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谷小歌
万小刀工作室特约主笔
2013年,北大最著名的“卖猪肉”校友陆步轩被邀请回母校演讲
谁知,他刚走上讲台,竟心里一酸,不禁脱口而出:“我是给咱们母校抹了黑,丢了脸,我是反面教材。”
“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这种事放在今天可能不再新鲜,但在20年前,引起过一场轩然大波,陆步轩像是一根刺,深深刺痛了社会的软肋。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大家众说纷纭。
这两年,又有媒体爆出
陆步轩
的儿子读完高中就不再读书。

“那时候认为读书害了我,所以我小孩读书不好,跟我这个思想可能也有关系。”
「读书无用论」再次喧嚣尘上。
来去20年,围绕在陆步轩身上的争议从没变过。
但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北大毕业生去卖了猪肉,却不知道当年他也是被逼上梁山。
陆步轩的人生从来不是一个创业成功的故事,他拿到的是被命运一再捉弄的剧本。
01
1966年,陆步轩出生于陕西长安县一户贫困家庭。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年代,新的生命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少喜悦。
8岁那年,陆步轩母亲去世,一家六口靠父亲在生产队干农活、挣工分养活,有时候他也私下偷偷做些小买卖
有一回,他的家被暴雨冲垮,只有靠亲戚救济才有了落脚的地方。
陆步轩童年过得很艰难,一家人就在风雨飘摇中度日。能吃上一顿肉是陆步轩从小就有的梦想,他并不知道,自己日后会与“肉”打一辈子交道。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
虽然陆步轩只有11岁,但已经听说过“读书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尤其是看邻居家的儿子考上大学后那副显摆劲儿,陆步轩就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将来做官,光宗耀祖。
他还把自己的名字从“陆步选”改成“陆步轩”,显得更有文化。
虽然老陆家以前没有读书人,但陆步确实是一块儿读书的料,中学时就成绩优秀。
陆步自我感觉也很膨胀:“数学老师考不过我,英语老师考不过我,语文老师也考不过我......”
1984年,陆步轩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西安师范大学。
他很不满意自己这个成绩,愤怒地撕掉了录取通知书,他只想考北大,他觉得只有北大配得上他,只有北大能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然而,
陆步轩
不知道,这一切只是错觉。

