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江苏省的经济哪个城市最强,大部分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苏州。虽然山东也有青岛压济南,福建也有泉州超福州省会城市屈居老二的例子。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新晋的网红城市,南京作为经济强省的省会常年被苏州超越的现状着实有些尴尬。
南京中山陵景区
近年来,面对同省小兄弟的跃进式发展,南京自然不甘落后。2020年初南京成为疫情下中国第一经济正增长的特大型城市,首次在经济上回到了C位。但现阶段无论人口,经济规模南京都在江苏省处于第二的位置,今年2月,南京都市圈相关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成为国内首个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相关规划的都市圈,让这位千年古都首次有了回归江苏领头羊的希望。
01
南京都市圈的实力有多少?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南京和苏州的经济地位,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1949年后,南京开始从消费型城市转变一个重型工业城市。随着南京汽车制造厂、南京炼油厂、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的布局,南京基本被改造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计划经济时代南京江苏老大的位置几乎无可动摇,长期是江苏经济第一,全国经济前十城市。据统计70年代南京的化工、钢铁、汽车等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一度高达70%。
但是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南京不仅失去了江苏省第一位置,很快还被挤出了全国城市经济总量前十名(1982年)。之后的几十年里,苏南的苏州、无锡开始慢慢超过南京,甚至到了90年代,南京的经济还一直排在江苏的第三名。
2016年南京成为万亿城市行列。去年,南京的GDP总量首次回到全国前十。今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函,批复同意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表示要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这个首次国家层面明确的跨省都市圈到底实力几何呢?
首先来盘点南京都市圈的10座城市,核心城市南京,包括江苏省内长期和南京打造一体化的扬州和镇江,同时向北和向南分别把苏北的淮安,和属于苏南的常州的溧阳和金坛划了进来。
南京新街口夜景
其次是安徽省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4座城市,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原因,南京被不少人戏称为“徽京”,从地缘上不少安徽城市确实也与南京越走越近。滁州、马鞍山已经在规划跨省公交轻轨,未来的南京有望通过交通发展把周边的安徽省城市也划入一小时生活圈。
从南京都市圈的名单上看,南京都市圈地跨了江苏和安徽两个省,规划显示整个都市圈的核心面积已经达到了2.7万平方公里,拓展区域有望达到了6.6万平方公里。南京850多万的城市人口规模,通过这个都市圈的规划也可以扩展到3000多万,超过了苏锡常三市之和。
再看经济规模,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南京的GDP总量为1.4万亿,而在这个都市圈内,还有江苏省排名第七的GDP超过6000亿的扬州,同时安徽省长期位居GDP的第二第三名芜湖和滁州也被划入了南京都市圈,实力不容小觑。纯算经济规模的话,2020年整个南京都市圈的城市经济规模已有3.9万亿元,已经相当于两个苏州的体量,约等于苏南的苏锡常的经济体量的总和。
02
落户放宽、产业调整,南京已经开始吸引年轻人了
几乎是在南京都市圈新闻曝出的同时,南京在今年初又宣布了一项重大政策,那就是积分落户政策的调整。落户南京需要缴纳的社保年限,从原来的不少于24个月,调整为不少于12个月。且南京和苏州的居住和社保缴纳年限累计认可。也就是说在苏州居住的也视为在南京市居住给与分数,政策上大有和苏州抢人的态势。
甚至有自媒体的攻略指出,即使没有大专文凭,在南京的某些区只要有6个月以上社保,就能落户了。南京这波看起来有点自降身价的落户政策,核心问题是打造都市圈,现在的南京太需要年轻人了。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统计,2020年,南京的人口为931万。在江苏省名列第二,远少于排名第一苏州的1274万人口,和第三名徐州的908万的差距也不大。在人口的增量方面,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里南京人口增加了131万人,但相比苏州增加的228万人少了将近100万人。
在《2021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苏州和南京同时入选新一线城市,说明两个城市再基本面上的差距其实不大。但吸引新兴人口的关键其实已经不是落户政策,而是和居住和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产业和房价了。
南京大学航拍图
说到教育,南京几乎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全江苏省13所985、211大学有10所集中在了省会南京。苏州和无锡加起来仅有苏州大学和江南大学两所211大学。南京几乎是中国大学最集中的城市,52所大学,73.54万(2019年)的高校在读学生人数。在中国都可以稳稳排进前10。但由于产业结构的原因,南京的大学毕业生转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发展的比例较高,留在南京发展较少。
为了应对产业结构滞后发展的劣势,南京在2017年起,已经在有计划地引进大量的新兴科技企业。阿里巴巴南京中心率先落户南京建邺区,之后腾讯与富士康先后落户南京。腾讯大数据中心入驻江宁,“腾讯云”将在江宁开发区江苏软件园打造华东云计算基地,此外,小米的华东总部、字节跳动(南京)研发中心团队也陆续进驻南京。
2018年公布的长三角产业城市细分的统计显示,南京的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达到59.73%,在长三角范围内仅次于上海和杭州,高于苏州的51.17%,显示从产业结构上,南京已经完成了结构转型,而苏州由于昆山、太仓的大批工业园区,整体还停留在工业为主的产业经济时代。此外,根据智联招聘和泽平宏观公布的《95后人才吸引力50强城市》南京已经超过苏州,位于全国第六,全国范围内已经是仅次于北上广深和杭州后最吸引年轻人的城市。
03
收入不高,房价暴涨,南京的房价提前透支了?
