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假期跑去上海看夏加尔展的朋友发来图讯,连连羡叹氤氲在夏加尔画里的浪漫。夏加尔把爱人画成五颜六色的——《粉色恋人》《蔷薇色的恋人》《灰色恋人》《绿色情人》等,一如大展的名字——“爱即色彩”。
▲《蓝色恋人》
▲左:《粉色恋人》,右:《蔷薇色恋人》。
说起来,有很多艺术家喜欢用调色盘和画笔说话,瑰丽的色彩能替他们说出好多心事,爱意也罢,失意也罢。
有趣的是,艺术家们在绘画的梦境里能说会道,可一回到现实的磁场里边,可能一个比一个嘴笨。能画漂亮画的他们,不见得真会说漂亮“话”。
塞尚用色彩表达质疑。透过不同的光线、明暗角度看同一个苹果,颜色是不尽相同的。可比起一而再地说出“我在苹果里找‘确切’!”,这位倔强又笨拙的大叔大概更愿意在画里告诉你。
▲塞尚一生画了好多苹果,清晨的、午间的、傍晚的。
后印象派的几位画家——塞尚、高更、梵高,都有笨拙的底色。他们对颜色、光线、真实的理解,是笨拙而真诚的。一笔一划地表达,哪怕与世人的意见差太多,也依旧画着自己的所见——“我画的就是我看见的世界呀”,他们总是说。
那是笨拙和纯粹闪光的年代。艺术不为功利,诞生于生活,升华于思考。在那个时代,他们没被看见,如今我们懂了,被这种纯粹的表达所震动。
我原来只觉得梵高虽然命苦,但是画好,颜色特别有力量。后来看研读他书信的材料和影片,才更觉得他是个无比坚韧的精神骑士。
梵高的爱情和友情是现在被讨论最多的,但在通信里,他自己谈论最多的两样事,是家人和色彩。
在绘画世界里头,梵高无疑是绽放的天才。他的笔触蘸满情绪,可以透过颜色揣摩他的内心,直接而不含糊。可除了画画之外,他便不大懂得表达了。
尤其是对亲情的渴望,他几乎只对提奥说。真给父母和妹妹写起信来,就变成了一个疏离客气的怪小孩。
比如离开巴黎去阿尔勒之前,梵高画了一幅自画像。他将画随信寄给妹妹,话间的语气像个客观而克制的评论家:“灰粉红色的脸,绿色的眼睛,浅灰色的头发……红红的胡须,不整洁,面带悲伤。
▲梵高离开巴黎前的最后一幅自画像,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真正的画家,手拿着调色板和画笔,凝视着画架。
梵高在巴黎的精神状态不佳,言语虽然顾左右而言他,但古怪情绪和不安的紧张全都藏在颜料里。
我想,这大抵是梵高内心深处的自卑,一事无成的艺术家生涯碾碎了他直言思念的勇气。而色彩,是梵高在一塌糊涂的生活中能找到的自信,他用来替自己说心里话。
到了工业陀螺加速旋转的21世纪,通信媒介已经从信件变成了网络工具,我们对家里人报喜不报愁,不善言辞的样子也不过就像梵高一样。
▲黄房子
梵高在阿尔勒割下耳朵的故事是最为人知的,那时他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恶化。孤独在吞噬他。
他总是一个人到麦田里作画,和外界寥寥的交流,只在点咖啡、苦艾酒时发生。
他画了很多阿尔勒的景象,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麦田、黄房子、星空……梵高画收割者和麦田时,用的秋色黄看起来明媚,其实深重,里头倾注了他关于死亡、关于生命流转的思考。这一直是他作品里更令人熟悉的题材。
▲《至爱梵高》
我自己有更喜欢的一幅。了解了《阿尔勒女人》的创作背景之后,觉得这是带有暖意的画。生活一直在给梵高泼冷水,当他的记忆温度降到冰点时,这幅画是暖阳一般的存在。
▲《阿尔勒女人》
《阿尔勒女人》还有另一个名字——《埃顿花园的记忆》,画的是梵高记忆里的母亲和妹妹。
梵高把画的素描寄给妹妹时说道:
这幅画关于色彩。
我特意选择的这些色彩,同柠檬黄的大丽花形成如此强烈对比的深紫色,让我感觉像母亲的性格。
戴着橙色和绿色苏格兰披肩的女子,在深绿色的柏树中特别突出,在遮阳伞的红色下对比愈加强烈,让我觉得她很像你,有种狄更斯小说里人物的感觉。
真谛在颜色上。柠檬黄、深紫色、橙色、深绿色……颜色是梵高的思念符号,是他游子时期的美好忆想,也是他记忆里的金边时刻。
梵高初学画时,父母在埃顿居住过一阵子,虽然他们对梵高搞艺术带着老一套的成见——艺术家就是“社会失败者”,可心是软的,一旦梵高缺钱花,二老还是让他回家蹭吃蹭住。
▲梵高习画初期的作品。
当然,梵高的怪脾气和倔性注定和家人有不少争端。1881年,梵高再次回到埃顿时,爱上了恰好来家里小住的表姐。可表白无果,还被视为令家族蒙羞的臭小子,他和父亲大吵一架后离开。
很多时候,我觉得梵高还有颜料和画笔,是唯一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他为让父母伤心感到自责遗憾。而《埃顿花园的记忆》,是彼时身为游子的梵高,表达留念家人的方式。
▲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一幅作品——《红色葡萄园》,只卖了400法郎。
与其说色彩成就了他,不如说色彩帮他开了把锁,他才有一间房可以放置难言的情感。
现在梵高的很多画都收藏在家乡的国度,不知算不算巧合,这幅游子的画像依然游荡在外,收在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
▲官网可以云看展:
https://www.hermitagemuseum.org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正在参与的设计品牌——繁象。这次我们有幸和冬宫博物馆联名合作,在众多馆藏中,我们选择了老朋友梵高——用颜色说话的艺术家。我们爱他的颜色,里头装载着他的叛逆精神、他打破规则的猛劲儿,还有面对孤独时的韧力。
也来说说新朋友——冬宫,也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它和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列世界四大博物馆,收藏了很多人类的精神之光,但比起前几个常常照耳的老朋友,冬宫特别低调。
▲《俄罗斯方舟》
它最初是叶卡捷琳娜女皇这名“女文青”的私人收藏室。女皇热爱文艺的理由得从她的婚姻说起,那是另一个故事了。总之,文艺是她生活里的精神稻草。
冬宫的历届主人收藏藏品,都有精神性的指向,其中就包括精神骑士梵高。此外还有大量来自各时代各地的时间旅行者——古希腊雕塑、拜占庭式的圣像、中亚的考古发现、世界级的名家画作、历史悠久的镌刻工艺……
除了馆藏之外,冬宫博物馆的耀眼闪光,还有特别难得的文化态度——它在意艺术和生活的联结。冬宫的现任馆长说工作人员会调皮地把不同时间线上有所关联的艺术品“无序”地并置展出,等待前来的游客在思考中获得小惊喜。
在我看来,可以走进生活的博物馆是有魔力的宝藏博物馆。
▲冬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孔雀钟。
带着“让艺术走进生活”的共同信念,我们一起努力了6个多月,最终打造出繁象x冬宫博物馆合作系列
设计产品时,我们一直想把博物馆里装载得下艺术、文化的物件做出来。如果你也看过冬宫的电影——《俄罗斯方舟》,大概会和我们有一样的答案。以构成主义来看,画框也是博物馆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将古老的画框从墙面上取下来,按比例缩小,再将梵高生命中的重要景色——麦穗雕刻于其中,用金属筑模的工艺打磨。希望每一丝纹理都如艺术家画画时的脉络一般立体分明。
我们延续了品牌讲故事的DNA,将《埃顿花园的记忆》的故事注入画框项链,给梵高眼里的母亲和大丽花,绘上了柠檬黄和星空蓝——最具梵高精神的色彩。平日里觉得全金色太过隆重的朋友,会喜欢这一款恰到好处的色彩点缀,层次丰富又一点儿不失华丽。
《埃顿花园的记忆》/梵高
梵高 复古画框珐琅项链&耳环
《Memory of ths garden at Etten》
之前说过,我喜欢照季节穿衣,秋冬一来,我就特别爱复古派扮相。最近的广东有降温迹象,等晚些秋意更浓了,项链用来配大衣一定合适。
现在则可以选素雅些的衬衫,解开一两个扣子,让画框自然露出。或是搭V领的丝绸缎面单衣。通勤或外出游玩,都是能搭的配置。
当然,有些朋友住在天冷时露脖子需要勇气的地方(只能说广东遥遥无期),把项链叠搭在素色的高领衣上,也是很好的参考。黑色、白色、米色、天蓝色,我觉得都合适。
▲模特上身的颜色参考
一直觉得小件配饰才是让气质焕然一新的小“心机”。同样的设计我们还做了耳环,虽然我是无耳洞星人,可顶不住复古典雅的好看,装上耳夹转换器试戴后尤其心动,立马自留了一对。原耳针是925银的,对耳朵敏感的朋友也很温柔。
图画我们采用了低温内填珐琅工艺,匠人们需要一笔笔手工勾勒,每一颗的笔触不会完全一致,所以每一颗都独一无二。珐琅工艺的特点是质地细腻,耐磨,也不容易氧化,颜色保存持久度不用担心。项链的金属部分以环保铜镀18k金制作,这个大家很熟悉了,亲肤不过敏。
我是不怎么戴胸针的人,可拿到这次联名系列的梵高画框胸针时,还是暗戳戳地颁了C位奖给它。
伊迪丝·西特韦尔作为黑丝绒裙的忠实粉丝一定会爱它。于是搭配思路迅速冒出头来,金色的质感与色泽,永远是深邃神秘黑的精神伴侣。
▲特别爱!PS:耳环是冬宫联名款莫奈·光影系列,虎眼石的琥珀色真的美丽。
年底需要参加年会的朋友,搭上深色系的裙装,这枚胸针会是很出挑的点缀。爱穿职业装的女士如果戴在西装上,不但不会丢掉“女总裁”的风范,还会是“雅”的加持。
而想拿它来做日常穿搭又无从下手的女孩们,我再提供一个思路吧,让它离开印象里的位置,或是变成胸针以外的物件。比如别在鸡心领的领尖处,或者干脆变成丝巾扣。
胸针的材质依然是环保铜镀18k金,正常佩戴的情况下,不用担心磨损和变形。还有一个小tips,如果用柔软的布(我个人会用眼镜布)轻擦,但不要用含化学成分的洗手液清洗!可以保持亮泽。
冬宫联名系列产品包装经专属定制,以浪漫图腾压印礼盒,还赠送原画明信片,呈现不凡的艺术品味。
新品上线 全系列单品立减40元
项链原价328元   早鸟价288元
耳环原价288元  早鸟价
248元

(限时优惠至10月21号)

画框胸针原价368元  早鸟价
328元

(限时优惠至10月21号)

我向来觉得真正的精致刻在精神里边,好看的物件只是精美,而将物件用得合乎气场气质的,才是够到精致的门槛。
那么,我们负责造物,就由你来打造自己的专属精致吧。
▼前往更多冬宫系列▼
内容编辑&出镜模特:莱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