳定的为你获得价值。
不信神,拥有稳定的投资观,能坚持客观常识,在投资市场能做到这几点,就能胜出不少人了。
这对于普通人很难,对于做投资的专业人士也一点都不简单。
而最近,我就观察到两位有意思的基金经理,他们来自同一家机构,不算市场顶流,但各有特别之处。
一位有趣的基金经理,叫姜诚
第一次注意到姜诚,是看到他开的一份书单这位一年能读80-100本书的基金经理,开的书单涵盖历史类、自然科学类、心理和认知科学、哲学方法论类、传记、商业类与投资类七类。
正如芒格说过,他所认识的真正聪明的人,没有不坚持每天阅读的。
巴菲特也说过,他的工作是阅读。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阅读的意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复杂的市场,复杂的商业世界与复杂的人性,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认知能力,应对上述复杂局面。
姜诚有多爱看书?据说他每天5点就要起床,为的就是6点钟能乘上地铁,这样才有座位看书,一路看到7点到公司,8点半上班前都在看书。据统计,姜诚一年能读80本-100本书。
他的书单也比较杂,从枯燥的历史、到进化类的自然科学、以及心理学、哲学、人物传记,都有涉猎。当然也有商业管理,排在最末位的才是投资。
图源:
这是因为,投资的专业化恰恰体现在其需要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市面上金融教材中的投资理论应用价值反而不大。
正是这种疯狂的输入,也让姜诚有了自己的投资观点输出池。
他自己有一个雪球号“就叫姜诚”,他几乎每天都会结合当下时事输出自己的投资观点,娓娓道来纯干货。
除了读书多,如果再用别的词语来形容姜诚,那就是:躺平式的诚实。
首先是身体和思维上的躺平,他每天的工作都严谨而简单,除了读书,就是做做案头工作,写写投资笔记,行情软件几乎看不上一眼,下班后就陪孩子做做作业,抽空瞄几眼研究报告,他不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追逐一些热门赛道或热门理念。
而诚实,则表现为在任何时候他都不愿意去做违心的迎合投资。
他不追赛道,也不抱团、宁愿挨骂,在投资上也绝不漂移。
图源:
姜诚长期践行安全边际策略,他选股只有一个标准,用他的话说就是:“如果永远无法卖出,当前的价格是否还愿意买入”。
姜诚在不同场合都强调过“投资中过于相信自己的预测能力的危险性”,他重事实、轻逻辑,每天进行大量枯燥的重复性工作,而不依赖新奇精妙的投资灵感。
姜诚说过,自己从2006年初毕业到现在,一直在做这一件事情,那就是管理基金,他最奢侈的目标就是管理一只基金直到退休。
没有什么财富自由的目标,也不追求远大名号,就是这么简单而又真诚。
更重要的是,姜诚的业绩也不错。中泰星元价值优选灵活配置A(006567)自2018年成立以来回报118.12%,今年内涨幅21.47%中泰玉衡价值优选混合(006624)自2019年成立以来回报92.19%,今年内涨幅22.96%
另外,今年2月份成立的新基金中泰兴诚价值一年持有混合A(010728),今年也有15.20%的涨幅。
(数据截止日期2021.10.15)
尤其在震荡行情中,他的成绩尤其亮眼,今年的两次市场大跌中,姜诚都把净值最大回撤控制在个位数。
关注到田瑀,其实是在今年4月份,那一波的市场调整,他管理中泰开阳仓位不低,回撤却很小。紧接着就读到了他的一篇文章——《控制回撤一定要会择时吗?》
在那篇文章中,我读到的是一位基金经理把自己能做与不能做的事情坦诚相告。
田瑀把波动的因子分解为三个层面:一是权益市场的系统性波动,二是不同行业与风格层面的轮动,三是个股本身的波动。
他说自己的投资框架中没有择时,因为投资不是奥运会,对于股市这个复杂系统而言,股价的游走在数学上的精准预测是不可能的任务,就像远期天气般难以预测。
他说自己也放弃控制个股的波动,因为价值投资者很难在个股上建立波动相关的风控措施。个股层面的巨大波动,正是价值投资获取丰厚收益的来源。
最终,他选择的做法是,通过组合间品种的不相关性平抑组合波动;不做短期择时,通过个股估值水平与仓位负相关的方法,来控制仓位回避巨大的系统性波动。方案虽然未必完美,却极具实践价值。
在另一篇访谈中,他非常鲜明地表达了自己不赌赛道的观点,“没有赛道永远好,基于事实的投资才靠谱”。
他把投资总结为,在承认经济世界的不确定的前提下,寻找投资的确定性,赚可解释的钱,做可重复的动作,把最擅长的事情做得越来越熟练。“不会去买我们看不懂的东西了,还是要赚可复制的钱,可解释的钱,这样我们才安心。”
他管理的中泰开阳价值优选混合A(007549)自2019年成立以来回报116.80%,也是支付宝上的金选产品,今年以来涨幅为19.05%(截止2021.10.15)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位具有独特气质的基金经理,恰好同属于一家公司,它就是:中泰资管。
一句话总结这家公司的气质:不造神,不博出位,真诚是他们的“常态”。
什么是真诚?
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公司会充分信任基金经理,不会因短期业绩就干预投资,彼此之间就像朋友一样。
当初姜诚首发基金时,公司创始人还亲笔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叫《姜老板》,文笔很幽默随和。
第二个表现就是它们旗下的基金经理都挺靠谱,相对于其他市场上的明星经理,虽然显得比较低调、但同时又非常认真、严谨。
比如中泰资管的官微上有一个“中泰资管天团”栏目,都是基金经理、投资经理亲笔撰写的,四年多更新了200多期,这份毅力其他公司很少见。
再比如,他们很坦诚地和投资者交流,官网上还有个不定期的栏目叫“打脸基金经理”,每期的问题都非常犀利,已经做了十多期,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
还有他们的自媒体平台,很少“带货”,基本都是分享投资理念,和用户做真诚的交流。
当然,公司不造神,基金经理不博出位,不代表他们的业绩不出彩,它们旗下成立时间满6个月的4只基金,没有一个拉胯。
图源:网络
我们都说,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其实背后,更是买基金经理的投资信念,也是买基金公司的投资观念。
在当下这个“燥热”的市场上,真诚显得更难能可贵。
如果你还在纠结未来如何投资,不妨关注一下中泰资管,以及姜诚、田瑀这样低调、务实的基金经理。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