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一年内谈了几次恋爱,但都不长,最长的一次也就3个月,我们经常开玩笑说他“海王”。某次在他失恋后,我们聊起他那几次短暂的恋爱,他说这其实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向往的是一段“深厚而久远”的爱情。
可现实往往和我们预想的不一致,一段亲密关系包含了不同的时期,这些不同时期内都存在着分手的可能性。有人认为是平淡期时关系逐渐枯燥,新鲜感丧失;有人则因为在磨合期发现彼此三观冲撞,无法共同经营和维持。这些都有可能是导致一段亲密关系分开的原因。
既然存在那么多分手“地雷”,那么朋友向往的“深厚而久远”的爱情,是否存在?以及它是什么样的?我们又该如何维持一段长久而稳定的亲密关系?
下面的几篇文章或许能带给你一些思路,一起走进KY【心理百科小程序】主题精选,探索持续相爱的秘诀吧!
01
关系中的新鲜感

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吗?
很多人认为关系中的新鲜感是关系体验的一个重要来源——只有当对方或者这段关系能够持续给我们带来惊喜时,我们才能保持对于关系的热情。
这种主观感受很可能来自于我们大脑的享乐适应。因为再美满的关系,我们的体验也会逐渐趋于稳定和平淡。享乐适应会让我们对于关系中的积极体验敏感度下降,同时对于积极体验的期待增加。
但是,这并不是让我们在长期关系中感到乏味的唯一因素。无法维持长期亲密关系的核心其实在于缺乏内在好奇心。外在好奇心驱使我们关注新鲜有趣的事物,但常局限在表面。只有我们受到内在好奇心驱使时,才更关注对方和关系的内核,更容易看见关系中对方发生的变化。
那么,如何培养我们在关系中的内在好奇心呢?“内在好奇心”听起来可能很抽象,但其实有很具体实操的办法实现它,就从下面这篇KY精选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点击查看文章👇
02
当对伴侣感到失望时
恰恰是关系走向真正爱情的契机
恋爱初期时,我们在彼此心中的形象是完美的。但随着不断的相处,理想化的伴侣被打破,我们逐渐产生落差感,甚至对对方感到失望。很多人会沉浸在失望中,最终导致关系走向破裂。
但也有一些人能够超越这份失望和倦怠。Ta们从彼此身上汲取更多活力,而不是彼此消磨;在关系中找到源源不断的新鲜感,而不是在不同关系间寻求刺激。
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差别呢?精神分析大师Kernberg认为,爱的体验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对爱人的真诚兴趣。
当我们对对方都抱有真诚的兴趣时,互相能够感受到真诚和关心,也能不断发现对方身上有对自己来说新鲜的部分,这使得这段关系的新鲜感得以源源不断。会因为对方的开心而感到幸福,为对方的成功和失败或喜或忧,这个时候,彼此都能感到对方在这段关系中的真实存在。
那么,真诚的兴趣具体到底指什么?我们该如何在关系中获取呢?一起来看看这篇精选文章!
👇点击查看文章👇
03
身体构造注定了我们无法持续“心动”
能否长久相爱还是要看这两个因素……
在遇到吸引我们的人时,我们的心跳会不受控制的加快、呼吸跟着变得急促,这种“心动”或者“坠入爱河”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化学反应。
在相爱的“化学反应”发生后的2-3年后,它会慢慢随着我们身体的“耐受性”增高而完全消失。换言之,强烈的吸引力和热恋的状态,是注定无法持续的。
如果强烈的吸引力注定会败给时间,那真爱的希望又在哪里?答案是让关系具备安全和依恋的感觉。能否产生“亲密感”和“承诺度”,是其中的关键。
亲密感决定你们之间是否能建立起独特而深刻的连接,你们是否看见了对方很少被外人看见的那一面。而彼此的承诺,会让双方都愿意付出努力,不断强化“我爱对方”的印象,并且控制自己的行为。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关系具备依恋感?同时产生持续的“亲密度”和“承诺”?方法就藏在下面这篇文章里哦~
👇点击查看文章👇
04
其实持续相爱的秘密
就藏在双方相处的每一个微小瞬间里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Barbara Fredrickson,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持续研究“爱”这种感情和身体关系之间的关系。在近年,她对“爱”这种感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所谓“爱着一个人”的感受,并不是持续不断被我们体会着的。持续不断的爱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一瞬间一瞬间的爱。
在这些非常微小、转瞬即逝的时刻,两个人之间发生了美好的的共振、回音,是在那些时刻里,我们把自己的感受称为“爱”。
同时一个常被忽略的事实是:由于爱是微小瞬间,它也有可能在一个一个微小的瞬间中被磨灭。所以在亲密关系中,双方相处的细节,是决定关系是否能够长久的最重要的因素。在相处的细节里展现越多的“善意”则越有利于关系的稳固。
那么,相处中的“善意”究竟指什么?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更多的善意呢?走进这篇KY主题精选,点亮每一个微小珍贵的爱的瞬间。
👇点击查看文章👇
KnowYourself心理百科小程序
KnowYourself心理百科小程序将用户关心的众多心理议题,按主题归类,主题涉及自我、亲密关系、家庭、性、人际、生活等13大类,方便用户检索符合自身需要的心理专业内容。
此外,心理百科小程序还提供各类心理自助工具例如心理测评、每日练习、冥想等,可以帮助用户在查阅心理知识之余,便捷地使用数字化工具进一步解决自身问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