02
1985年,19岁的陆步轩以长安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
拿到通知书那天,他骑着父亲的凤凰牌自行车四处转悠,逢人便说:“我考上北大了。
父亲也一改平日里的省吃俭用,请来锣鼓队宣传,还在村里大摆筵席,庆祝了两天。
陆步轩也成了村里的传奇人物。
有人夸他是“文曲星下凡”,陆步轩信了。
全村人也坚信,考上北大的陆步轩,从此平步青云,日后等待他的是高官厚禄。
△ 1989年,北大期间的陆步轩
终于等到了开学。那天陆步轩手里拿着一张校园地图,迫不及待地在北大逛了一圈,走到未名湖畔时还掬了一口水喝。
他实在太爱这个地方了。
陆步轩的同学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满口牙黄,烟夹在耳朵上,浑身浓重的旱烟味,以为他是送人上学的农村亲戚。
△ 北大校园的陆步轩
进了北大,从小就自视清高、狂妄傲慢的陆步轩也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卑。他发现自己的见识与思想都跟不上同学,他室友的成绩也都比他好
于是,大学四年,陆步轩不参加社会活动,不去周末舞会,不约会找女朋友,只刻苦学习。
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他自知自己也没别的本事,毕业后能做一番学问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人就挺好。
△ 北大期间的陆步轩(右一)
1989年,陆步轩从北大毕业。
年轻气盛、自信满怀,回望大学这四年,他自己很满意,对未来充满美好想象。
因为他的同学里面,有的人分配到了中央、国务院机关做秘书,还有人去从了商,还没毕业就赚到第一桶金。
陆步也想象自己这个“天之骄子”很快就能混得一官半职,光耀门楣
他还拒绝了一家省级钢铁企业学校的招聘,因为入职先要考试,他怕麻烦,很不屑。
然而,陆步轩的一切等待都落空了,他被分配回原籍陕西长安县。
心灰意冷陆步轩的脑子里只有这四个字,他一屁股坐在冷板凳上说:“仿佛做了一场梦,梦醒又回到原点。
可这还不是最糟糕的,陆步轩的跌落人生才刚刚开始。
03
虽然是回到长安县,但陆步轩还是被分配到一个不错的单位。可他还没来得及入职,名额就被别人抵掉了。
他不服,去人事局找专管干部的那个人讲理,吃了闭门羹,只能放弃。
陆步不得不再次骑上父亲那辆自行车,挨个单位去找工作,找了两个月,终于被一个即将倒闭的柴油机厂录用了。
报到前一晚,他一宿没睡,心里纠结、没底,但还是接受了现实。结果他发现300多人的机厂,来上班的人不到10人,很多车间已经停产。
陆步轩又气又委屈,当天下午就卷铺盖走人了。
△ 1989年毕业后,陆步轩进入计经委做临时工
但幸好写文章的本事别人抢不走。
那时,计划经济委员会的领导正缺一个文字秘书,需要写文章,但没有编制是个临时工。
陆步轩知道后还是欣喜地去了,体制内单位,临时工也接受,日后不愁发财的机会。
可他也只干了3年。
1992年,单位分房子,因为陆步轩是临时工,根本没有他的份儿。那3年,陆步轩住在单位家属院,房子只有6平米转个身都碰壁,而且工资也只有正式工的一半。
得知分房被拒,陆步轩伤心欲绝。
再想起那次,他写的文章获了奖,可领导的名字在他前面,他就更气不打一处来,愤而撕掉证书。
他说:“我不能接受自己说假话。”
可陆步轩不说假话的代价就是,未来10年,他这个北大毕业的天之骄子,都要活在噩梦里。
04
离开计经委,陆步轩尝试过下海经商,但亏了钱。
他只能跟着几个退休的老领导,由单位出资搞起了化工厂。可因为产品不成熟,厂子污染大,两年后工厂被迫关停。
陆步轩又亏了,但他还没放弃。
陕西是矿产大省,彼时正赶上陆步轩的老家流行挖金矿。他与三个同学一拍即合,准备合伙淘金。
陆步轩向亲戚筹集了3万元,承包了一个矿井。可开业还没多久,金子影儿还没见到,就出了意外——一个工人在井下被砸死了。
陆步轩赔上所有本钱,才躲过了官司。
“那时工资才200块钱左右,几万块钱是别人十年的工资。
陆步轩负债累累,他曾经的骄傲早就在现实面前被打趴下了:“事越做越小,信心越做越没有。”
陆步轩还组织过一个装修队,开始时活挺多,到后来没活干,只得终日闲赋在家,与一帮牌友以打麻将、喝酒度日。
事业挫败,陆步轩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当年,他妻子因为他的北大文凭才嫁给他,现在看他混得连普通人都不如,毫不犹豫地离了。
事业与婚姻的双重打击,陆步轩像个泄气的气球,颓废不堪,酗酒赌博。当年那个自信满满,对未来无限憧憬的陆步轩彻底消失。
从北大运回来的8箱书,他也再没有打开过。
△ 陆步轩与第二任妻子
1999年,陆步轩再婚。
这已经是他从北大毕业的第10年。这10年里,陆步轩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也不稳定。
说起来,这应该比卖猪肉丢人多了,但那时候并没有人关心陆步轩。
一直到他开始卖猪肉,“北大毕业生”这个身份,才真正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05
“卖猪肉”这个想法是陆步轩的二婚妻子替他想的。
再婚后的陆步轩本来开了一家小商店,可经营了三个月就亏了1万块。妻子见丈夫实在不是做生意的料,就说:“猪肉档那里缺个摊位,不如去卖猪肉吧。”
1999年,33岁的陆步轩已经走投无路,也再经不起任何折腾。卖猪肉门槛低、本钱少,资金回笼快,可以及时拯救濒临破产的家。
9月9日,陆步轩猪肉铺正式开张营业。这是他特意挑选的日子,寓意长长久久。
按照行规,正式营业前要进行祭拜仪式,祭拜屠夫的祖师爷:樊哙、张飞。杀猪刀,切肉刀,摆上香案,再三百九叩,陆步只希望安稳下来,结束流浪的日子。
从开门营业那天开始,陆步轩告别百无一用的“北大才子”名号,开始挥刀斩肉,成了终日与油腻腥臭打交道的一介屠夫。
刚开始,他的生意并不好,又遇上拆迁,第一间店面又被迫关停。
寻了几个月,陆步轩在车站旁边租到了铺位。肉档再次开张,这次他取了个名叫“眼镜肉店”。
陆步轩也没别的想法,只寻思,这让他的店比五大三粗的屠夫多少有点文化气息。
也许,他是卖猪肉里面唯一戴眼镜的人。
但干了一些日子,“北大毕业生”依旧是陆步轩沉重的枷锁。
杀猪宰牛是下九流、卑贱的行当,那段日子,陆步轩特别害怕遇见熟人。他甚至雇了师傅来卖肉,自己躲在师傅背后,怕丢脸。
他还装扮成文盲。看着这位戴着眼镜的屠夫面黄肌瘦,一口黄牙,却也诚信经营,不以次充好,生意渐渐旺起来。
以前,陆步的肉铺一天最多卖半扇猪,后来,一天竟可以卖出12头,大概2000斤。
忙的时候,步轩甚至顾不上吃饭,以酒代水,每天喝10瓶。
有一次,工商所所长带人收了他的铺位,他跟人打了一架。直到工商所所长知道他是北大毕业生,就主动把没收的东西还给他。
步轩一直都觉得卖猪肉丢人,就算挣了钱也瞒着父亲。
但纸包不住火。有人对他父亲说:“你儿子是北大的,怎么卖猪肉了?”
父亲火急火燎赶来看,巴巴地掉眼泪。那晚,父子俩面对面抽了一晚上的烟。
肉铺红火的陆步轩也没有躲过别人的评论,家长带着孩子经过他的店面会说:“你看那个叔叔北大毕业的,要学学他。”
家长的本意是要激励孩子,可孩子一句话彻底凉透了陆步轩的心:“考上北大又怎样?考上北大还不是照样卖猪肉。”
2003年,陆步轩因为操刀卖肉的生活渐渐有了好转,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直到一天,一个高中同学找到他,他想请陆步轩帮忙推销一下厂里的切肉机,作为报酬,同学免费给陆步轩赠送一台。
那一次,同学还请了当地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要做广告,大力宣传举手之劳,还能免费得好处,陆步轩没多想便答应了。
陆步轩没想到自己是“北大毕业生”的身份马上就要曝gua
那天,陆步轩照样骑着摩托去店铺,开门,剁肉,上架。忽然,几个举着照相机的记者涌了进来,对他一阵狂拍……
06
2003年盛夏,一条《北大毕业生西安街头卖肉》的新闻火爆全网,波及全国。
一夜之间,陆步轩成了名人。
他的肉铺挤满了全国各地来的媒体记者。
最多的时候,门口能架起十几台摄像机,吓得客人都不敢来买肉。
陆步轩更是被记者一番灵魂拷问:
“你觉得北大四年给你的影响是什么?”
“这个暂时不好说。”
“那你希望自己以后干什么?”

