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人物》
有句话我们常常看到:“我们不要女权,我们要平权”。
查过“女权”这个词出处的人都知道,女权就是平权,女权追求的就是两性平等。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要叫女权不叫平权,或是人权呢?
“关照和扶持女性是在推崇女尊,强调女性视角是在追求女性至上”。遇到这样的观点,我们要如何反驳呢?
今天的文章出自《奇葩说》知名辩手庞颖在看理想的新节目《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她将带领我们通过区分平等、公平和正义这三个概念的框架来分析这些问题。
文章有点长,但如果你愿意跟着阿庞的思路一直走下去,相信这篇文章不会让你失望。
讲述|庞颖

来源|《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
01.
平等 vs 公平 vs 正义
你有没有看过这样一个漫画,三个身高不同的人站在围墙外看足球赛。
此图对理解本文非常重要
第一张图,他们虽然身高不同,但踩的是同等高度的垫子,所以高的人能看到比赛,矮的人看不到比赛。
第二张图,他们三个人踩的垫子的高度不同,高的人踩矮垫,矮的人踩高垫,最终大家的眼睛都在同样的高度,都能以同样的视角看到比赛。
第三张图,围着赛场的围墙被拆掉了,换成了透明的矮网,每个人不需要踩着垫子就能看到比赛。
第一张图体现的是“equality”, 平等,它不论差异,给每个人完全一样的支持。第二张图体现的是“equity”,公平,也就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以达到结果上的平等,“equality of result”。第三张图体现的是“justice”,正义,也就是去除了不公平的源头、去除了系统性歧视。
所以,在没有达到正义的世界中,完全一样地对待不同的人群,不见得是最公平的选择。
02.
美国大学录取黑人的Affirmative action
理解这个问题最直接和简单的例子是美国大学录取黑人的“affirmative action”。Affirmative Action, 翻译为平权法案、肯定性行动,也称为优惠性差别待遇、积极平权、矫正歧视措施。它指的是,通过优待少数群体或弱势群体,去对抗他们在就业和教育上受到的歧视,而达到各族群之间的结果平等的状态。
在美国黑人考大学这个例子里,因为平权法案,黑人的种族身份会给他们加成,换言之,也就是说其他条件相同时,黑人对比白人会被优先录取,甚至在有些情况下,黑人的客观分数不如白人时,结果是黑人被录取,白人没有被录取。(当然,因为美国大学录取本来就考虑很多不同的因素,像个黑匣子,所以也很难做出非常直观和量化的比较。)
如果我们谈论的是第一张图里面,每个人站在同等高度垫子上面的平等(equality),这不是。但如果我们探讨的是第二张图里面的矮个子有高垫子,高个子站矮垫子的公平(equity),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追求的是对歧视的补偿,以达到大学中种族比例在结果上的平等。也就是说,通过过程不平等,达到结果平等。
《隐藏人物》
那么大学录取的平权法案补偿的是什么呢?补偿的是代际积累的种族不平等。
美国一直到1865年才废除了奴隶制度,而且之后还有很多不平等政策,比如吉姆·克劳法,此法制造种族隔离,限制黑人投票权、规定黑人白人使用不同公共设施和交通工具等,然后黑人能够使用的如图书馆、学校等公共设施要远远差过白人的。
此法到了1965年才被彻底废除,大概就是电影《隐藏人物》里讲的那个年代,NASA都已经把宇航员送入地球轨道了,但是他们的黑人女科学家还不能与白人使用同样的饮水机。
1965年离现在真的很近,也就是说哪怕是现在进大学的黑人,他们的父母也没有生在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后很久。种族隔离废除之后还有经济歧视,比如一直到1980年代还有一些社区的银行、诊所、超市拒绝服务黑人,有一些房子不卖给黑人等。这些种族歧视影响了黑人的经济和教育水平。
《隐藏人物》
众所周知,一个孩子的学习表现或者说达到同一水平的表现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与他家庭起点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经济状况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特别是美国的大学录取制度,他们考虑综合素质,比如说课外活动、体育等。
而美国的基础教育,比如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差别也很大,穷人去的起的学校,在教育水平、课外活动、运动团队等方面就是不如富人去的学校。再加上美国很多大学还有“legacy preference”,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亲人是这个学校毕业的,那你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就更高,这个几乎也都是白人在受益,因为倒推几十年,大学里根本没什么黑人。
大学录取的平权法案就是为了补偿黑人在几百年的压迫中积累下来的代际劣势。换句话说,一个白人SAT(美国高考)考高分加上什么管乐队、冰球队,所要付出的个人努力通常是远远少过一个黑人的。所以,在录取过程中给黑人优待,是给高个子矮垫子矮个子高垫子的公平(equity)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大学录取的平权法案,美国的大学和职场确实没办法达到现有的种族比例,所以它带来了结果平等。1980年,那些美国联邦政府的供应商,因为有政府要求,少数群体的员工数提高了20%。 
《隐藏人物》
现在,咱们再套回第三张漫画,把球场周围的墙移掉换成矮网,让每个人可以不需要垫子就都能看到比赛。这指的是我们能够彻底地消除掉现存的系统性歧视,或者不平等的根源。如果已经到了这种状态,自然补偿性平权措施就不需要了。
那么,现在的美国,对黑人的“系统性种族主义”和“无意识偏见”还存在吗?肯定是存在的。
比如2020年的“Black Lives Matter”运动是被什么点燃的?首先,乔治·弗洛伊德事件,这代表美国的警察会更容易把黑人看做疑犯,对待黑人疑犯时的态度会更恶劣。而且,在同一天纽约的中央公园,有个黑人男性叫一个没有拴狗的白人女性拴狗,那个白人女性就报警说“有个黑人在威胁我和我的狗”,大家就质疑,如果是个白人男性叫她拴狗,她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吗?
