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19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一代人,吃完了五代人的苦,做出了五代人的事,打完了五代人的仗,建立了五代人的功。”
作者 | 景桥先生
来源 | 你的景和我的桥
这个周末,二刷了《长津湖》,和很多朋友一样,总觉得这样的影片,才更应该登顶票房冠军。
而今天,恰好又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日。截至10月19日19时32分,该片20天票房突破50亿大关,即将跃居中国影史第三,冲顶亦胜利在望。
热血难凉,便重温了一遍《毛泽东年谱》等历史文献,并从中梳理了伟人抗美援朝期间的36句至理名言。
71载弹指一挥间,时间验证了一切,思想的伟力更加光耀千秋!
谨此分享给每一位朋友。
01
决策出兵
1. “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抵抗”。
——1950年6月28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指出。是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决定派出海军、空军参战,并命令第七舰队侵入我台湾海峡。
2. “杜鲁门在朝鲜看样子不会罢手。你在给军委关于美军可能在朝鲜东西海岸中腰部,实施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登陆作战,很有见地。你们集结东北后的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但要准备同美国人打仗,要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
——1950年8月5日,在接见邓华时的讲话。是年7月13日,按毛泽东指示,我未雨绸缪,调邓华的第十三兵团第38、39、40、42军在东北边境集结,共25万余将士,成立东北边防军,后成为首批入朝作战部队,发挥关键作用。
“要打前所未有的大仗”,真是气吞万里如虎!另毛泽东、邓华就美军在朝鲜半岛“中腰部”登陆的预见,料敌于先,极有先见之明。1950年9月15日,美军果然实施仁川登陆,朝鲜却因战略失误防御不足, 7万多人民军主力被彻底斩断退路,最终导致全线溃败。
3. “德怀同志:兹将聂荣臻建议一件发给你。十九兵团是否可以照聂建议部署,请加考虑。”
——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聂建议,虽然有了第一步部署(即东北边防军),但仍恐不足以应付事变,建议再行配备第二线兵力,将彭德怀西北军区第十九兵团集结,机动至济南或郑州一带。后十九兵团于1951年2月16日,在司令员杨得志率领下入朝作战。
4.“它在军事上只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另外却有三个弱点:第一,战线太长,从德国柏林到朝鲜;第二,运输路线太远,隔着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战斗力太弱。但是,美帝国主义也可能在今天要乱来。假如它要那样干,我们没有准备就不好了。所谓那样干,无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打原子弹,长期地打,要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长。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1950年9月5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针见血指出美军战略弱点,并以远见卓识,料定我军必胜。
这次讲话,凝聚了“钢多气少”的磅礴气势,以及“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的战略勇气,秉持了毛泽东一贯强调的“在战略上藐视他,当作纸老虎,在战术上重视他,当作真老虎”的真理。而一句“无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气势磅礴、雄耀千古,真可谓现实版“惜秦皇汉武”矣!
5. “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的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1950年10月4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当时,大多数委员不赞成出兵,毛泽东虽然心急,却也不好直接拍板,只好说了这么一句颇为感性的话。唇亡齿寒,这个春秋时代的典故,或许更能说服人。
6. “这我就放心了。”
——1950年10月5日上午,毛泽东在听到彭德怀支持出兵援朝并服从中央决定挂帅后,欣慰道。
7. “它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我相信我的手榴弹会战胜它的原子弹,它无非是个纸老虎。”
——1950年10月5日下午,毛泽东针对林彪提出的美军高度现代化,还有原子弹等观点作的讲话。其实,伟人早就说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当天下午,会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8. “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1950年10月13日晚10时,毛泽东电告在莫斯科的周恩来。是时,毛泽东派周恩来、林彪出访,试图说服斯大林出动空军支援,遭婉拒。经几天反复斟酌,毛泽东仍决定出兵。
9. “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
——1950年10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这是下了最后也是最大的决心了。次日,平壤陷落,傍晚,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0. “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
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其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27日,毛泽东同好友周世钊的谈话。思想伟力,可见一斑。特别是“三把尖刀”的比喻,极为形象,生动说明的抗美援朝的战略意义和迫切必要:是为立国之战、守百年和平、开万世基业。
02
运筹帷幄
11. “四个军及三个炮师决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十九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
——1950年10月18日晚九时,毛泽东致电首批入朝部队。从开始和结束时间到渡河地点、隐蔽要求等,一一详加说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之谓也!