“现在我不敢说。命运基本不掌握在我手里。
回答这些问题时,陆步轩一边抽烟,一边战战兢兢,全程不敢直视镜头。
即便这样,“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话题还是引发了一波激烈讨论。
有人支持陆步轩,说他是完全正常的就业,谁规定北大学生不能卖猪肉?
也有人反对他,说北大毕业去卖猪肉,是浪费人才,浪费国家资源。

可即便争个高低,论个水落石出又有何用?
陆步轩直言不讳地说:“我走上卖猪肉这行当,完全是被迫的,别无选择。”
他还在自传《北大”屠夫“》一书中写道:“毕业分配时的一次错位,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踏错脚,步步赶不上,最终为生活所迫,逼上梁山。”

陆步轩成了书无用论的典型。
那时的舆论几乎一边倒,以批评陆步轩为主。
但也有好事发生,这一年年底,长安区政府招了陆步轩进体制,进的是文化部档案馆办公室,负责编写《地方志》,有编制那种。
成为文化人,吃上公家饭,让陆步早已熄灭的理想又死灰复燃了。
虽然工资少,但是陆步轩很满意,“北大屠夫”摇身一变成了公务员——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身份认同的问题。
进入体制后,陆步轩把“眼镜肉店”的生意交于妻子和弟弟管理。
工作轻松,闲暇时间多,陆步轩终于能弃刀握笔,安心写字了。
2005年,他出版了自传《屠夫看世界》(后来再版,改名为《北大”屠夫“》)。
同一年,陆步轩花5万块钱买了单位的房子。他说:”不卖猪肉我连房子都买不起。“
离开猪肉行当、走进档案馆那天,陆步轩就以为从此与卖猪肉这行一刀两断。