再比如,现状下,黑人婴儿的死亡概率是白人婴儿的三倍。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美国少数族裔族感染和死于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是白人的两倍。英国足球评论的研究发现,“在战术上,白人男性被描述为'聪明'的可能性高出60%,但黑人足球运动员被称为'强悍'的比例则要高得多。这一研究突出显示了我们在种族偏见上的盲点。”
总结来说,最终我们想达到的是一个完全不需要考虑种族因素的世界,那时所有的系统性歧视已经被消除,我们做到了正义(justice)。但现在,在黑人还是在遭遇种族歧视的时候,我们不能给黑人和白人同等高度的垫子,我们需要给黑人更高的垫子,做到结果平等,做到公平(equity)
03.
为什么一定要“Black”而不是“All”?
那为什么“Black Lives Matter”不叫“All Lives Matter”呢?是因为白人的生命本来就受到了应有的尊重,这个口号强调的是要把黑人在现状下的劣势补齐。又或者说,“All Lives Matter”听上去太像给每个人同样高度的垫子的平等了,而在种族问题上,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平等,而是给黑人更高垫子的公平。
当然,大学录取的平权法案也有很多争议,或者说,也是可以被反驳的。
比如美国亚裔起诉哈佛。美国亚裔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对平权法案的一些核心逻辑和假设构成了挑战。亚裔在美国也是受到系统性歧视的少数群体,但是孩子们的成绩却特别好,好到虽然亚裔是少数族群,不但不需要降分录取,还得把录取线调高。
也许这是因为亚洲人的文化特别重视学业,也许这是一种选择性偏差,当年移民美国的亚裔要不就是虽然文化程度低,但是机智勇敢勤劳才能成功漂洋过海的,要不就是受过高等教育去美国搞学术的,并不像黑人大多是作为奴隶被引进的。
总之,亚裔证明了即使因为肤色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至少在学业(和成为大厂打工人)这件事上,是可以靠个人的努力克服逆境的;黑人成绩不行不是因为他们受到种族歧视,而是因为他们不努力或者不重视学业,凭什么把白人特别是我亚裔的名额让给他们?

我个人的一点小看法是,这是一个受压迫的程度或者说起点有点低和特别低的问题。亚裔起点确实比白人低,但是应该还没有低到黑人那个程度。
《绿皮书》
还有一个对平权法案的反驳是所谓的逆向歧视,有的白人觉得我也不是来自什么大富大贵之家,我勤勤恳恳考了一个分数,结果想去的学校优先录取了黑人,或许这个白人没有反思自己享受的特权或者说优待(privilege check),认为自己现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功劳。又或许,他反思了,但是发现那个黑人的父母或许比自己的父母有更好的工作。
这在个体上是有可能的,美国黑人的精英和穷人的两极分化比白人更加严重。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詹姆斯的孩子生在高收入的社会阶层,一定是有很多白人孩子的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如詹姆斯的。
那詹姆斯的孩子报考大学的时候黑人身份会不会给她加分呢?我们不得而知,因为美国大学录取像一个黑匣子,他们会说这是综合考量的结果,不是单纯因为黑人就降分录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刀切的平权政策,随着弱势群体与优势群体的起点的逐渐拉近,和非常多其它复杂性的掺杂,这个垫子到底要给多高才合适,每个人的情况应该怎么算,它一定会越来越算不清楚。
2003年时美国最高法院说25年后美国就不再需要种族优惠政策了,也就是2028年,离现在也不远了,到时会不会做到图三中的正义?让我们拭目以待。
04.