12. “这一仗可能要打七天至十天时间(包括追击)才能结束,我军是否带有干粮?望鼓励全军,不惜牺牲,不怕艰苦,争取全胜。”
——1950年10月21日晨二时半,就打好出国第一仗致电志愿军。他还关切问到干粮情况,事实证明,第一次战役完全符合毛泽东的预判,刚好打了10天,打出了新中国猎猎威风,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击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不可一世的美军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狂妄计划。
13. “美国如果胆敢在此时爆发世界战争,则其失败将更彻底,因为现在美国的军事准备尚未完成,而和平阵营势力则大于美英势力。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但不能听任美国侵入中朝边界而置之不理。”
——1950年10月下旬,在中央宣传指示稿后特意加写的一段话。以大无畏的胆魄、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精准的战略预判,料定美国还不敢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就是“战略上的藐视”,妥妥地拿捏死你。
14. “(三)请你们充分注意领导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四)此次战役中敌人可能使用汽油弹,请你们研究对策。”
——1950年11月24日,毛泽东复电彭德怀、邓华、朴一禹、洪学智。不知是否有心灵感应,还是冥冥中的不祥预感,就在毛泽东提醒的第二天,即1950年11月25日,三架美军飞机在志司投下几十颗凝固汽油弹,正在作战室的毛岸英不幸牺牲。
15. “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
——1950年12月17日,毛泽东收到彭德怀、宋时轮电报后,脱帽默立良久,尔后复电。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关键一战,奠定了胜利基础。鲜为人知的是,即便是身着厚绒棉衣的美军,长津湖战役亦冻死士兵数百名。可反衬,九兵团作战之艰难。宋时轮感慨“艰苦程度超过长征!”
16. “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
——1951年2月21日,毛泽东在玉泉山听取彭德怀汇报后说。彭德怀报告了前线兵员不足和后勤保障问题。从刚开始计划入朝打防御战,到正式入朝决定打运动歼灭战,再到决定打持久战,毛泽东审时度势,以变应变,一切从战略需要和战争实际出发。
17. “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
——1951年5月26日,毛泽东就战略战术问题致电彭德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从战争中走来,毛泽东最善于从战争中学习。6月初,接见杨成武时,又强调“我们军队的同志,头脑要清醒,不能有速胜的想法”。这一决策后发展成“零敲牛皮糖”的战争艺术。
秋收起义从进攻长沙到转而挺进井冈山,红军时期坐镇指挥“反围剿”和长征的“四渡赤水”,抗日战争又强调《论持久战》,他的战略视野恢弘前瞻,战术策略敏锐机动,既谋全局又谋一域,既谋万世又谋一时。
18. “六十军一八0师的情况如何,甚以为念?”
——1951年5月31日晨二时,复电彭德怀并告高岗。第五次战役中,180师因处置失当,几乎全军覆没,成为共和国永远的痛。
19. “朝鲜战争可能出现停战谈判,空军要抓紧时间参战,以求得到战斗锻炼。新兵种初次参战,不可能等到准备工作完全充分。初次打仗不要设想一鸣惊人,一鸣则已,不必惊人。”
——1951年6月22日,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谈话。不久,我空军参战,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274架的重大战果。毛泽东预见要停战,要求空军尽快参战,因为战场才是最好的练兵场。同时,地面部队轮番入朝作战,既是战斗也是练兵,累计有6大兵团27个军跨过鸭绿江,经历了血与火的锤炼。
03
惦念将士
20. “粮弹是否已开始渡江输送,请高电告。”
——1950年10月15日晨五时,毛泽东致电高岗、彭德怀并告邓华。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毛泽东深谙此理。
21. “请电询高岗,对宋兵团所要求的棉帽、棉鞋、棉手套、棉大衣,是否已在前送,送到什么程度?”
——1950年11月21日,在阅志愿军作战电报后批送周恩来。宋兵团即第九兵团,由于军情十万火急,未能及时更换北方冬装,便决然跨过鸭绿江,不幸遭逢朝鲜50年一遇寒潮,在长津湖取得战略胜利的同时,亦承受了巨大冻死冻伤损失。
22. “增加汽车,速运棉鞋、大衣、被毯,极为必要。”
——1950年12月21日,复电彭德怀并告高岗、宋时轮、陶勇。在电文中,除了安排九兵团休整、重伤员运回东北治疗外,还特意叮嘱要加紧运输保暖衣物。
23. “九兵团近日情况如何,是否都吃得上饭了,衣被鞋子是否都解决了,伤病员处理情况如何,共有多少伤病员,此次东线作战减员总数多少,以上请查明电告。”
——1950年12月31日,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邓华、朴一禹、洪学智并告第九兵团电。一连“六问”,担忧关切之意溢于言表。
24. “帝国主义如此欺负我们,我们没有自己的兵工工业,不解决部队的武器装备问题,是不行的。”
——1951年5月某晚,毛泽东约见徐向前时谈到。他交给徐一个任务,赴苏联谈判:一是购买武器装备;二是多搞点技术项目,发展自己的兵工生产。战略藐视、战术重视,毛泽东不但有“钢少气多”的自信,更要求自力更生,发展壮大自己的“钢”。只有“钢多气也多”,战士们才能少牺牲呀。
25. “应该给战士增加营养,给他们每天吃一个鸡蛋,我们还是做得到的。要想想办法解决运输中鸡蛋容易打碎的问题。”
——1952年1月11日,在得知不少战士由于营养缺乏得了夜盲症时说。一国领袖,对战士的关心,可谓事无巨细、察于秋毫,不但保障战士每天有一个鸡蛋吃,而且还考虑到了运输中鸡蛋容易碎的问题。
04
舍己为国
26. “牺牲的成千成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
——1951年1月2日,在得知毛岸英已在朝鲜牺牲的消息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决定当日向中央军委报告。周恩来接电后,虑及毛泽东正在感冒,朝鲜战事又处于紧张阶段,故仅将电报送刘少奇等阅。到了次年1月2日,才电告毛泽东、江青。据卫士回忆,毛泽东接电后,短短一则电文,足足看了几分钟。
27. “你病了,我很念你。你好好养病,早日好了,大家欢喜。下大雪了,你看见吗?”
