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5155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 在茫洲岛,有这样一道约定俗成的风景线。炎炎夏日,村委办公楼前的空地上,被台风摧残得只剩半个脑壳的大榕树下,三五成群的村民,或在石桌旁喝茶聊天,或在地上织补渔网,或在石凳上挑拣海螺。现在,他们多了一个“常规”动作:掏出手机上网聊天,或在朋友圈卖货,或了解资讯动态。
文 | 柯玉圆
这是一个故事。
一个真真切切的故事。
它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广东。
1
这次回来就不走了
强劲的海风粗暴地将头发往后撕扯,迎面狂吹让人只能眯着眼睛往前看。刚刚还是烈日当头,转眼便乌云集聚,叫人猝不及防的雨水伴着飞掠而过的浪花,溅上紧抓船栏的手臂。
不能打伞,又没有遮雨篷,快艇上的人只能躬着身子,盯着船板,祈祷这来得快的雨,能去得也快。
几分钟后,雨果然停了。骄阳再现,仿佛刚刚只是老天爷一时兴起开了个玩笑。
远处的山峦与海面之间腾起烟雾,一弧残缺的彩虹隐于其中。这幕惊艳的美,让人轻易忘却刚刚的不适。
环视周遭,碧蓝的海水托举着数只青褐的渔船,在黛绿的远山映衬下,犹如一幅层次分明的油画。
广东省台山市川岛镇茫洲村周围的海域(石登江/图)
船,离岸越来越近。这座面积只有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00人的海岛——茫洲岛,迎来了既熟悉又陌生的他——42岁的郑少喜。他背负着特殊使命回来了——担任广东省台山市川岛镇茫洲村委会党支部书记。
茫洲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郑少喜(石登江/图)
长期被海边艳阳炙烤的黝黑皮肤,笑起来时露出经岁月雕刻的眼角褶皱,宽肩粗臂的郑少喜,看起来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在众多穿着拖鞋和短裤的村民中,他又是唯一穿着包头鞋和长裤的,蓝色的套头短袖衫被汗水浸透,紧紧贴住后背。
和岛上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也是出身渔民家庭。少年时期的美好回忆,莫过于放学后去海边蹲守,等退潮后钓鱼或捡贝壳。而每当父亲捕获大鱼时,郑少喜是最快乐的,这意味着“能大吃一顿”。
贫瘠的日子,让他立志要离开海岛,去外面闯荡、过好生活;但年过不惑,他又毅然决然地回来,哪怕妻子一开始不理解,哪怕要跟孩子分居两地。“我的两个女儿,一个上高中,一个还在上幼儿园,平时都没怎么陪伴她们。”这位“硬汉”难得地露出柔情。但比起家庭,海岛才是他的“主战场”。
如何让海岛更好?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郑少喜心头。他是一个敢于适应新变化、迎接新挑战的人。长达23年,辗转于广东台山、珠海及湖南,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外出的广博见识,让郑少喜在制定家乡发展规划时考虑得更实际,在处理村务时更有技巧。许多棘手的问题,在村委会门口的大榕树下,在他与村民的说说笑笑间,得以妥善解决。
郑少喜与村民在村委会门口的大榕树下交流(石登江/图)
2
红旗飘飘
潮起潮落,拍打沙岸。群山环绕,静诉乡音。茫洲岛,曾经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曾经的军事战略宝岛。任历史风云变幻,它就这般静默地伫立着,从骨子里的红色基因汲取力量。
1946年2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四团部分武装人员组织成立了滨海大队。7月,滨海大队转移到茫洲岛,反抗国民党军队的扫荡和围剿。其间,11名游击队员因机船故障,被捕后惨遭杀害;1名机枪手在执行任务时溺水牺牲。虽然危机重重,但游击队员迎难而上,最终在10月成功突围,粉碎国民党的围剿计划。
先烈虽逝,但红色基因在海岛上代代相传。上世纪50年代,解放军驻守茫洲岛,直至80年代才撤出。岛上现今遗留营房、炮台、防空洞等军用建筑,向后人无声诉说那段沧桑往事。
如今,党员郑少喜接过先辈传递的薪火,鼓足干劲想把海岛发展得更好。可刚到村委办公室上班时,他就发现一个严峻的问题——海岛的网络建设,尚未满足政府办公和居民生活中对更高宽带的需求。
随着对网络建设情况的深入了解,郑少喜对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原来,从2008年往后的13年里,中国电信广东公司赓续红色基因,不断攻坚克难,创新技术、升级方案,在茫洲岛高举飘扬红旗、奏响如歌“网”事。
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在茫洲村搭建的基站(石登江/图)
2008年,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组建了党员突击队,驻扎海岛,历时4个月才建成岛上首个发射塔。茫洲岛四周环海,几十吨重的设备和物料,包括水泥、钢材等,都要靠船运上岸。几十人组成的建设队伍则需要分批次租用快艇,往返于海岛和内陆之间。船只颠簸,让人几乎头晕欲呕。
可上岸后,建设队伍还要走几百米粗糙的沙地和崎岖的山路,至少要半个小时才能到山顶。前方砍剪杂草杂树,让山路稍微宽敞点;后方用扁担挑着沉重的建材和设备,一步一步往上走。扁担压酸了肩头,碎石磨损了鞋头,有人还扭伤了脚踝、磕碰了膝盖,但共同的信念支撑着建设队伍,将物资运送到目的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组建的建设队伍正在运送物资