女权,还是平权?
厘清平等、公平和正义这三个概念的区别之后,我们再引入一个思路:
1)目标状态
2)起始状态
3)从起始状态走到目标状态的过渡状态
谈论事情的时候,必须要理清楚我们讲的是哪个层面。
比如,对黑人优先录取,并不意味着黑人被优待是我们的理想世界。
在目标状态中,应该是人人平等的,没有人要承受系统性歧视,没有人要承受代际积累的压迫,所以也不需要给任何人垫垫子,包括黑人。
《隐藏人物》
问题是,我们还未达到目标状态。
现在对黑人有歧视,所以我们需要补偿和改变,所谓对黑人优先录取,针对的是从起始状态走到目标状态时的过渡状态。通过一些补偿性措施,给更多黑人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让大家习惯黑人在底层之外的存在,尽快把劣势补平,才能更快达到人人平等的理想状态。
这个框架同样可以应用在女权问题上。
首先,女权的目标状态是男女平等。但是在现有状态下,权力天平向男性倾斜,所以女权要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权利以拉平到两性平等的目标状态。
如果理想状态是我们两个拥有同样数量的苹果,但是现在我只有两个,你有八个,所以我得跟你要三个苹果,又或是新发苹果时,我多分一些,最终咱俩才能一样。我看上去好像是在跟你抢东西,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是一个达至理想状态的过程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女权没叫平权,跟“Black Lives Matter”没有叫“All Lives Matter”逻辑一致,我们强调的是女性需要关注,需要支持。
《我的姐姐》
与现状比起来,女性需要更多的教育机会、职场晋升机会、做领袖的机会等等,并不是要女尊男卑,而是要补齐,从而达到两性平等。天平这边少东西了,所以我们着重给这边多加点,两边才能平。
当然,一切平权最高的追求是正义(justice),也就是前文中的第三张图,不公平的源头不再存在。
女性现在有没有受到系统性的歧视?我们的社会有没有做到正义?显然有很多观察和数据都告诉我们,还没有。 
比如,有些学校和专业对男生降分录取;很多研究发现,在去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性别因素会带来同工不同酬;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父亲的产假都很短,无法让男职工和女职工自由选择如何分配育儿责任以及其带来的对事业的负面影响,等等。
我们虽然在努力,但是还没做到,一时半会可能也无法改变很多根深蒂固的性别刻板印象,特别是对于家庭责任的分配、对于事业的预期等等。
所以在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追求公平的举措。
比如,有些大公司给每个女性中层配备导师,帮忙指导事业发展、解决事业中的问题;在招聘过程中,有专门开放给女性的茶会、答疑、伙伴等。
这些都是男性享受不到的,但这代表它不平等,或是在推崇女尊男卑吗?不是的,这是对现状下职场上对于女性的系统性歧视的补偿。
再比如,很多国家都有专门开放给女孩子的科学、科技、工程、数学(STEM )课程。这是要打压男孩子吗?不是的。这是因为,女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要面对太多“女孩不擅长理科”“一旦上了高中女孩子物理就跟不上了”的阻力。所以,无论是专门开放给女生的理科课,还是对于女科学家的重点宣传和奖项等,都属于追求公平。
《我的姐姐》
把这个逻辑理顺,我们就能反驳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讲的是已经去除了系统性性别歧视的理想世界,还认为男生就该负责买单、女生就该不承担经济责任,那是不对的,是反两性平等的。
第二:如果讲的是达到理想状态的过程,那为女性设置的奖学金、帮扶、增加女性在管理层、理科届、甚至是综艺节目导师席的存在的措施,并不是在推崇女尊,是一种推进两性各顶半边天的方式。
在这个阶段,如果你的家里家务、育儿和照顾老人的责任还都是由女性在承担,那你也不应该要求这个家的经济开销两人各负责一半。
05.
彩礼作为一种补偿,会加剧对女性的偏见吗?