——1951年1月4日,毛泽东写信给女儿李讷。当时,李讷因阑尾炎在医院手术。根据《毛泽东年谱》,1月3日全天他并未发出重要电文,想必也是在消化岸英牺牲的悲痛。而隔日,又给女儿写信,一句“我很念你”,念的,又何尝不是岸英。
28. “你是不是好了一些?爸爸很想你,不要烦躁,耐心将病养好。”
——1951年1月6日,毛泽东再次写信给女儿李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连续给女儿写信,对自己,何尝不是一种安慰。
29.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现在美国在朝鲜战场使用各种飞机约一千多架,你们千万不要疏忽大意,要采取一切措施保障司令部的安全。”
——1951年2月21日,毛泽东在玉泉山听取彭德怀汇报后说。彭德怀在汇报军情后,详细介绍了毛岸英牺牲情况并作自我检讨。毛泽东知道彭德怀的顾虑,宽慰他不要“当成一件大事”,并再次叮嘱要注意司令部安全。
毛岸英从苏联回国,毛泽东没有安排他舒适岗位,立马让他拜农民为师,决心出兵朝鲜后,又让他成为第一名志愿军战士,毫无半点优待,“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革命一生,毛泽东共有6名至亲牺牲,包括让他“百身莫赎”的结发妻子杨开慧,以及两位亲弟弟毛泽民、毛泽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决不仅仅只是一句诗!
30. “兵贵神速嘛!我同秘书说了,凡前线来的电报,随到随报,一分钟也不得迟延。你们是在大炮底下,没有你们在朝鲜,我在这儿也不安稳喽!”
——1951年12月7日,约见邓华时说。当时,邓华谈到:“有一次,志司凌晨一点发出的电报,到两点就收到了回电,主席真是太操劳了”,毛泽东如是回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近花甲之龄,一句“随到随报”,堪称生动写照。
05
历史总结
31. “时间要打多久,我想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做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1953年2月7日,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在敌人面前,毛泽东绝不妥协,一战到底!
32. “你们上甘岭打得好,上甘岭战役是个奇迹,它证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国的钢铁还要硬。”
——1953年6月13日晚,在中南海接见从朝鲜前线回国的秦基伟时说。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后期志愿军“坑道作战”的典范,阵地防守和反击作战均十分出色。这时,志愿军火力已较入朝之初有显著提升。美如坚持要继续打,面对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和组织能力焕然一新的志愿军,可能要吃更大的亏。
彭德怀在自述中回忆签字停战时的心情,“但当时我方战场组织,刚告就绪,未充分利用它给敌人以更大打击,似有一些可惜”。
33. “希望全军指战员防止骄傲,在停战协定签字并生效后,仍应提高警惕。”
——1953年7月25日,在祝贺志愿军夏季反击胜利的电报稿末尾加写的话。两天后,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生效。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毛泽东仍未掉以轻心,他还有句名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4. “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会议听取彭德怀总结报告后的讲话。通过艰苦卓绝的战争,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消除了一部分人的“恐美症”,重塑了民族灵魂、重振的民族自信、重造了民族精神,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5. “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会议听取彭德怀总结报告后的讲话。这句话特提气,雄言壮志,掷地有声,气吞万里山河。
36. “说到‘施仁政’,我们是要施仁政的。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
——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会议听取彭德怀总结报告后的讲话。1950年决策是否出兵时,反对的声音很多。毛泽东正是从“大仁政”出发,心怀雄韬伟略,为新中国千秋伟业计,才决然出兵的。
当历史的硝烟散去,抗美援朝是为立国之战,护佑新中国百年和平,开创中华民族万世基业,“大仁政”思想伟力更见光芒!
读完这36句话,字字铿锵有力,句句饱含真理,迸发着思想伟力,散发着耀世光芒,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如战鼓阵阵催人奋进!
从“大仁政”视野决心出兵,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远视,从“随到随报”的运筹帷幄和兵贵神速,从“骨头比钢铁硬”的胆魄勇气,从“是否都吃得上饭了”的殷殷惦念,从“我很念你”的动人真情……我们读到的,无一不是伟人高瞻远瞩、为国为民的千秋风采!
“一代人,吃完了五代人的苦,做出了五代人的事,打完了五代人的仗,建立了五代人的功。”
信哉斯言!伟人千古!
主要参考资料:《毛泽东年谱》《彭德怀自述》。
— THE END —
作者:景桥,左手戎马文,右手走心字,全网近亿阅读量爆文《清明为什么要回乡扫墓,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双10万+爆文《她凭什么成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实至名归林郑月娥》作者,多文被人民日报等转载。著有书籍《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个人公众号“你的景和我的桥”,愿世间所有温暖的人,都能在景桥相遇,就像久别重逢!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
灼见热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