白天,若是艳阳天,在炙热的阳光烘烤下,建设队伍人人汗流浃背,汗水湿透了上衣,又被风吹干了,又再次大汗淋淋湿透衣背,如此反复,衣服都可以“结晶成盐”了;若是阴雨天,为了赶进度,还得冒险乘坐快艇,风大浪大甚至夹杂着雨水,还没上岸,连内裤和袜子都湿透了。由于长期在岛上作业,建设队伍纷纷被晒成古铜色,脸部脱皮、手部长茧,都成了“家常便饭”。
到了晚上,建设队伍部分人留守岛上,就在村委会的空地上,铺个草席、垫个纸皮,席地而睡。当年,岛上电力供应十分有限,每天仅有晚上5点到8点发电。夜深后,没有风扇,还有蚊虫,但白天实在太累了,建设队伍也就顾不得闷热和虫咬,沉沉睡去,为第二天的工作储备能量。
不仅要克服气候问题、交通困难,建设队伍还要面临生活物资匮乏的境况。当时的岛上没有饭店、便利店,更别提酒店和超市了。建设队伍要自带方便面、粽子、饮用水等解决三餐。
连想畅快地冲个凉,洗去劳作的疲惫,都成了建设队伍的奢望。岛上没有大型水库储存降水,有时还要靠船运补充岛上淡水,用水十分紧张。建设队伍只能用桶接点山泉,简单冲洗作罢。
建设过程的辛苦,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动为建设队伍提供伙食和住宿。村民看着同吃同住的建设队伍,心疼地说:“你们这些电信人,都快成半个岛民了。”不少村民主动为建设队伍免费带路、搬抬物资。有了村民的支持,听到一声声“辛苦你们了”“谢谢”,建设队伍更坚定了决心。
“身体上是疲惫的,但精神上是喜悦的。踏踏实实地为岛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中国电信的一分子,我们都为公司的社会责任担当而自豪!”持续参与茫洲岛网络建设、现任中国电信台山分公司总经理助理伍伟英说道。
3
孤岛“入网”
不仅要克服岛上艰苦的生活条件,克服地形因素带来的施工难度,建设队伍还要应对恶劣的气候条件。海岛与大陆相隔约20公里,建设队伍在安装设备时遇到大雾和阴天,好不容易把设备安装好,调试了整整一天却还是有问题,只能兵分两路,部分人在茫洲岛,部分人去对岸,互相配合调测。当时,已经退潮了,船开到对面又靠不了岸,建设队伍急得团团转。村委会了解情况后,动员驾船技术最好和最了解海况的村民前去支援。水位低,风大浪又高,建设队伍上岸时,衣服全部湿透了,但仍坚持排查问题和调整设备,最终成功适配!
此后的十年里,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尝试投入建设无线沿海网,加强沿海海面信号覆盖。2019年,得益于台山市政府在茫洲岛投入建设太阳能发蓄电设备,中国电信广东公司迅速组建以技术骨干党员为核心的建设突击队,先后6次租用快艇往返海岛和内陆,无数次用扁担挑着沉重的设备,一步步走在颠簸的山路上,靠着一点一滴的努力,终于在岛上建成2G、4G无线直放站,能提供稳定的手机信号。
看着关于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援建茫洲岛的沉甸甸的资料,郑少喜既感动又感激。但在他上任的2020年,无论村民生活还是政务办公,对网络的要求都更高了。郑少喜积极联络并全力配合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努力推动茫洲岛网络建设的进度条。
2021年,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全面响应“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政策要求,为保障回岛过清明的民众有满格且稳定的信号,突击完成了4G网络的全岛覆盖工程,标志着这个信息孤岛成功“入网”,接入了智能通信的新时代。
其间,还有这样一个小插曲。有个重要的网络设备,在清明前一周才送达茫洲岛。为了赶在清明前完工,建设队伍加班加点,多次乘坐快艇冒雨往返茫洲岛和内陆,背着笨重的仪器和工具上下20米高的信号塔进行安装测试,终于赶在清明前两天完成。
建设队伍正在检测设备
接到满格的4G信号那一刻,村民兴奋得都跳起来了!实地测试宽带上网可以达到100M以上,互联网视听可以流畅观看4K节目,党教网平台及视频会议系统无延时,视频监控图像清晰、语音视频通话均正常。
同年4月26日,国家信访总局收到郑少喜的感谢信。他在信中慷慨激昂地写到:“人民邮电为人民,中国电信的红色基因在这里很好地得到了传承!中国电信一直在为岛上居民提供通信网络服务,将岛民与大陆与世界拉近了距离。”
据不完全统计,13年来,建设队伍租用快艇往返茫洲岛和内陆之间70多次,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在茫洲岛累计投入超过200万元。目前,预计茫洲岛的电信业务年收入约5万元。做这样的“亏本生意”,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却毫不后悔。
对此,伍伟英这样说:“在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持续坚定地响应为人民服务的号召。我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享受网络的权利,不仅是茫洲岛,我们希望在中国,哪怕再偏僻的地方,人民都能享用到网络,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又自在!”
