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第五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即将在天桥剧场盛大启幕。这场大型国际芭蕾盛会自2013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汇聚来自世界五大洲27个国家57家院团的顶级艺术家参演。今年虽然因为疫情的缘故,很多海外顶尖芭蕾院团以及芭蕾明星无法到场演出,但幸而有高清影像的形式可以弥补遗憾,新现场两场放映已经开票!
一部是曾在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的舞台有过出色表现,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的斯维特兰娜·扎哈洛娃与约翰·诺伊梅尔的御用舞者、德国汉堡芭蕾舞团首席埃德温·列瓦佐夫,共同演绎当代戏剧芭蕾的经典之作——约翰·诺伊梅尔版《茶花女》
还有令中国观众惊艳的世界顶尖芭蕾院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带来了近年新作、以大提琴家杜·普蕾璀璨一生为灵感的大提琴家》以及配以肖邦钢琴曲的舞蹈荟萃《聚会之舞》
茶花女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演出时间:11月14日14:30
片长:169分钟
作曲:肖邦Frédéric Chopin
编舞:约翰·诺伊梅尔John Neumeier
主演:斯韦特兰娜·扎哈洛娃Svetlana Zakharova/埃德温·列瓦佐夫Edvin Revazov/谢苗·丘金Semyon Chudin
约翰·诺伊梅尔的《茶花女》究竟有多受欢迎?自1978年首演以来,世界各地的芭蕾舞团和明星舞者都为之倾倒。这部作品最初是为传奇明星玛茜亚·海蒂量身打造的,世界名团斯特加特芭蕾舞团、汉堡芭蕾舞团、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等争相排演,芭蕾明星希薇·纪莲、斯韦特兰娜·扎哈洛娃、姜秀珍、谭元元等纷纷拜倒在玛格丽特的石榴裙下。
《茶花女》的故事几乎是人尽皆知,小仲马的小说一百多年来畅销全球。诺伊梅尔将其搬上芭蕾舞台时,全剧选用肖邦的音乐,将叙事和抒情完美地融合在舞蹈中,成为当代戏剧芭蕾的经典之作。和小说一样,舞剧以倒叙的方式走进回忆。肖邦钢琴曲的悄然进入,纸醉金迷的巴黎交际场,出现在想象中的曼侬对于玛格丽特命运的影射,“黑色双人舞”的哀婉动人,诺伊梅尔的创作堪称完美。

往期推送:
聚会之舞·大提琴家 The Cellist / Dances at a Gathering
演出时间:11月28日19:00
片长:190分钟
《聚会之舞》
音乐:弗雷德里克·肖邦 Frédéric Chopin
编舞:杰罗姆·罗宾斯 Jerome Robbins
玛丽亚娜拉·努涅兹/Marianela Nuñez
费代里科·博内利/Federico Bonelli
弗兰切斯卡·海沃德/Francesca Hayward
亚历山大·坎贝尔/Alexander Campbell
《大提琴家》
音乐:菲利普·费尼 Philip Feeney
编舞:凯茜·马尔斯顿 Cathy Marston
洛朗·卡尔伯森/ Lauren Cuthbertson
马修·鲍尔/ Matthew Ball
短短十多年的演奏生涯,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就像一颗彗星,光芒燃烧时间虽短,音乐却带给世人无尽的赞叹、慰藉与惋惜。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最新舞作《大提琴家》将杜·普蕾的故事搬上舞台,在埃尔加、贝多芬、福雷、门德尔松、拉赫玛尼诺夫等大师最动人的大提琴曲作中,舞团首席舞者洛朗·卡尔伯森与马修·鲍尔联袂出演,用舞蹈呈现这位传奇音乐家的人生。现任英皇客座编舞的凯茜·马尔斯顿是叙事舞剧的老手,此前她曾改编过《简·爱》《洛丽塔》《暴风雨》等多部文学作品,取得了瞩目成功,并多次获奥利弗奖和英国国家舞蹈奖。

与《大提琴家》一同放映的是美国一代编舞大师杰罗姆·罗宾斯的舞作《聚会之舞》,两部作品都是音乐和舞蹈的绝妙交融。《聚会之舞》是罗宾斯为五对舞者创作的无情节舞蹈,配以肖邦的钢琴曲,美妙的氛围每秒令人沉醉。《聚会之舞》的舞者包括首席舞者玛丽亚娜拉·努涅兹、费代里科·博内利、弗兰切斯卡·海沃德、亚历山大·坎贝尔等,实力阵容不可小觑。
往期推送:
扫码购票
第五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
2021年11月12日—12月26日 
北京天桥剧场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一系列由中央芭蕾舞团主办,天桥剧场承办芭蕾演出季将带来精心挑选的十四台大戏、二十四场演出,将为广大观众献上华美深情的芭蕾盛宴,现在就来预定上吧!
“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于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通过与包括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特拉法加发行公司、环球映画、影院现场、环球影业、百老汇高清、法国百代现场、西班牙数字影像在内的多个品牌合作,“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目前发行推广来自英国国家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皇家歌剧院、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莫斯科大剧院、法兰西喜剧院等多个机构的世界顶级戏剧、歌剧、舞蹈、展览影像。截至2021年6月,“新现场”放映剧目已达168部,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台北、香港等45地,放映超过7000场,观影人次超过60万人。放映由阿里大麦旗下的现场演出品牌Mailive联合运营推广,获得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大力支持,并共同倡导艺术包容、多元与无障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