彩礼这个很有争议性的问题,也可以沿用上文的思路讨论。
最理想的状态是正义(justice),也就是婚姻中没有导致两方不平等的因素。如果我们去除了传统性别分工男主外女主内的束缚、解决了产假和育儿责任不均的问题、不再抱有婚后女方属于男方家不属于娘家等观念,婚姻中没有谁吃亏,没有谁被转交了所有权,没有谁要补偿谁,自然,彩礼就不应该存在了。
但是,在现状下,很多婚姻里是女性主动或被动放弃了事业、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如果某个婚姻是按照这样的剧本规划的,那么,我们也许可以把彩礼解读为一种为了追求公平的补偿,注意,这里说的彩礼是男方给女方的,不是给女方的父母的。
《美国夫人》
当然,有很多独立女性,是不打算要彩礼的。这如同美国现任大法官中唯一的黑人,克拉伦斯·托马斯,反对针对黑人的补偿性措施。
这其中,有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你是因为被歧视了,成为了弱者,所以需要补偿,还是因为接受补偿,所以被看做弱者?是接受补偿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正义世界,还是不接受补偿更容易反抗偏见?
比如,对于黑人的平权措施,让黑人的律师、医生的水平受到怀疑,“他们能做律师和医生是因为水平高,还是因为降分录取了呢”?甚至,托马斯认为平权法案给黑人的保护从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歧视,因为它认定了“这个人种不如其他的人种,所以需要特殊的政策照顾”。
这一季的脱口秀大会中有这样一幕,杨笠经历了一年的网暴回到舞台,一个男脱口秀演员说:“不能让她一个女生一直冲冲冲,我觉得我们要保护好她”。
如何理解这句话?是因为觉得观众对女性脱口秀演员不友好,所以需要给女生额外的协助以达到第二张图中的公平?还是觉得女性更脆弱,应该被保护?如果是第二种,那这样的观点就变成了友善的性别歧视(benevolent sexism)
对于女性来说,是接受额外保护更好,还是不要特殊待遇,正面挑战偏见更好,是要分人、分情况的。
性别给每个人带来的束缚并不一样,有的更容易摆脱,有的可能没有那么容易,是否能够摆脱,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努力,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拒绝补偿。
不过,通往正义之路,不光要有补偿,更重要的是要移除不平等的根源。
《隐藏人物》
什么叫移除不平等的根源?
就是我们不再宣扬郎才女貌、不再认为男主外女主内、不再拦着女性学理科、不再反感女性的强势和攻击性。像德国那样,小孩觉得最高领导人是个女性挺正常,甚至德国家长们要时时提醒德国男孩“男性也能当总理”。
拿筛选简历做例子,如果把任何能够透露性别的信息盖住,纯按能力盲选,就避免了有可能会带有的性别偏见;而补偿则是,筛选简历时能看到性别,特意多挑些女性。
补偿更容易产生争议。有些人说,有性别配额,代表被选上的女性其实没有那么好。那不一定,因为有无意识的偏见存在,也就是你认为的你对女性的客观评价,其实是潜意识里是打了折扣的。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做过一个研究,他们把水平上并无差别的很多投资报告,随机属上明显的男性名字和女性名字,收到报告的人,则对属男性名字的报告有更高的评价和信任度。补偿其实矫正了这种无意识的偏见。
更何况,无论是教育还是就业,其实本质上是一种机会。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成长型思维看问题。补偿,其实是给了弱势群体更多的学习、成长、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隐藏人物》
以前女领袖少,让人产生一种偏见,觉得女性当不了领袖,这样的偏见会让我们把机会优先给男性。这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女性少,就觉得女性不行,所以不给机会,没有机会就得不到锻炼和展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补偿机会可以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虽然有人可能会质疑,托马斯大法官能当上大法官,是降分录取了,但是,真正能扭转人们对黑人的偏见的,是他优异的表现。如果没有平权法案,美国高校中极少的黑人或许不会受到降分录取的质疑,但是会有更多的黑人没有办法通过教育和就业改变命运,黑人只配做底层的偏见不是更加难以改变吗?
尾声.
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那张图,平等,是给每个人垫一样的垫子;公平,是给矮的垫高垫,通过补偿性措施来达到结果平等;正义,则是从根本上消除了歧视的来源,所以没有人需要垫子。
理想的世界是正义,那里人人平等,不需要优待谁,谁也不应该再要优待。
而在正义未到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补偿弱势群体的公平。
当然,追求公平的补偿性措施确实存在很多争议。比如,一个人的境遇有多大程度是环境需要负责任、有多大的程度是自己需要负责?每个人的身份不是单一的,起点到底是高是低,要怎么补偿,补偿多少才合理?接受补偿会不会做实甚至是加强了对弱者的偏见?
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的是非题。在通往正义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警惕那些脱口而出的答案。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理想家会员免费畅听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音频编辑:李兔

微信内容编辑:林蓝、Purple
监制:猫爷
题图:《后翼弃兵》
配图:《隐藏人物》《美国夫人》《我的姐姐》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