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进观传媒
今天全国的主流媒体都在显要位置转载发布了新华社的国内最新经济统计数据。就报纸而言,上至《人民日报》,下至各地方党报,几乎都将这一消息置于头版报眼。标题也基本一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8%》。突出的重点是前三季度的总和增长数据,9.8%的增长,颇为靓丽。

中国的经济数据也引起世界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早在昨天,包括路透社、美联社、CNN、《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在内的各大国际媒体,也都第一时间做了报道。
但这些媒体都无一例外地单独聚焦于第三季度数据。而在这些媒体看来,第三数据4.9%的增长率显然低于预期。如路透社的导语称“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录得全年最低增长速度”;美联社称“中国最新季度的经济增长低迷”;《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出现低于预期的增长”。《纽约时报》甚至将此消息作为“突发新闻”(breaking news)报道,称“中国最近三个月的经济增长速度低至4.9%。

但新闻总要问个Why。国际媒体的第三季度数据来自中国官方,但在解读“为什么”时却都用了自己的材料。如以上各图,他们把第三季度增长率“低至4.9%”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两条:一条是最近的能源短缺;另一条是所谓房地产业遇到麻烦。前者是全球性的,但在中国似乎是最近一二个月才突出显露的,在第三季度开始时的七八月份并不明显,好像并不至于显著影响第三季度数据。后者大概是以恒大“出事”为主要依据,但也是最近两个月的事。
对此新华社的报道也有自己的解释。新华社的报道虽然通篇着眼于经济发展的积极方面,但也没有回避第三季度增长4.9%的事实。新华社关于Why的解释是:去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受疫情严重冲击,增长明显放缓。但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已经呈现恢复性增长,同比高达4.9%。暗指因基数抬高导致今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放缓。

新华社的报道援引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的话说:去年三季度,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率先恢复生产生活,经济同比增速回升至4.9%。基数抬升影响,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季度同比增速“前高后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Why的另一个方面,新华社又援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的话说:“进入三季度以后,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部分地区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冲击,经济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
新华社的报道一字也没提外媒集中报道的能源短缺和房地产问题,可见对同一事件的新闻解读差异之大。
之所以要在我这小号里唠叨这事,还是从新闻学角度考虑的。对一个哪怕是边际非常清晰的新闻事件,在援引同一信源的事实数据时,仍有不同的解读空间。而解读就不可避免地渗入主观视角,出现偏正面、偏负面、偏积极、偏消极等差异,也就不奇怪了。这大概也是新闻难以真正做到客观的原因所在吧?

记得很多年前,有美国学人对《今日美国》和美国其他主流报纸的报道倾向加以比较,认为《今日美国》是偏积极的。例如一架飞机失事,其他报纸把多少人不幸遇难做成标题,而该报却会把多少人幸存做成标题。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