可他这一生就是起起落落,充满了偶然,一个人的出现再次改变了陆步轩的命运。
07
2008年,同样是北大毕业的陈生找到陆步轩。
陈生是北大经济系毕业生,也是卖猪肉出身,彼时已经是广东壹号食品集团总裁,身价过亿。
陈生告诉陆步轩应该离开体制,跟他一起创业,他说:“你在体制拿那点钱没什么意思。
但陆步轩婉拒了陈生,陈生也不勉强。
2009年,陈生邀请陆步轩来广州开办“屠夫学校”,请他负责编写教材,授课。课程涉及营销学、营养学……等等。
虽然教室里做的都是想卖猪肉的,但他们喊一句”陆老师“,让陆步轩仿佛回到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校园。
但此时的陆步轩还是不愿意离开体制。
那些年,陆步轩一边做公务员,一边卖猪肉。前者是主业,后者是副业。副业比主页赚钱,生活直接奔进了小康。
2011年,陆步轩带着花了四个月写的《猪肉营销学》讲稿回广州屠夫学校讲学,并且正式担任校长。
2013年,北大校长发出官方邀请,邀约陆步轩与陈生回母校演讲。
再次回到北大,回到这个曾经承载了他所有梦想与美好幻想的高等学府,陆步轩感慨万千。
他还是很自卑,脱口说道:“我给母校抹了黑,丢了脸。
原本,“北大屠夫”这个名字已经差不多要被人遗忘,可这次演讲一报道出来,陆步轩的这句话再次引爆媒体。
然而,这次的舆论与十年前完全不同。
“有钱”成为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北大”的名头不再重要,“北大毕业生”靠什么赚钱更不重要。
2016年5月,陈生邀请陆步轩来广州的“壹号土猪”新店参加开张仪式。
陆步轩只出现了5分钟,与陈生聊了几句,就被拍了照片。隔天一条新闻《“北大屠夫”能生意与公务员兼顾吗?》见于报纸。
这次是陆步轩的公务员身份惹来了质疑。
报道发出后,长安区当地部门组织了一个调查组,花了一个月来调查陆步轩,结果是没有任何违法的问题。
但此后,单位规定每天上班早中晚打卡三次。
陆步轩知道这个规定是专门为他设的,他感觉自己像个犯人。
2016年年底,陆步轩终于下定决心辞职,放弃了他当初梦寐以求的编制。
12年的公务员生活他过瘾了,更现实的原因是,陆步轩有钱了,他可以靠钱来证明自己。
这一年,陆步轩与陈生合伙经营“壹号土猪”公司,成了副董事长。
他再次干起了操刀卖肉的生活,不过这一次不是在肉铺,是在办公室里。
这些年,陆步轩的猪肉宣传时,没少宣传他的“北大身份”,可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身份30年来所经历的嘲笑和挫败。
陆步轩自己也一直没想明白,读书到底有没有用。他的儿子有了他的财富兜底,有个高中学历就完全足够。
现在,陆步轩非常喜欢“北大屠夫”这个名号,他的抖音几乎每一条都会提一遍。
可他的故事,如今已经不新鲜,再没有摄像机会对着他的肉铺,也没有记者问他:“你觉得读书有用吗?”
@如果你竟然看到了这里,希望能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END-
作者:谷小歌 好莱巫
部分参考资料:
1. 看见《访谈:北大屠夫》

2. 陆步轩自传《北大“屠夫”》
3. 冷暖人生《访谈:北大屠夫》
4. 华商报《北大毕业生西安街头卖肉》

5. 凤凰卫视《“北大屠夫”13年后再度引爆媒体》
6. 人民日报《 “北大屠夫”身家过亿,他的成功你能理解吗》

7. 北京青年报《“北大屠夫”被嘲20年后还在卖猪肉:年销售额18亿》
谷小歌清华小姐姐,韩寒【ONE.一个】APP作者,写小说,写娱乐。
万小刀工作室特约主笔,专注于用小说的笔法,创作深度人物故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