中指研究院9月发布了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南京房价以3.5万元的均价位列全国第八。这个价格不仅超过了苏州的2.2万元,同比8.74%的涨幅也在江苏省排名第一,在长三角还大有赶上杭州房价的趋势(杭州9月均价3.8万元)。
南京常年江苏第一的房价一直被不少人吐槽是工资不高,房价挺高。甚至还有人评价南京的房价偏高是导致南京人口流入趋缓的主要原因。那南京房价是被什么炒高的?
这里面多少也有一些历史和地理环境上的原因。南京市区和其他城市不同,整体地形结构比较复杂,不仅有长江、紫金山山脉穿梭其中,市区中的玄武湖也占了不少面积,以至于需要通过各种隧道才能将城市各区连接起来。此外,南京作为江苏省的政治中心,大量的政府、军队和工厂用地也让城市土地开发有点绑手绑脚。
除此以外,还有几个因素不可忽视,首先是和上海接受周边地区的辐射类似,南京一直是苏北和安徽几个城市里眼中的“宇宙中心”,有钱了去南京买套房,是不少人成家立业的习惯,所以南京房地产市场需要满足的远不是南京区划内的这点实际人口。还有就是相比苏州、无锡人口相对分散,产业和人口大头分布在所属县级城市。南京传统市区的玄武、鼓楼、建邺等5个区外加新发展的江宁、栖霞、浦口等区,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全市的超过80%,且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新兴产业,而作为郊区的六合、溧水、高淳人口规模都非常小。如此集中的人口和产业规模,带来的必然是较高的房价水平。
最后,南京目前在运营10条线路,在建15条线路的地铁规模也远远超苏州,全国位列第八。其中市域快轨里程超200公里里程数排在全国第一,如此便捷的市域交通网络也是推高南京的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04
抱团发展是趋势,苏南、合肥小伙伴也在搞一体化
其实早在南京都市圈概念推出前一年,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就在计划一起抱团共谋发展。2020年4月,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在苏州召开,苏州、无锡和常州的党政主要领导都参与了本次峰会。
苏锡常一体化具体措施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共同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起到协同增强效应和辐射作用。联合推动产业科技协同创新,率先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联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共享,不断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化、市域化和高效化。”
这些倡议具体到实际就是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共享,未来可能涉及地铁互通和社保互认等问题。但相比南京,苏南三个城市一体化,存在两个基础性困难,一是区域中心城市不明确,虽然从人口和体量上来说苏州的中心地位毫无疑问,但从地理远近来说,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城市从东往西摆出了一个一字长蛇阵,居中位置的其实是无锡。且苏州始终有没有机场的短板,到底谁是中心,实在很难说清楚。二是,由于靠着上海和南京太近,苏南一体化的基础如果只是承接上海的辐射,那就很难保证三个城市能保证步调一致了。
苏州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
最后还要说一说南京西面的合肥。今年8月,合肥也推出了合肥都市圈概念,其规划的常住人口和核心面积不仅和南京基本相当,更尴尬的是安徽的滁州、马鞍山、芜湖三市也被列入其都市圈的范围里,重叠的规划未来难免遇到执行上的困难。
城市化已经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趋势,在城镇化增幅放缓的今天,二三线城市抱团发展已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南京过去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经济一度滞后,现在通过都市圈规划和产业调整,重新起航未来确实可期,但苏南特别是苏州经济的腾飞,主要依靠的民营经济的崛起,南京都市圈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大激发出民营经济的活力,催生出新兴产业的龙头或许是未来亟待解决的另一个课题。
参考资料
1、南京发布《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公布》
2、21世界经济报道《苏南发展新机遇:长三角一体化下苏锡常一体化先行》
3、花猫说房《积分落户新政,南京抢人就能抢得过苏、杭了?》
- END -

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点击“在看”,拥有相互成就的关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