据了解,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累计投入8000万元,在江门台山海域建成455个基站,满足台山海岸及离岛居民近40万人口的信息通信网络需求。近几年来,中国电信台山分公司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实现台山20户以上自然村的全面光纤覆盖。利用PON基站无线覆盖技术解决了川岛、隆文、深井等镇的一些边远山区与农村的手机信号问题,这些都是中国电信台山分公司在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行动的有益尝试。
4
变了!变了!
路通财通事事通。在乡村振兴的重要关口,除了地理上的“道路”要通畅,信息科技上的“道路”更要通畅。在郑少喜和村民眼中,“网”路畅通的茫洲岛将迎来更多发展可能。
岛上唯一一个90后村干部李自力不禁感慨,今年得益于网络的发展,村务管理有了全新的面貌。以前,岛上网络不稳定,若要联网办公,要等周一三五的航班,耗时一个多小时到镇上,借用镇政府电脑办公。如果遇到狂风、巨浪或大雾等天气,还不能当天往返,办公效率十分低下。
茫洲村村干部——李自力(石登江/图)
如今,在村委办公楼就能联网,组织党课学习、帮村民填报资料、接收并下发政府通知等都很便捷。岛上安装了“平安乡村”摄像头,接入政府“雪亮工程”监控覆盖,加强治安管理,提升村民的安全感。“村民还组建了微信群,像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都能及时通知到位。”李自力刚说完这句话,就被在村委会门口空地上织渔网的王阿姨叫了过去。
原来,王阿姨打算给在台山市的女儿打视频电话,但忘了按哪个按钮。李自力熟练地帮王阿姨打通了。看到手机里外孙女可爱的模样,听到她软糯糯的声音叫着“外婆”,王阿姨开心地笑着,脸上的皱纹都快溢出蜜来了。中国电信广东公司针对像王阿姨这样的空巢老人,提供多种流量套餐产品选择,还不时推送反诈骗信息,有效规避网络诈骗。
有了网络,村民不仅能“天天看到孩子”,还能增加收入。以前主要靠卖海鲜为生,现在通过朋友圈可以卖岛上特色农产品,比如金银花、野菊花和茫洲岛山茶。王阿姨操着浓郁的台山调粤语,兴奋地说:“以前卖十几块钱一斤,现在能卖一两百块钱一斤。”
在茫洲岛,有这样一道约定俗成的风景线。炎炎夏日,村委办公楼前的空地上,被台风摧残得只剩半个脑壳的大榕树下,三五成群的村民,或在石桌旁喝茶聊天,或在地上织补渔网,或在石凳上挑拣海螺。现在,他们多了一个“常规”动作:掏出手机上网聊天,或在朋友圈卖货,或了解资讯动态。
茫洲村村民在使用手机

网“路”通了,不仅方便村务办公和村民生活,还带动青壮年回乡创业。在广东中山的服装城打工多年的村民钟志祥,已经回到岛上生活。他计划运用在服装城学到的直播技巧,通过抖音和微信等做直播,宣传及销售岛上的特色农产品和海鲜,并引入投资建设民宿。钟志祥说:“村委会、尤其是郑少喜书记很支持我的想法,我觉得回来是对的。”
除了岛上村民受益,网“路”通了,让外地游客能更及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旅途中的快乐。近乎原生态的沙滩,海水格外清澈,一排七八间酒店标准的民宿,敞开大门、拉开窗帘,就能看到水波粼粼的大海,这是真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生活。
茫洲村村貌(石登江/图)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茫洲岛通信网络发展的更新迭代,让岛民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年来,岛上的变化蛮大的。但我觉得还不够,我希望它能变化更大、变得更好!”郑少喜眺望着远处,阳光正在海面上雀跃,撒播下点点星光,而他说这话时,黑色的眸子也闪烁着熠熠光彩。
(专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